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京
摘要:景德鎮(zhèn)御窯廠在陶瓷生產上、尤其在清代雍正御窯色釉瓷燒造工藝上勇于創(chuàng)新,精品不斷,達到了中國制瓷業(yè)的歷史巔峰。
關鍵詞:清代雍正 御窯色釉瓷研究
色釉瓷俗稱“顏色釉瓷”,是一種以鐵、銅、鈷、鉛等著色劑的色釉瓷。其色釉瓷品種甚多,主要有以鐵為著色劑的青釉、黑釉、紫金釉、茄皮紫、烏金釉、茶葉末、鐵銹花及珊瑚紅等;以銅為著色劑的祭紅、郎窯紅、豇豆紅及孔雀綠等。按燒成溫度來區(qū)分,色釉瓷分成高溫、中溫和低溫三種,其中,高溫色釉是利用氧化鈣作助燃劑,
在坯胎上施以各種色釉,再在1 2 0 0℃以上的溫度中一次燒成;低溫色釉是利用氧化鉛作助燃劑,在低度中燒成素胎,再在素胎上罩以色釉,然后再在7 0 0~9 0 0℃窯溫中燒成,屬于二次燒成。
顏色釉裝飾歷史悠久,早在商代就有青釉和黃釉,漢代出現(xiàn)了黑釉,宋代盛行青白釉及鈞窯色釉,至清代雍正時期,色釉瓷品種極其豐富,有祭紅、鈞紅、郎窯紅、美人醉、玫瑰紅、祭藍、孔雀綠、爐鈞、象牙黃、澆黃等,五光十色,美不勝收,猶如人造寶石。
當然,雍正御窯色釉瓷的成功燒制,主要歸功于督陶官年希堯的協(xié)理唐英。年希堯雖名為督陶官,卻常年駐守在遙遠的淮安板閘關,只在每年春秋兩季時巡視御窯廠。自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英奉命以內務府員外郎之銜來景德鎮(zhèn)御窯廠協(xié)理陶務后,御窯廠的眾多事務實際上都由唐英一人操辦,精心打理。其實,唐英剛到景德鎮(zhèn)時,對瓷器生產一竅不通。因職責所在,并且為了不負皇命,他一方面知人善用,在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派廠署幕友吳堯圃去著名的色釉瓷產地河南禹縣鈞窯調查陶瓷釉料的配制秘訣,其后又在御窯廠加緊研發(fā)新產品,并“呈進仿鈞窯瓷爐大小十二件”;另一方面從頭開始學習陶瓷生產工藝和窯廠管理經驗,逐漸由外行轉變成內行。其《陶人心語》記載:“用杜門、謝交流,聚精會神,苦心竭力,與工匠同其食息者三年,抵九年辛亥,于物料、火候、生克變化之理,雖不敢謂全知,頗有得于抽添變通之道。”唐英已熟練掌握了陶瓷燒造技術,并于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5月奉旨纂編了《陶冶圖編次》,圖文并茂地描述了陶瓷生產從泥到瓷的工藝全過程。
從雍正六年(公元1 7 2 8年)到雍正十三年(公元1 7 3 5年)的短短八年間,景德鎮(zhèn)御窯廠“計費帑數(shù)萬”,所燒造的產品不下三四十萬件,各類品種共計57項,其中大多數(shù)是色釉瓷,既有仿汝窯、仿粉定、仿鈞窯玫瑰紫、海棠紅、茄花紫和梅粉青,仿官窯茶葉末、皮綠和澆黃,仿宣德鮮紅和寶石紅,又有法青釉、西洋紫色器皿、抹印器皿、彩水墨器皿、山水、人物、花卉和翎毛仿筆墨濃淡之意、黃五彩器皿、洋彩器皿、烏金釉(含黑地白花和黑地描金兩種)、西洋烏金器皿、抹金器皿等創(chuàng)新品種,玲瑯滿目,異彩紛呈,卻以天青、祭紅最為突出,達到了極高水平。后來,人們將這一時期由唐英督燒的御窯制品稱為“唐窯”。清藍浦在《景德鎮(zhèn)陶錄》中稱贊唐窯成就時說:“所造俱精瑩純全,又仿肖古名窯諸器,無不媲美;仿各種名釉,無不巧合;萃工呈能,無不盛備;又新制洋紫、法青、抹銀、彩水墨、洋烏金、琺瑯畫法、洋彩烏金、黑地白花、黑地描金、天藍、窯變等釉色器皿。土則白壤,而坯體厚薄惟膩。廠窯至此,集大成矣!”
