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 娜
(山東省濱州市棉花生產技術指導站,山東濱州 256600)
?
濱州市棉花質量現(xiàn)狀及提升對策
牛 娜
(山東省濱州市棉花生產技術指導站,山東濱州 256600)
近年來,濱州市棉花面積下滑,棉花纖維質量總體偏差,造成濱州市棉花產業(yè)鏈不可持續(xù)發(fā)展。根據(jù)濱州市纖維檢驗所數(shù)據(jù),分析了當?shù)孛藁ㄙ|量現(xiàn)狀,進一步探究了品種短板、種植及存儲方式不科學、氣候變化等導致濱州市棉花纖維品質差的原因,提出了優(yōu)化生產布局、提升棉花質量、實施良好棉花項目的對策建議,促進濱州市棉花產業(yè)健康可持續(xù)發(fā)展。
濱州市;棉花生產;可持續(xù)發(fā)展;良好棉花
棉花是濱州市大面積種植的重要經(jīng)濟作物,常年種植面積13萬hm2以上。近年來,受氣候因素、比較效益的影響,濱州市棉花面積和產量呈現(xiàn)波動下滑,生產成本增加。一方面受濱州市土壤鹽堿性質的影響,種植棉花的優(yōu)勢凸顯;另一方面生產成本高、棉花品質差使其處于市場劣勢。為探索棉花產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新路子,2015年濱州市引進良好棉花項目,經(jīng)過1年的實施,成效初步顯現(xiàn)。筆者分析了濱州市棉花質量現(xiàn)狀及導致棉花纖維品質差的原因,以提升棉花質量為宗旨,以促進農民增收為目的,提出了濱州市棉花生產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建議。
1.1 品種一致性和整齊度 我國棉花品種現(xiàn)狀“多、亂、雜”,每年省審加上國審品種不少于100個,在市場上具有準入證的品種就有上千個[1]。據(jù)調查,2015年濱州市種植棉花77 213.33 hm2,主栽品種高達27個(表1)。棉農按照傳統(tǒng)種植習慣,有的農戶一家就種好幾個品種。品種的多亂雜導致不同品種棉花的不均勻混雜,直接影響了加工后的棉花品級,導致棉纖維一致性和整齊度差,無法組批,嚴重影響皮棉品質。
1.2 纖維品質現(xiàn)狀 近幾年,濱州市棉花纖維品質總體偏差,表現(xiàn)在纖維長度偏短,馬克隆值偏高,斷裂比強度偏低。
棉花纖維長度出現(xiàn)逐年偏短的趨勢。其中,2012和2015年度長度下降最為明顯。2012年8月份受臺風“達維”過境濱州影響,部分棉田嚴重受災,長度下降明顯。2015年度雖然受災情影響不大,但長度卻出現(xiàn)了斷崖式下降,2015年濱州市棉花纖維平均長度是有歷史記錄以來最短的。長度29 mm以上的優(yōu)質棉近幾年大幅下降,2015年度更是出現(xiàn)了28 mm及以上長度的棉花滅絕式減少,黃河以北區(qū)域更是出現(xiàn)了纖維長度27 mm以下棉花占總量50%以上的情況。全國和山東省都出現(xiàn)了長度下降這種趨勢,但濱州市這種情況更加明顯和嚴重(表2)。
2.3011~2015年度濱州市棉花馬克隆值檢驗情況見表3。由表3可知,濱州市棉花馬克隆值A級占比逐年減少,2014和2015年情況更加嚴重,A級的只占1.96%和0.51%,C級占比逐年增加,A+B級占比呈逐年減少趨勢,2014年最少,僅占28.42%,表明棉花過度成熟,馬克隆值明顯偏高。2011~2015年度濱州市棉花斷裂比強度檢驗情況見表4。由表4可知,濱州市棉花斷裂比強度強及以上占比在2013年達到高峰50.11%,之后呈下降趨勢,2015年僅占10.24%,斷裂比強度差及很差占比增大,2015年達到10.72%,表明濱州市棉花斷裂比強度偏低。各項指標顯示,濱州市棉花纖維品質問題突出。
1.3 “三絲”問題 濱州市棉花大部分是人工采摘,棉農在采摘、交售籽棉時,大量使用編織袋盛裝籽棉,破損的編織袋會脫落大量的塑料絲混入籽棉中,形成“三絲”。另外同樣由于結實便宜的原因,棉農還大量使用塑料絲繩、帶扎棉花包口,這些塑料絲繩可能混入到籽棉中形成“三絲”。籽棉在地面攤曬和在棉農家中散倉堆放,造成人和動物的毛發(fā)等異性纖維混入?!叭z”問題一直是濱州市棉花嚴峻的質量問題。
1.4 棉花產量和質量下降帶來的社會問題 濱州市棉花產量和質量均差,帶來嚴重的社會問題:①農民植棉效益低,增收困難。2015年濱州市平均籽棉產量2 598 kg/hm2,籽棉銷售價格4.20~5.40元/kg,加權平均單價為4.80 元/kg,較2014年籽棉銷售價格6.29元/kg減少1.49元/kg。平均植棉收入12 470元/hm2,成本為10 965元/hm2(其中物化成本7 380元/hm2,活勞動成本為3 585元/hm2),每公頃植棉純收益為1 505元,僅為外出務工半個月的收入。 ②加工企業(yè)生產狀況舉步維艱。由于上游紡織企業(yè)對棉花纖維品質要求高,而濱州市棉花纖維品質偏差,下游加工企業(yè)收購不到高質量的棉花,造成產業(yè)鏈斷裂。③當?shù)丶徔椘髽I(yè)買不到優(yōu)質地產棉,不得不舍近求遠購買新疆棉甚至澳棉、美棉等外棉。這樣加大了企業(yè)的運輸物流成本和時間成本,增加企業(yè)負擔。④濱州市棉花產業(yè)鏈不可持續(xù)發(fā)展。濱州市棉花纖維品質偏差造成棉農賣棉難,甚至是低價難銷,紡織企業(yè)買不到優(yōu)質地產棉,從新疆和國外高價購買纖維品質優(yōu)良的棉花,當?shù)孛藁庸て髽I(yè)夾縫中求生存,生產狀況低迷,嚴重影響當?shù)亟?jīng)濟發(fā)展。
