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偉東
跆拳道運動納入中小學體育課程的規(guī)劃性研究
武偉東
1.鹽城師范學院體育學院,江蘇 鹽城224002
摘要:采用文獻資料法、理論分析等方法,對跆拳道進入中小學生體育課程進行規(guī)劃性研究,從跆拳道的特征、對中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作用、順應學校體育的規(guī)劃和跆拳道進入中小學課程的方法四個方面,闡述跆拳道進入中小學的體育課程的規(guī)劃性研究,旨在為跆拳道進入中小學體育課程提供幫助。
關鍵詞:跆拳道;體育課程;規(guī)劃
前言
跆拳道起源于朝鮮, 是一項運用手足技術、重在足技進行搏擊格斗的朝鮮民族傳統(tǒng)體育項目。主要內(nèi)容包括品勢( 套路) 、搏擊( 競技與格斗) 、功力檢測三部分[1]。是人們在生產(chǎn)勞動中用于抵御野獸、對抗入侵和祭祀活動中漸漸演變而來,具有濃厚的文化底蘊和民族特色。自1995年中國跆拳道成立以來,跆拳道在我國的迅猛發(fā)展,充分體現(xiàn)此運動的藝術魅力,符合我國體育發(fā)展的需要,是一項有著悠久歷史文化底蘊的新興時尚運動。
中小學生練習跆拳道可以掌握其基本知識、技術與技能,同時還可以掌握其健身方法與手段,豐富校園生活、娛樂身心和提高自身素質修養(yǎng),達到鍛煉身體,增強體質,快樂體育的目的,為學生能夠終身掌握一項體育運動項目打下良好的基礎,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2]。
跆拳道并沒有作為一門正式的課程列入中小學體育課程體系。學生想學只能利用課余時間以課外興趣班的形式進行學習,不但加重了學生負擔,而且也是一筆可觀的經(jīng)濟支出。本研究通過對跆拳道項目作為體育課在中小學開設的可行性進行調(diào)查研究,從而了解跆拳道運動在學校體育中的可以發(fā)揮價值,為今后跆拳道更好地走進中小學提供參考依據(jù)。
1跆拳道課程符合學校體育課程的規(guī)劃
1.1跆拳道課程順應學校體育的目標
我國現(xiàn)行的學校體育教學目標是掌握體育與健康的知識、基本技能與方法,增強體能;學會學習與鍛煉,發(fā)展體育與健康實踐和創(chuàng)新能力;體驗運動的樂趣和成功,養(yǎng)成體育鍛煉的習慣;發(fā)展良好的心理品質合作與交往能力;提高自覺維護健康的意識,基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樂觀開朗的人生態(tài)度[3]。
跆拳道課程是目前在中小學生間較為熱門的一項體育運動,學生之間參與的熱情都特別高,課程中的腿法練習、趣味性小游戲都能增加跆拳道運動的樂趣。在學習過程中當然也少不了攻防練習的、跆拳道專業(yè)知識的培訓等運動專業(yè)技能的培訓。雖然說跆拳道訓練確實很辛苦、很累,但在此過程中,學生習得更多的是:“禮義廉恥、百折不撓、克己忍耐”的優(yōu)秀品質,不僅僅鍛煉了身體,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了一顆懂道理的心。實戰(zhàn)也是跆拳道教學的一大亮點,雙方對手握手開始,握手結束。不管誰勝誰負,雙方以切磋技藝為目標,相互學習,相互幫助,這些跆拳道的課程形式完全符合現(xiàn)行的中小學生課程標準的目的要求,是我國中小學生體育課程所需要的優(yōu)質體育課程項目。
1.2跆拳道課程順應學校體育的內(nèi)容
我國現(xiàn)行的中小學生體育教學課程并未跟其他學科一樣規(guī)定具體的教學內(nèi)容,有其獨特的靈活性,但按不同年級進行了劃分,各個學校也可根據(jù)學生身體素質、興趣愛好、運動能力的不同自行劃分,確定上課內(nèi)容與上課形式。按照各個水平的目標進行課程的學習。跆拳道學習也是這樣,并沒有盲目的統(tǒng)一設置學習要求、訓練標準和考級難度等,各個教練可自行根據(jù)學生的運動水平,劃分該學生近階段的需要訓練的項目以及期望達到的目標。跆拳道教學內(nèi)容要根據(jù)不同年齡段學生進行區(qū)別對待的要求。
1.3跆拳道課程順應學校體育的教學規(guī)律
