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偉
(江蘇東升水務建設工程有限公司,江蘇 宿遷 223800)
?
頂管施工過程中的頂力風險控制
王 偉
(江蘇東升水務建設工程有限公司,江蘇 宿遷 223800)
頂管施工是一項系統(tǒng)性很強的復雜工程,在施工的每個環(huán)節(jié)都存在一定的風險。文章主要針對頂管施工過程中的頂力風險進行分析,認為頂力控制的關鍵在于注漿減摩的效果和中繼間設置的合理性,總結了一套完整的關于頂力控制的方法,可為類似頂管工程施工的頂力風險控制提供參考。
頂管;頂力;風險控制;注漿減摩;中繼間頂管
頂力風險主要指頂力超過管材允許荷載或工作井允許荷載,導致管材破壞或工作井后靠墻破壞,以及墻體、土體的較大變形和移位[1]。一般來講,管材和工作井的允許荷載由設計確定,是明確的,施工過程中的風險控制主要是控制頂力,使之不超過管材和工作井的允許荷載。
頂進阻力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一是頂管機的迎面阻力,一是頂管外壁與土體之間的摩阻力。其中,頂管機的迎面阻力與頂管管徑、土層性質、埋設深度、頂管機機頭型式、頂進速度等因素有關,一般變化不大。而頂管外壁與土體之間的摩阻力與摩擦系數、頂進長度等因素有關,摩擦系數一般通過注漿來減小,頂進長度則通過中繼間的設置使之變短。因此,頂力風險控制的關鍵就在于注漿減摩和中繼間設置這兩個方面。
1.1 注漿減摩原理
注漿減摩就是利用觸變泥漿形成的泥漿套,將頂管與土體之間的干摩擦變?yōu)橐后w摩擦,從而降低摩阻力的技術[2]。實現注漿減摩的關鍵是形成一個相對密實、不透水的泥漿套,如圖1所示。
圖1 泥漿套
泥漿套能夠阻止泥漿繼續(xù)滲入土層,將泥漿留在管道與泥漿套之間的空隙中。當空隙充滿泥漿時,管道與土體之間的干摩擦就轉換為管道與泥漿之間的液體摩擦,從而能夠有效減小摩阻力。
1.2 注漿減摩風險分析
一般認為,注漿有3個作用:一是減小管道與土體間的摩擦力;二是填補管道與土體間的空隙;三是在注漿壓力下,減小土體變形。反過來,如果注漿效果不好,或質量有問題,勢必將削弱上述3個作用,并有可能帶來一些風險問題。
(1)地面沉降
地面沉降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①注漿不及時、漿液不能及時填補空隙時,則周圍土體就會填補,造成地面沉降;②漿液雖然填補了空隙,但注漿壓力不夠,地下水壓力大于漿液壓力,則之前受擾動的土體就有可能坍塌,造成地面沉降;③泥漿套質量不高,減摩效果不顯著,則管道頂進時,對周圍土體的摩擦力就比較大,就會產生較明顯的拖帶效應,使得土體沿管道頂進方向移動,而當更換管節(jié)停止頂進時,土體會有部分彈性回縮,又會向頂進反方向移動。無論是土層坍塌,還是土層沿管道的拖拉移動,都將反映到地層表面,表現為地面沉降風險。
(2)頂進困難
如上所述地面沉降,漿液不能及時填補時,土體就會填補,摩擦力就會很大,頂進就很困難;漿液壓力不夠時,土體可能坍塌,也會導致頂進困難;泥漿套質量不高,減阻效果不好,同樣會導致頂進困難。
1.3 注漿減摩風險控制措施
施工時必須嚴格每一道工序的質量控制,設置好質量控制點,確保形成一個質量高、效果好的泥漿套。表1從漿液質量控制、注漿壓力控制、補水量控制等方面說明了注漿質量控制要點。
表1 注漿質量控制
在施工現場,應密切關注頂進壓力的變化。如果頂力突然上升,很可能是由于泥漿套的質量出現了問題,應立即對管道密封、中繼間密封、洞口止水裝置密封以及泥漿本身質量、注漿工藝布置、施工過程中的停頓時間等進行檢查和分析。
2.1 中繼間原理
中繼間是克服超長距離頂管施工的關鍵設置。當頂進阻力超過主頂千斤頂容許總頂力、管節(jié)容許的極限壓力、工作井后靠墻體、土體的極限反力,且即使采取注漿減摩措施,頂進阻力仍然較大時,應采用中繼接力頂進技術,實行分段頂進,將每段管道的頂力降低到允許頂力范圍內。
圖2為中繼間示意圖。中繼間將管道分割成前后兩部分,中繼間油缸工作時,后面的管段成為后座,前面管段被推向前方。中繼間按先后順序逐個啟動,管道分段頂進,由此達到減小頂力的目的。
2.2 中繼間風險分析
中繼間風險包括2個主要方面:一是中繼間本身的風險,它是因中繼間構造上的特殊性而必然存在的風險,屬于結構性風險;二是中繼間布置的風險,它與中繼間本身無關,但與中繼間在管道系統(tǒng)中的布置有關,屬于系統(tǒng)性風險[3]。
結構性風險主要源于中繼間密封裝置的可靠性。一旦中繼間密封出現問題,減摩漿液、地下水以及土體顆粒就會進入管道,并帶來以下幾個問題:減摩效果下降;地面沉降;若為砂性土層,會縮短密封圈的壽命周期;以上問題若不能及時解決,最終可能導致工程失?。辉诔L距離頂管工程中,如發(fā)生較大滲水,操作人員很有可能來不及撤離,從而造成人員死亡事故。