表1 2015年濱州市棉花主栽品種種植面積
表2 2011—2015年度濱州市棉花纖維長度檢驗情況
注:數(shù)據(jù)來源于濱州市纖維檢驗所。
Note:Data are from Binzhou Fiber Inspection Institute.
表3 2011—2015年度濱州市棉花馬克隆值檢驗情況
注:數(shù)據(jù)來源于濱州市纖維檢驗所。
Note:Data are from Binzhou Fiber Inspection Institute.
表4 2011—2015年度濱州市棉花斷裂比強度檢驗情況
注:數(shù)據(jù)來源于濱州市纖維檢驗所。
Note:Data are from Binzhou Fiber Inspection Institute.
2.1 品種短板,導致質量問題日趨嚴重 一是種子問題。有研究表明,棉纖維的品質主要由遺傳因素決定,但因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而造成的馬克隆值和成熟度變異達11%~34%,長度和強度變異達10%~24%[2]。居高不下的雜交棉制種成本限制了雜交棉的推廣和應用,部分棉農仍然延續(xù)采用自留種的習慣,棉花品種退化,近幾年濱州市雜交棉面積越來越小。二是市場機制的問題。農戶到農資市場購買種子,經(jīng)銷商根據(jù)種子的利潤來推銷推廣,哪種種子利潤高,經(jīng)銷商就推薦農戶種植哪種種子,而不是依據(jù)當?shù)胤N植條件來推廣適宜的品種,造成好品種到不了農民手中的局面。三是良種審核制度不嚴。由于審核把關制度不嚴,目前市場上仍然有未經(jīng)審核的“良種”銷售、種植,特別是多年來良種同質化現(xiàn)象沒有解決,品種多、亂、雜的問題突出,品種同質化現(xiàn)象嚴重,棉花品質一致性差。
2.2 種植及存儲方式的問題 傳統(tǒng)的種植采摘、晾曬、存儲方式,使棉花混入“三絲”的機會加大。棉農大量使用化纖編織袋以及尼龍繩作為包裝和捆扎工具,致使化纖編織袋絲、尼龍繩絲混入棉花,嚴重影響棉花的纖維質量。
2.3 氣候因素 有研究表明,棉花衣分與7月降水量呈顯著負相關;8月充足的光照有利于棉花裂鈴、吐絮;9月降水量偏多,鈴重嚴重減少。鈴重隨5月和8月平均氣溫升高而增加。鈴重與5月日照時數(shù)呈正相關,光照充足,鈴重增加;適宜的降水量對棉花纖維長度有利,降水量過大則棉花纖維長度減小。棉花皮棉及籽棉的產量均與年平均氣溫呈極顯著正相關,說明氣溫偏高有利于棉花產量形成[3]。
近幾年濱州市棉花生產連年遭受氣象災害,以2015年為例,2015年濱州市從6月10日—7月22日幾乎沒有有效降雨。棉纖維正處于伸長生長的關鍵期,高溫、干旱嚴重影響棉纖維伸長。7月23日—8月3日連續(xù)降雨,期間8月2日降水量達到暴雨級別,棉田積水嚴重,棉株倒伏,蕾鈴脫落。從9月1—5日濱州市又遭受陰雨連綿天氣,爛桃增加,正在成熟吐絮的棉花遭受雨淋,品質下降。
濱州市地處黃河三角洲腹地,鹽堿荒地多,不適宜種植其他作物,棉花耐鹽、耐旱、抗瘠薄,成為當?shù)氐膬?yōu)勢作物。同時棉花是改良鹽堿地的先鋒作物,是治理土壤重金屬污染的有效作物[4]。因此,在濱州市發(fā)展棉花種植不僅具有經(jīng)濟效益更具有生態(tài)意義。需從長遠和戰(zhàn)略高度,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提高濱州市棉花纖維品質,促進濱州市棉花生產平穩(wěn)健康發(fā)展。
3.1 優(yōu)化生產布局,出臺植棉大縣獎勵政策 按照立足實際、合理調整種植結構、因地制宜發(fā)展棉花生產的原則,促進區(qū)域化種植,植棉面積大的區(qū)域說明當?shù)剡m宜種棉花。因此,對植棉面積達1.33萬hm2的大縣實行獎勵政策,穩(wěn)定植棉面積。
3.2 適應市場需求,提高棉花質量 濱州作為產棉大市和紡織工業(yè)大市,應當將提高棉花生產質量提到戰(zhàn)略性的高度去要求,因此,須采取以下措施提高棉花質量:一是嚴格品種審定。根據(jù)市場需要合理確定品種審定指標,品質不達標的不給予審定。二是提高栽培管理水平。中早熟品種要適當晚播,減少伏前桃的比例,中晚熟品種要適當早播,減少晚秋桃比例和霜后花。三是是搞好品種區(qū)域規(guī)劃。進行全省棉花品種、品質區(qū)劃,明確不同地區(qū)主栽品種。保證生產的原棉品質基本一致。四是嚴把采摘、運輸、加工關,杜絕“三絲”。五是強化流通領域的質量意識和服務意識,提高收購、軋花質量,確保棉花商品品質不斷提高,靠質量創(chuàng)響濱州棉花品牌。