下面,筆者特地從本館珍藏的清代雍正御窯色釉瓷中遴選出幾件精品,分別一一描述,供大家鑒賞。
仿汝窯粉青海棠瓶(圖一)
清雍正,高68cm,腹徑39cm,二級,從南京博物院調撥,景德鎮(zhèn)中國陶瓷博物館收藏。其特征:胎體厚重,器型較大,唇口、花口、束頸、斜肩、斜弧腹。近足處內收,海棠式圈足。整體呈瓜棱狀。通身施以仿官釉,以鐵為著色劑,高溫一次燒成,
釉色粉青,釉質凝厚瑩潤,底板亦施以仿官釉,并書有青花篆款“大清雍正年制”。
豆綠釉繩紋魚簍瓶(圖二)
清雍正,高30 . 3 c m,腹2 3 . 5 cm,景德鎮(zhèn)中國陶瓷博物館收藏 。其特征:撇口、溜肩、鼓腹、圈足,整個器型猶如魚簍,故稱魚簍瓶。外施青釉,青如綠豆,釉色明亮,釉面有暗刻圖案,并飾以繩紋,故又稱繩紋尊。
茶葉末釉花澆(圖三)
清雍正,高17cm,腹徑15.6cm,景德鎮(zhèn)中國陶瓷博物館收藏。其特征:直口,口部有出水口,曲柄、鼓腹、圈足,器型端莊。外施茶葉末釉,釉色偏黃,釉面明亮潔凈。茶葉末釉是清代極其珍貴的陶瓷色釉品種。
祭紅釉玉壺春瓶(圖四)
清雍正,高24.5cm,腹徑14.5cm,一級,景德鎮(zhèn)中國陶瓷博物館收藏。其特征:喇叭口、束頸、下垂鼓腹、圈足。內施白釉,外掛祭紅釉,釉色鮮紅、油潤,可與明代宣德祭紅媲美。其器型線條流暢,形體端莊、穩(wěn)重,是清代早期官窯中的精品。
紅釉南瓜瓷雕(圖五)
清雍正,高10.5cm,寬11cm,景德鎮(zhèn)中國陶瓷博物館藏。其特征為扁圓形,瓜棱狀,是象生瓷。其成型方法為印坯,制成坯胎后經低溫燒成素胎,再在素胎上罩滿以鐵紅為著色劑的釉料,然后在700~900℃的溫度中燒成,屬二次燒成的色釉瓷。
總之,景德鎮(zhèn)御窯廠清代雍正色釉瓷工藝先進,品種繁多,流光溢彩,猶如人造寶石,反映了清代景德鎮(zhèn)御窯廠高超的制瓷工藝水平,同時也傾注督陶官唐英的才智與辛勤的汗水。雍正一朝集歷代名窯之大成,匯各地技藝之精華,形成了自己的個性與風格,將中國制瓷業(yè)推向了歷史的最高峰,極大地促進了色釉瓷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清唐英.陶人心語
[2]清藍浦.景德鎮(zhèn)陶錄
[3]汪慶正.唐英和清雍正時期的制瓷成就
[4]傅振倫,甄勵.唐英瓷務年譜長編
[5]耿寶昌.漫談唐英及唐窯瓷器
[6]江華.唐窯及其工藝成就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