圖2 中繼間示意圖
系統(tǒng)性風險主要源于中繼間布置的合理性。中繼間布置數量多,頂進風險得以化解,但構造上的風險增加了;中繼間布置數量少,構造上的風險降低,但頂進風險又增加了。另外,中繼間數量過多,將導致工程費用增加,頂進效率降低。因此,中繼間的設置既要考慮技術上風險的可控性,又要考慮經濟效益的合理性。
2.3 中繼間風險控制措施
風險控制應有針對性,對中繼間的風險控制也應從結構性風險和系統(tǒng)性風險兩個方面著手。
結構性風險主要通過對結構設計的改進和優(yōu)化來控制。中繼間應具有足夠的強度和剛度,以及良好的水密性。密封配合面應經過切削加工,具有較高的尺寸精度和表面光潔度。密封形式應能夠徑向可調,并采用雙道密封的形式,能夠滿足往返滑動及在注漿壓力條件下不滲漏的要求。
組合式密封中繼間主要特點是密封裝置可調節(jié)、可組合、可在常壓下對密封圈進行更換,能夠解決高水頭、復雜地質條件下由于中繼間密封圈的磨損而造成中繼間滲漏的技術難題。
系統(tǒng)性風險控制主要從系統(tǒng)總體設計方面考慮。
(1)中繼間設置應考慮一定的安全系數。第一組中繼間須克服頂管機迎面阻力和管壁摩阻力,應有較大安全系數;其他中繼間只考慮摩阻力,但也要留有適當的安全系數。另外,中繼間液壓系統(tǒng)的工作壓力不應過高,以保證系統(tǒng)的可靠性。
(2)中繼間設計頂力應采用同種規(guī)格,且不應大于主頂千斤頂的最大允許頂力。
(3)應根據地質情況、工程經驗,按最不利情況預測可能出現的最大頂力。
頂力風險控制的核心就是確保注漿減摩的效果,以及中繼間的結構密封性和布置合理性。前者主要取決于管道、中繼間、洞口止水裝置的密封性能,以及泥漿本身質量、注漿工藝布置、施工過程中的停頓時間等因素;后者主要取決于中繼間的構造性能和系統(tǒng)整體設計。
[1] 葛金科,沈水龍,許燁霜.現代頂管施工技術及工程實例[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9.
[2] 馮一輝,王康,王劍鋒.長距離大口徑鋼頂管施工關鍵技術[J].中國市政工程,2010(3):41-43.
[3] 汪洪濤,鐘俊彬,許龍.嚴橋支線工程鋼管頂管中繼間閉合措施介紹[J]. 給水排水,2010,36(3):52-54.
Risk control of jacking pressrue in the process of pipe jacking construction
WANG Wei
(JiangsuDongshengWaterConstructionEngineeringCo.,Ltd.,Suqian223800,China)Abstract:Pipe jacking construction that has certain risks in each section is quite a complicated engineering. The paper mainly analyzed the rsik of jacking pressure in the process of pipe jacking construction, and pointed out the two key works which are respectively grouting anti friction and rationality of relay-room setting. The author summarized a complete set of method that was about jacking pipe controlling, which can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jacking pressure risk control in similar pipe jacking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pipe jacking; jacking pressure; risk control; relay room
王 偉(1981-),男,工程師,主要從事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工作。
TV52;U455.4
A
2096-0506(2016)10-003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