3.3 發(fā)展良好棉花,探索節(jié)本增效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新路徑 良好棉花倡議(Better Cotton Initiative,簡稱BCI)主旨在于使全球棉花的種植及生產更有利于棉農,更有利于種植環(huán)境,更有利于棉花生產系統(tǒng)的未來發(fā)展[5]。良好棉花被越來越多的企業(yè)列入采購目標,據(jù)估測,目前全球對良好棉花的需求約為每年100萬t[6]。
發(fā)展良好棉花有利于濱州市棉花產業(yè)發(fā)展,一是培訓棉農,使棉農主觀意識提高。良好棉花的主要做法是培訓棉農,通過培訓讓棉農的傳統(tǒng)種植意識改變,更加重視棉花纖維質量。二是訂單引導,良好棉花需求逐漸加大,訂單越來越多,通過訂單倒逼機制提高棉花纖維質量。三是良好棉花項目專注于改善棉農的生產方式,包括水資源、化肥、農藥的合理使用,從業(yè)者的權益保護與安全防范以及生產環(huán)境生物多樣性的保護。通過降低生產成本的投入,提高棉農的投入產出比,達到節(jié)本增效的目的。
[1] 房衛(wèi)平.棉種補貼政策對棉花品種利用方向的影響[J].種業(yè)導報,2008(4):9-11.
[2] 李學剛,宋憲亮,孫學振,等.控釋氮肥對棉花纖維品質、產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響[J].作物學報,2011,37(10):1910-1915
[3] 張翠英,郝振華,景安華,等.氣候因素對魯西南棉花生長、產量和品質的影響[J].中國農業(yè)氣象,2011,32(S1):100-103.
[4] 張燦強,杜珉.面向棉花生產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生態(tài)補償機制探索[J].中國棉花,2014,41(4):1-4.
[5] 安延.開展良好棉花(BCI)建設 推動棉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C]//風險與機遇:中國與世界棉業(yè)的未來發(fā)展之路——2011’中國國際棉花會議論文集.大連:[出版者不詳],2011.
[6] 張燦強,杜珉.長江、黃河流域棉花生產發(fā)展趨勢與政策建議[J].中國棉花,2014,41(9):1-3.
Cotton Quality Status and Improvement Countermeasures in Binzhou City
NIU Na
(Binzhou Guidance Station for Cotton Production Technology in Shandong,Binzhou,Shandong 256600)
In recent years,cotton planting area declined in Binzhou City.Cotton fiber quality was bad in general,which makes un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otton industry chain.According to data from Binzhou Fiber Inspection Institute,cotton quality status was analyzed,causes for poor quality of cotton fiber in Binzhou City were further explored including poor varieties,unscientific planting and storage ways,climate change and so on.Accordingly several countermeasures for promot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otton industry in Binzhou City were proposed,such as optimizing production layout,improving cotton quality,implementing good cotton project.
Binzhou City; Cotton produc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etter cotton
牛娜(1983- ),女,山東鄒平人,農藝師,碩士,從事植物病理學研究。
2016-08-29
S-9 ;S 562
A
0517-6611(2016)29-02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