跆拳道教學主張完整示范與單一動作技術示范相結合,在動作學習過程中,同一動作,分幾種輔助練習,最后再跟串糖葫蘆一樣,把他們串聯(lián)起來,完成技術動作的學習,這一要求完全符合體育教學規(guī)律的技術動作形成規(guī)律的特性;在安排課程運動負荷的時候,跆拳道教練一般會根據(jù)本課學生的身體體質適當安排訓練負荷,在課程進行時也會根據(jù)學生的出汗、面部表情、動作完成質量等適當增加或減少運動負荷,達到訓練的目的,避免出現(xiàn)過度訓練,出現(xiàn)運動損傷,在這完全符合體育教學規(guī)律中也有運動負荷變化和控制的規(guī)律;掌握體育學習集體的形成與變化規(guī)律,在我們課程當中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學方式,這樣不但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而且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之間的集體合作、配合相互幫助中學習的良好習慣。
1.4跆拳道課程順應學校體育的原則
我國現(xiàn)行的體育教學原則是合理安排身體活動量原則、注重體驗運動樂趣原則、促進運動技能不斷提高原則、提高運動認知和傳承運動文化原則、在集體活動中進行集體教育原則、因材施教原則以及運動安全以及安全教育原則[4]。
跆拳道教學過程的教學注意點完全符合這些教學原則,跆拳道學習通過適宜運動負荷、健康的運動形式、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理念、科學的訓練形式和優(yōu)異的集體主義教育達到鍛煉身體、增強體質、體驗運動樂趣、學習專業(yè)跆拳道技能技術提升自我修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意志品質、發(fā)展運動鍛煉習慣和培養(yǎng)終身體育理念的目的,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運用分組教學發(fā)展學生的團結協(xié)作意識,促進學生道德素養(yǎng)和意志品質的的增長。
1.5跆拳道課程順應學校體育的組織與管理
體育課堂教學的組織與管理主要分為:教學形態(tài)的組織與管理、運動負荷的組織與管理、教學秩序的組織與管理、教學信息的組織與管理和運動樂趣的組織與管理共計5個方面[7]。
跆拳道課堂的組織管理類似與學校體育課堂的教學,根據(jù)學生不同的帶次進行合理分組,安排教學內(nèi)容、教學進程,教練以組進行指導教學,根據(jù)各組特點進行不同方式指導,學生輪流擔任小組長,培養(yǎng)學生語言能力、領導能力;適時又會采取集體教學,提高課堂教學的高效性,也能較好地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跆拳道教學主張約束與自主相結合,當教練發(fā)口令集合或者安排鍛煉任務的時,學生必須保質保量的完成教練安排的任務,對學生有很強的的約束力;在運動樂趣方面:在跆拳道教練嚴格的要求下學生朝目標努力和拼搏后取得成功的喜悅,即便是失敗了,學生也會總結經(jīng)驗繼續(xù)努力最終還是可以體會到快樂體育,因此我認為跆拳道教學順應了體育課堂教學的組織與管理。
1.6跆拳道課程順應學校體育改革的需要
體育課程的改革是學校體育改革的核心. 2001 年6 月《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決定》指出: “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 國家制定中小學課程發(fā)展總體規(guī)劃,確定國家課程門類和課時,制定國家課程標準,宏觀指導中小學課程實施. 在保證實施國家課程的基礎上,鼓勵地方開發(fā)適應本地區(qū)的地方課程,學??砷_發(fā)或選用適合本校特點的課程[5]。”這一政策的出臺,確立了地方和學校參與基礎教育課程管理的權利及主體地位,從而為充分調(diào)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和優(yōu)勢,確?;A教育的高質量和適應性提供了制度保障.其意義在于不斷推進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發(fā)展,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然而當前學校體育課程主要以田徑和體操為主,學生學習起來會覺得枯燥無味,缺乏主動性,長此以往,學生身心發(fā)展必然受到很大程度的影響,所以說改革是學校體育面臨的一個必須解決的大事。
