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榮相
【關鍵詞】班主任工作 初中生 早戀 應對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10A-0049-01
初中生的“早戀”問題,是一個令班主任頭疼的問題。面對這一問題,班主任該怎么應對呢?本人認為:班主任發(fā)現(xiàn)初中生“早戀”了,既要視“早戀”為正?,F(xiàn)象,但也不能認為“早戀”完全正當而允許發(fā)展,應有所準備地排除誘發(fā)“早戀”的消極因素,防患于未然。如果“早戀”確實發(fā)生了,要慎重處理,循循善誘、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以理服人。下面我就這一問題進行具體闡述。
一、視之平常,處之泰然
班主任必須知道早戀現(xiàn)象是在初中生自身因素和一定的社會、學校、家庭等客觀因素共同作用的基礎上出現(xiàn)的。自身因素主要是指初中生性開始成熟,性意識萌動。他們都渴望與異性交往,一種神秘而神圣的純情在他們心中悄然滋生。如果他們交往不加約束,把握不好自己的感情,不克制暫時的沖動,做不到以平靜坦然的態(tài)度對待異性,那么就有可能超越友誼的界限,發(fā)展成“早戀”??陀^因素如花前月下的影視鏡頭,卿卿我我的色情雜志和漫畫,都可能誘發(fā)初中生“早戀”。面對學生的“早戀”,教師正確的態(tài)度應該是:既要看到產(chǎn)生這種現(xiàn)象的自然性,又要意識到阻止這種現(xiàn)象發(fā)展的必要性;既不能認為“早戀”是罪惡之事,將其與道德品質不良劃等號,也不能認為“早戀”完全正當而允許其發(fā)展;既要向學生講清不能“早戀”的道理,又要尊重學生在與異性交往中產(chǎn)生的真誠情感。一句話就是:視之平常,處之泰然。
二、防微杜漸,防患于未然
既然知道性成熟和性意識的萌動會使一些初中生出現(xiàn)“早戀”的征兆,那么,班主任就應該采取必要的方法和措施防止“早戀”的萌芽和產(chǎn)生。這就要認真分析,找出“早戀”產(chǎn)生的因素,然后“對癥下藥”,將“早戀”控制在萌芽狀態(tài)。這方面的工作,我的經(jīng)驗是對剛進入初中的學生進行青春期教育,具體做到以下兩點:第一,加強青春期生理衛(wèi)生教育,使他們了解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現(xiàn)象,一方面坦然、快樂地接受自己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變化,另一方面消除對異性的神秘感。青春期教育的最佳時機是在思想品德教師講授七年級思想品德《成長的煩惱》一課之后,此時班主任可及時召開以“青春”等為主題的班會,提出諸如思想品德教材闡述的“第一性特征和第二性特征出現(xiàn)后有哪些表現(xiàn)”“青春期遇到了哪些煩惱”等問題讓學生回答,之后讓學生思考、討論重點問題“你如何看待青春期性萌動”“異性交往需注意哪些事項”,在學生熱烈的討論之后班主任歸納總結,并著重將“異性交往注意事項”通過多媒體展示在白板上讓學生抄錄下來。事實證明,班主任進行如此公開、透明、自然的青春期教育,方法可行,效果明顯。第二,班主任要經(jīng)常組織多種有益活動,豐富學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如唱歌、打球、出黑板報等,每次活動盡量安排男、女生搭配,讓他們在活動中認識了解異性,消除對異性的神秘感。通過這些豐富多彩的有益活動,培養(yǎng)學生對科技、文藝、體育等方面的濃厚興趣和高尚情趣,努力創(chuàng)造一個健康、寬松的男女同學交往的環(huán)境,引導學生在集體活動中進行正常的情感交流,使學生的情感向著正確的方向升華。
三、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班主任如果已確定學生“早戀”,切忌怒發(fā)沖冠,不分時機和場合,對“早戀”者嚴加斥責,當眾揭短,詆毀甚至丑化其情感。正確的做法是“理解、尊重、寬容、指導”,將著眼點放在和風細雨、耐心細致的思想工作上,采取循循善誘、因勢利導、正面感化的方法,向他們陳述利弊,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讓他們明白與異性相處之道。唯有如此,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我常記起一個故事,我國原教育學會會長張健回憶起陶行知先生,講述先生是怎樣對待學生“早戀”問題的。當知道張健談戀愛時,先生很冷靜,一天晚上,他請張健及其他幾名學生來到自家院子里座談。先生說:“處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出現(xiàn)情感萌動是正常的,但合情不一定合理。如樹上的果子,是熟的好吃,還是生的好吃呢?像我們這里的杏子要是沒有成熟就摘下來吃,好吃嗎?”學生答:“當然不好吃,又苦又澀。”先生說:“人也像果子,要思想成熟了,有學問,有工作,又有養(yǎng)子女的能力,就好比果子熟了,那個時候戀愛結婚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边@番語重深長的談話深深地觸動了張健,他從此拋開雜念,努力讀書,終于學有所成。他非常感謝先生當年的教導。陶知行先生教育“早戀”學生的方法值得我們班主任深思和借鑒。
總之,班主任必須科學、正確地對待初中生的“早戀”,努力優(yōu)化初中生青春期的教育環(huán)境,耐心地進行青春期教育,使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我們班主任也最終完成自己肩負的責任。
(責編 秦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