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軍
(淮海工學院信息中心電教部,江蘇連云港 222000)
計算機信息處理在課程技術方面的應用
李軍
(淮海工學院信息中心電教部,江蘇連云港 222000)
在當今的科技進展時代,計算機的使用成為一種必不可少的能力。本文主要分析了計算機信息處理在課程技術方面的應用,包含微課程,微信公眾平臺下的微課,課程教學與MOOC結合、課程教學與SPOC結合以及課程教學與藍墨云班課平臺等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在課程技術方面的應用模式。這些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應用在課程技術中得到好的效果。
微課 MOOC SPOC 藍墨云班課平臺 計算機信息處理 課程技術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以多媒體和網(wǎng)絡應用為核心的現(xiàn)代課程技術不到更新,影響著課程教學的各個方面。此外手機,掌上電腦等移動終端普及化,微信逐漸走向了大眾生活,并且占據(jù)了重要地位。人類的生產(chǎn),生活,學習方式方法也在進行著突飛猛進的改變。移動終端上的各種軟件所帶來的微應用正在引領人類進入新的時代。而現(xiàn)代教育界也開啟計算機信息處理應用的教育大門,讓各類計算機信息處理方法改變著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
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在課程技術方面的應用不僅包含現(xiàn)有的PPT,課程視頻等傳統(tǒng)的計算機信息處理方式。還包含微課程,微信公眾平臺下的微課,課程教學與MOOC結合、課程教學與SPOC結合以及課程教學與藍墨云班課平臺等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在課程技術方面的應用模式。
上世紀60年代,微課程的原型首先被T.P.Kee英國那匹爾大學教授[1]提出,進而McGrew美國比合華大學教授[2]在六十秒演講中給出了該原型的詳細說明。但微課程的定義是美國學者DavidPR給出的,該學著將微課程設定為知識的發(fā)掘方式以及知識脈絡的組成部分,微課程選取某個知識模塊,構建學習理論的主題思想,設置一分鐘時長的教學視頻,該課程能夠達成學生的隨時隨地學習的需要。
1.1構建學習模塊和微課程
微課程選取學習相關視頻和輔助材料等網(wǎng)絡答疑等方法,教授者能夠在已有的認知模塊之上采用相關教學資源實現(xiàn)課程的構建。微課程能夠給出多媒體資源,采用授課的方法給出學習者,給出真正含義的模擬課程,并且給學習者單獨學習情境,該情景逼近真實的學習場景,需要構建可以激勵學習者的志趣和對研究者研究內容有利的內容。構建互動合作系統(tǒng),微課程的構建主要由網(wǎng)絡系統(tǒng)實現(xiàn),在實現(xiàn)的歷程中,能夠讓研究者在整個微課程的系統(tǒng)上實現(xiàn)交互,并且解答相關疑惑,采用微課程的方式能夠讓研究者實現(xiàn)自動學習,并且讓研究者體驗到自身的真實體系中,進而不會體會到孤獨。
1.2微信微課程的學習認知系統(tǒng)平臺
本文系統(tǒng)構建在微信的公眾平臺之上,其服務端的主要目標為老師和學習者。老師能夠采用便捷的后臺管轄實現(xiàn)各個時段學習教案的重點和難點的研究,并且老師能夠把程序以及微課程部分的重點和難點實現(xiàn)后臺系統(tǒng)的更新,并且讓管理系統(tǒng)達到系統(tǒng)的實時應答操作,此外學習者也能夠采用移動終端或者手提電腦終端采用微信客戶端實現(xiàn)導航部分的課程學習功能,以及反饋和源程序的巡查和教師咨詢等相關內容。老師的功能設置部分除去后臺設置的知識部分,并且依據(jù)管理后臺部分的數(shù)據(jù)統(tǒng)籌,能夠得到當前有多少學習者實現(xiàn)登錄的功能,并且查看瀏覽了哪部分知識內容,查詢了哪類相關疑難點,以及老師能夠給出的重難點解釋部分。
