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迎丹
【摘要】目的 探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應用臨床護理路徑進行干預的效果。方法 選擇我院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3例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在實驗過程中均采用分組對比研究形式。研究過程中的分組依據不同護理模式展開,隨機將其分為觀察組62例與對照組61例。觀察組患者接受的護理模式為臨床護理路徑模式;對照組患者接受的護理模式為傳統(tǒng)護理模式;對兩組患者的臥床時間、病癥掌握程度以及住院時間等進行對比。結果 觀察兩組患者的臥床時間、病癥掌握程度以及住院時間發(fā)現(xiàn),觀察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論 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臨床護理路徑模式展開護理干預,在縮短患者的臥床時間以及住院時間幾方面可以發(fā)揮顯著價值。
【關鍵詞】急性心肌梗死;臨床護理路徑;效果
【中圖分類號】R54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6.04.0.02
臨床護理路徑主要指的是針對某一病種患者,采用標準護理計劃完成其住院護理模式的創(chuàng)建。對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自身疾病情況較為危重,患者臨床存在較高的死亡率,并且病情惡化速度極快[1]。為了探討采用臨床護理路徑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加以干預后獲得的效果,本文主要將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展開分組研究,采用臨床護理路徑模式對觀察組患者展開護理干預,最終患者臥床時間以及住院時間縮短程度極為明顯,具體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3例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在實驗過程中均采用分組對比研究形式。研究過程中的分組依據不同護理模式展開。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觀察組62例:男42例,女20例;年齡25~81歲,平均年齡(56.6±11.6)歲;對照組61例:男45例,女16例;年齡26~82歲,平均年齡(56.9±12.1)歲;排除標準:將出現(xiàn)心源性休克、體現(xiàn)為心臟功能不全以及心律失?,F(xiàn)象極為嚴重的患者進行排除;將表現(xiàn)為腦血栓栓塞以及患有結締組織系列病癥的患者進行排除;將患有腫瘤疾病的患者進行排除;將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進行排除;兩組患者的基礎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護理模式展開護理干預;要求患者根據醫(yī)囑充分休息;對患者給予氧氣干預;并對患者實施全天心電監(jiān)護;對患者實施靜脈溶栓治療以及實施鎮(zhèn)靜止痛治療等。
觀察組患者按照臨床護理路徑展開護理干預:住院后,護理人員首先針對患者以及患者家屬介紹相關的操作流程,之后由主管醫(yī)生以及責任護士對患者的疑問進行認真解答,對患者講解住院后的相關注意事項以及進行相關操作過程中需要滿足的規(guī)范要求。對患者認真分享治療成功的患者例子。①飲食指導干預:對患者創(chuàng)建具體的飲食計劃,在飲食方面需要確保富含維生素以及蛋白質,針對食鹽攝入量以及熱量需要加以控制,需要做到少量多餐。②用藥指導干預:針對經常使用的藥物以及用到的強心劑等對患者進行認真講解,保證患者針對藥物禁忌證以及藥物不良反應可以有一詳細了解[2]。針對用藥的安全性進行有效保證。③心理指導干預:對患者給予必要的關心,合理指導患者將自身的焦慮情緒以及心理壓力進行排解,最終獲得患者家屬的積極配合。④運動指導干預:對患者講解開展康復訓練對患者疾病康復具有重要的意義。在運動過程中,需要做到循序漸進,避免患者表現(xiàn)出氣促以及心悸等系列的現(xiàn)象。在準備出院前1天,需要確保患者以后保持生活習慣良好,禁止吸煙以及飲酒,掌握對血壓進行自我監(jiān)測的方法,在固定時間進行疾病復查,一經發(fā)現(xiàn)問題需要立即到醫(yī)院就診治療[3]。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數據的統(tǒng)計學分析,使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15.0有效完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 果
觀察兩組患者的臥床時間、病癥掌握程度以及住院時間發(fā)現(xiàn),觀察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
見表1。
3 討 論
在采用臨床護理路徑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進行護理的過程中,表現(xiàn)出較高的系統(tǒng)性以及有效性。通過此種方式,可以有效確保護理工作的完整性,并且可以確?;颊哚槍ο嚓P疾病知識有一定程度了解,進而將自我健康管理能力顯著提高,可以將患者的心理壓力以及焦慮情緒成功消除,將患者的住院時間進行成功縮短。通過臨床護理路徑,確保患者針對自身疾病情況可以有一詳細了解,確保護患關系融洽,進而最終獲得較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護理滿意度[4]。
觀察本次護理效果發(fā)現(xiàn),觀察兩組患者的臥床時間、病癥掌握程度以及住院時間發(fā)現(xiàn),觀察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有效證明臨床護理路徑的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開展臨床護理路徑干預,可以將患者的護理配合性顯著提高,最終將患者的臥床時間以及住院時間顯著縮短,為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好轉表現(xiàn)出顯著促進價值。
參考文獻
[1] 楊麗娟,李 榮,周淑英,等.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間隔穿孔的臨床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4,7(13):1194-1195.
[2] 文亞莉.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實施健康教育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24):72-73.
[3] 梅叢敏,陳莎莎,周秀文,等.尿激酶靜脈溶栓治療急性心肌梗死28例臨床護理研究[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3,17(18):70-71,74.
[4] 衛(wèi)紅梅,鄒連英.急性心肌梗死PCI術無復流25例臨床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3,19(21):89-90.
本文編輯:徐 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