2跆拳道進入中小學體育學習內(nèi)容的形式
2.1跆拳道的課外延伸
2.1.1跆拳道的畫展、圖片展和興趣活動小組
跆拳道以其帥氣、震撼的動作以及套路而被人們熟知。如果能夠在學校的畫廊張貼上些圖片再配上簡單的文字加以介紹說明,另外如若能夠組織以“跆拳道運動形象”為主題的畫畫比賽,我相信定能吸引很多中小學生的興趣,推動跆拳道更快的融入校園。
中小學生跆拳道興趣活動小組可以借鑒足球社團的做法實行“課內(nèi)外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即課內(nèi)、課外兩者有機的結合,在教學上體現(xiàn)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的和諧統(tǒng)一[6]。 在課內(nèi)教師依據(jù)教學目標傳授課程內(nèi)容,完成教學任務;而課外學生為主體,參與興趣小組活動. 學生可以自主選擇練習時間、地點和內(nèi)容,教師則負責技術指導,給予學生自由的發(fā)揮空間,激發(fā)學習跆拳道的興趣,鞏固教學成果. 使跆拳道興趣小組走向良性循環(huán)之路.
2.1.2課間活動和文化藝術節(jié)的表演
學??梢源竽憞L試將其安排在課間活動中,學??梢宰跃幰惶缀唵蔚膭幼鹘M合形成一套跆拳道初級操,配上音樂,在全校范圍內(nèi)推廣,每天利用課間時間做一兩次,不但推高了學生的參與性,而且還可以鍛煉到學生的身體,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禮儀情操,擴展了跆拳道運動的育人空間,形成特色校園體育文化。
校園文化藝術節(jié)的是學校豐富學生課余文化藝術生活的重要手段,也是學生參與度很高的一項活動。其中精彩的藝術節(jié)目表演更是學生期待值最高的項目,如果跆拳道表演能夠進入其中,不但能夠以賽帶練,提高學生訓練熱情,強化學生技術水平,豐富學生情感交流,更可以為跆拳道在學生間的推廣做出重大貢獻,其效果不言而喻。
2.2學校體育課程
2.2.1加強師資力量建設,提高專業(yè)體育老師技能水平
目前在我國開設跆拳道體育課程還有很多問題需要去解決,比如專業(yè)跆拳道師資力量不足、缺乏教材等, 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我國學校體育活動中的跆拳道開展。要在學校內(nèi)推行跆拳道運動,必須要有專業(yè)的教師做支撐。一方面學??梢栽诮逃纸y(tǒng)一規(guī)劃的指導下聘請專業(yè)跆拳道教練定期進行培訓,通過跆拳道基本理論、技能技術的講解學習,達到提高體育教師專業(yè)技能水平的目的,使青年體育教師在跆拳道理論水平、技術技能和教學能力素養(yǎng)上有一定的能力。另一方面學??梢晕⊥艘鄣孽倘肋\動員,在考核之后,進行聘用加強師資力量建設,提高體育教師技能水平,從而推動學校體育課程的更新發(fā)展。
2.2.2制定教學目的、教學計劃,完善的教學機制
體育教師要以不同水平段學生的特點為依據(jù),編定跆拳道教學課程,確立不同的教學目的,制定相關的教學計劃,設定一套符合學校體育教學的環(huán)境的評價標準。
①確立教學目標和劃分教學階段內(nèi)容
實施教學首先要做的是劃分各教學階段的內(nèi)容和教學目標。在熟知跆拳道的動作技能的學習過程和對各個部位身體素質的要求的情況下,針對不同年齡段的中下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選擇適當?shù)慕虒W內(nèi)容,制定適應學校體育課程的教學目標。例如跆拳道品勢部分中小在學部分的體育課堂教學中,學生能夠接受的的范圍多半為太極一章至五章、四種基本腿法和一套跆拳舞.在制定好后總的范圍后,就是根據(jù)不同水平段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結合技術動作的特點劃分教學內(nèi)容,制定教學目標。
②制定相關教學計劃及課時數(shù)
教師依據(jù)教學計劃執(zhí)行完成教學內(nèi)容,達到教學目的。教學總目的也是制定各項教學計劃的依據(jù)。對跆拳道課程在學校內(nèi)的推進不能僅僅依靠課外體育活動。更需要在課堂上多學習,多覆蓋。本研究建議將跆拳道教學應在每個水平年段確定為16課時,上、下學期各8課時。
③教學評價