課程教學與SPOC結合,SPOC為MOOC在傳統(tǒng)教學的有機結合,SPOC具備規(guī)模小,受教育人群固定,教育平臺開放等特色。SPOC能夠實現(xiàn)教育者提供課前,課堂以及課后的教學資源,并且即使掌握接受者的學習狀況,并且把控課程教授安排,考察。此外,SPOC能提升課程質量的同時還具有商業(yè)功能。
2.1課程教學與MOOC結合
MOOC為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簡稱,該平臺具備開放特點,大范圍特點以及方便性特點,該模式為最近所流行的新式課程形式。該課堂形式在2008年被教育家得伏科密引出,即參與人員將課堂信息上載到通信網(wǎng)絡之上,并且課堂完全對外,參與人員需要達到一定的范圍,該定義一經(jīng)提出就在世界領域內引起轟動。2012年世界各大知名高校都引入MOOC元素,該概念在國內被叫做莫課,次年,國內各大名校都采用MOOC課堂形式,莫課在中國的得到飛速進展,并且促進了國內的教育行業(yè)的進步。
2.2課程教學與SPOC結合
SPOC學習模式所針對的學生群體大約在幾十人范圍到幾百人的范圍之間,是莫課在傳統(tǒng)學習中的有效結合,以小范圍和給定人群作為目標。在SPOC平臺上給出的課程可以讓學生依據(jù)自身的學習狀況進行選取,利用更多的學習資源,并且讓普通的在校學生得到高質量的教學資源。
學習狀態(tài)的自由程度,SPOC為MOOC的升華,老師能夠提供MOOC學習資源的同時給小范圍的學生提供SPOC資源,進行網(wǎng)上的互動交流。全方位教學,由于學生的數(shù)量少,因而可以讓老師完全融入學生的學習模式之中,采用老師實現(xiàn)課后測驗的修改,和學生之間進行互動,以及面對面實現(xiàn)補課的過程。雖然好的教師不用擔憂學生的應答效率,但是SPOC中給出學習者的應答效率能夠提醒教師課程的興趣設置,并激勵學生積極學習。教授者能夠及時調整學習者的學習進度是很重要的,SPOC進行教授者和學習者,學習者之間的互動空間能夠督促學習者達到一致的學習進度。學習者的特性集中,莫課的學習者來自世界的各個范圍,包括各異的種族,教會,地區(qū),其學習方式和認知側重點各異。教授者針對差別跨度過大的學習者進行教學會帶來較高的授課難度。
2.3藍墨云班課平臺搭建課程教學
藍墨云班課平臺具有好的通用性,此外該平臺構建科學,運作方便。此外,該平臺具有因材施教的性能,能夠選取服務設備的方式構建效用的增強,并且保障使用者的實用分布和集群的策略。當前的消息都采用關系模式存儲主要信息。該平臺能夠協(xié)助老師構建課程,給出計算機基礎課程作業(yè)和練習,并且實時地關注學習者的學習狀態(tài)。此外也能夠協(xié)助老師對教學的內容實現(xiàn)拷貝,使得優(yōu)秀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信息得到重復采用。
本文主要分析了計算機信息處理在課程技術方面的應用,包含微課程,微信公眾平臺下的微課,課程教學與MOOC結合、課程教學與SPOC結合以及課程教學與藍墨云班課平臺等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在課程技術方面的應用模式。這些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應用在課程技術中得到好的效果。
[1]張靜然.國內外微課程概念辨析及其研究實踐現(xiàn)狀[J].中央電化教育,2008,6(8):38-42.
[2]楊方琦,楊改學.近十年我國移動學習學術期刊論文的內容分析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3,5(6):39-45.
[3]桑新民,等.大學課堂向何處去—太極學堂的理念與實踐探索[J].開放教育研究,2012,(2):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