毛利
日本電影《墊底辣妹》里有一個反派角色,他是女主角辣妹的爸爸——一個典型的大男子主義丈夫,對老婆和女兒,通通看不起、不在意,人生最大的夢想是培養(yǎng)兒子成為職業(yè)棒球手。至于女兒想干什么,他從來不支持:“游手好閑,從來沒正經(jīng)讀過一天書的太妹想上補習班?我可不會拿錢!”“就你這種成績居然還想上名牌大學(xué)?瘋了吧,別讓人發(fā)笑了?!?/p>
辣妹哭得一塌糊涂,問親媽:“當初為什么會嫁給爸爸這種人?”媽媽忽然沉醉起來:“別看你爸這樣,其實是個很溫柔的好人,不管看到誰有困難,都會伸手幫一把呢?!?/p>
日本治愈系電影里,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節(jié):對家人很粗魯,觀念陳腐的一家之主,忽然在外面,像一個看到松鼠的孩子一樣,向世界綻放出最大的善意。比如,去給陌生人的車子鏟雪;一直暗地資助著在東京一事無成的兒子;或者幫助貓貓狗狗……總之,讓觀眾看到,他其實是個好人。這樣內(nèi)心善良的人,嫁給他一定不會有錯吧?
電影里,這樣的男人再怎么壞,都會得到所有人的諒解,因為善良是最無罪的東西。
但現(xiàn)實中的好人,常常會成為一個女人家庭生活中最沉重的負擔。
朋友A的丈夫,曾經(jīng)最大的優(yōu)點是:喜歡照顧貓貓狗狗。家里養(yǎng)著一只流浪貓,每次出去買貓糧時,總是在回來的路上忍不住先喂給小區(qū)附近的流浪貓吃。他對貓非常溫柔,再怕生的貓,見到他也立刻熟稔起來。
周末下午,A看著丈夫和貓一起玩的場景,總覺得歲月靜好,與世無爭,這不就是她想要的生活嗎?她覺得對貓這樣溫柔的丈夫,對孩子肯定也是一樣。
那時候A忽略了,丈夫最大的特點其實是懶。貓不會在乎這個特點,因為它們本身也是一種懶惰得成天睡覺的動物。沒小孩的A也不在乎,她勤快,可以兩小時之內(nèi)就把家從“災(zāi)難現(xiàn)場”收拾成“樣板房”,每次打掃完畢,丈夫出來看一圈,眉毛一掃說:“朕情不自禁龍顏大悅,走,去御膳房吃頓好的?!盇就笑嘻嘻跟著他去附近一家小餐館吃頓家常菜。
而善良的好人,自從有了孩子后,就變成了惡毒的丈夫。A終于發(fā)現(xiàn),這個“好人丈夫”什么也不會做。A只好叫來自己的媽媽幫忙,媽媽做起家務(wù)來就像職業(yè)賽選手一樣厲害,愈發(fā)把丈夫襯托得像個廢物。
“你怎么會嫁給這樣的人?哎,不過男人啊,都是一樣的?!盇的媽媽忙了一天后,終于坐在她家簡陋的餐桌邊上,一邊吃飯一邊數(shù)落。
A就是在這一刻突然覺得:善良有什么用?能折現(xiàn)給她找個保姆嗎?能讓親媽少干一點活,少抱怨幾句嗎?能讓她的生活不那么絕望嗎?
A漸漸像是被生活打敗的人,周身的力量和沖動都消失了,再也不能像從前一樣痛快地打掃這個家了。當年她的老公在客廳逗貓可以逗一下午,那是生活樂趣,現(xiàn)在,則完全成了廢物才會做的事。
善良有什么用呢?善良讓她這輩子的生活一下子看到了盡頭,善良不過是一張看起來沒有任何漏洞的皮,掩蓋了他是個窩囊廢的事實。這種窩囊廢出現(xiàn)在別人的生活里,也許會變成美好的浪花,但出現(xiàn)在自己的生活里,就變成了歹毒的丈夫:“他居然可以看著自己的妻子和剛出生的孩子陷入貧窮的命運,卻沒有一點要改變的意思?”
A帶著孩子跑了,留下了那個善良而無用的丈夫。在漫長又艱辛的家庭生活中,善良沒什么用,而沒用本身,會成為一件傷人利器。
我想了半天,為什么日本電影老是會歌頌這種沒什么用的好人?想來想去,可能電影是想讓世人對這殘酷的生活心存希望吧?
如果A沒跑,過了十幾年后她一定會成為跟自己母親一樣的女人,只能嘆息一聲:“男人都是這樣?!?/p>
她到現(xiàn)在都不知道離婚是不是一個正確的選擇,因為前夫畢竟是個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