跆拳道運動雖然有一套完整的晉級考評方法,但其與中小學的體育課程并不適應,只能借鑒部分來用,還是需要教師自行鉆研,依據(jù)本校學生特點制定出適應評價方法,對教學進行檢驗,對學生起幫助和激勵的作用。
小結
綜上所述,在我國中小學開設跆拳道體育課程具備基本條件,是可行的。跆拳道運動提倡“以禮始,以禮終”的武士道精神,推崇“禮義廉恥,百折不屈”的意志品質,這正是我國中小學生應具備的基本素質.我認為跆拳道運動適應中小學體育課程的發(fā)展實際,不但滿足學生對新鮮事物的熱情追求,還達到了強身健體的目的。一方面學生在跆拳道練習中以“禮儀廉恥,忍耐克己,百折不屈”為宗旨,可以培養(yǎng)優(yōu)異的意志品質,養(yǎng)成熱愛祖國、勇于獻身的思想素質,另一方面跆拳道運動通過身體練習推動學生速度、耐力、柔韌、靈敏、協(xié)調(diào)性等方面的提高,促進學生身體素質全面發(fā)展,達到中小學體育教育的目的.第三方面學校開設跆拳道課程能夠為進一步深化體育教學改革, 為豐富教學內(nèi)容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
參考文獻:
[1]劉和臣, 陳佳琪 ,刁振東.學校開設跆拳道體育課程的可行性分析[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4,(2):90-91.
[2]劉衛(wèi)軍,李 力,龐會巖,馬曉利.格斗項目跆拳道緣何能成為高校體育課程之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7,(9) :1246.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4]毛振明.體育教學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5]莫少華,謝智學,鄧建華.快樂毽子校本課程的開發(fā)與實施以寧夏銀川某小學為例[J].西北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3,(9):87.[6]王曉娟.普通高校課內(nèi)外一體化武術俱樂部的運行機制[J]. 科教縱橫, 2007,(1):238-239.
Study on Bringing Taekwondo into Primary and Secondary PE Curriculum
Wu Weidong
Abstract:By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and theoretical analysis, this paper demonstrates a programmatic study on bring taekwondo into primary and secondary PE education curriculum from 4 aspects: characteristics of Taekwondo, its role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 following school PE blueprint, and approaches to get involved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PE curriculum.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offer assistants for taekwondo to enter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PE curriculum.
Key words:Taekwondo; PE curriculum; Blueprint
作者簡介:武偉東(1978-),男,內(nèi)蒙古赤峰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256(2016)06-0075-3
doi:10.3969/ j.issn.1005-0256.2016.06.033
Sport College of Yancheng Teachers University, Yancheng 224002, Jiangsu,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