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立紅
摘 要:為了提高學生參與籃球體育運動的積極性,使學生能夠在最短時間內高效率完成教學目標,文章以課堂中籃球高利用率為主線,探索了其在籃球課堂教學中運用的價值,即:球的利用率高,會促使學生運動參與度高、學生的運動負荷大、學習目標達成高、為延伸拓展鋪墊。
關鍵詞:籃球;利用率;價值
中圖分類號:G807.3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6.05.009
由于籃球項目自身的特殊性所在,要想使學生能夠在最短時間內、在有限課時內具有較為嫻熟的技術技能,并能夠在課堂中運用,課堂中保證學生具有較高的利用率是基礎(課堂利用率=課堂用球時間/課堂總時間)。有學者的研究成果顯示:改變教學方法、引入新的教學元素是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效果,提高技術技能的關鍵,但改變教學方法、引入新的教學元素等方法的主線亦是保證學生具有較高的利用率的方法!因此,本文主要研究高利用率在籃球項目教學中的價值所在。
1 球的利用率高——學生運動參與度高
對于難度較大,技術相對復雜的籃球項目來說,要想在比賽場上發(fā)揮自如,具有較為嫻熟的技術技能,需要學生達到一定的練習度,保持較高的練習率。學生在課堂上按照教師的要求練習籃球的運球或是傳球等的某一環(huán)節(jié),在有限的課時內,利用率越高,越有利于對學生的參與度產生直接的影響,同時提高練習密度,增加學生對球掌控的能力,當然也為后續(xù)學習奠定扎實的技術基礎,教師在后續(xù)教學中也會更省力。
比如在籃球運球技術教學時,學生特別是初學者要想具有嫻熟的控球能力,能夠在賽場上熟練運用,較高的利用率是其基本保證。首先改變傳統(tǒng)的跑步熱身,將運球跑滲透到課堂始終,保證學生具有較高的籃球利用率;其次在組織學生練習運球時,盡可能將所有籃球都利用起來,而非一組學生練習時,其他組學生卻沒有練習;若在器材不足的情況下,教師盡可能安排多的分組練習以保證籃球的高利用率;最后,鼓勵學生在課余時間加強利用率,保證學生參與度,為更快的掌控籃球運球技術,為在籃球賽場上贏得先機奠定良好的基礎。
2 球的利用率高——學生運動負荷較大
在相對復雜,技術難度較大的籃球項目教學中,要想擁有較為嫻熟的技術技能,運動負荷要達到一定的程度,但學生在課堂練習中沒有達到一定的運動負荷,技術技能的提高就很難快速提升。因此,教師為了使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掌握籃球項目的某一技術技能,不妨“曲線救國”,保證學生課堂上較高的利用率。因為較高利用率的保證,是學生課堂中心率負荷達到要求的基礎。
比如,在一節(jié)籃球投籃教學中,學生一般是靜止的練習投籃動作,這樣學生的運動負荷很難達到要求,甚至長時間的練習投籃會造成學生興趣的缺失,導致利用率下降,心率負荷變小。因此,教師要想保證學生具有一定的負荷量,首先應考慮球利用率的高低。此時有教師會反對:改變教學方法、引入新的教學元素以保證學生運動量的達標,但改變教學方法、引入新的教學元素等方法的主線不亦是保證學生具有較高的利用率。
3 球的利用率高——學習目標達成度高
任何學科在設計教學時,都會考慮它們本節(jié)或是本單元學生的學習目標,球的利用率越高,使得學生對技術的掌握更加熟練,促使學生動作技術的自動化,而教師為了保證學生通過練習能夠達到學習目標,會采用各種教學方法,如增大練習量、加入游戲比賽、分組分層練習等方法,以求學習目標的達成。其實這些練習方法的練習所考慮的點就是課堂中籃球較高的利用率,學生課堂上保持較高的利用率,是學生高效率完成教學目標的基礎。因此,教師在考慮學習目標的達成,要以課堂上球的利用率為出發(fā)點,以保證學生學習目標達成高的目標。
如在籃球傳球項目教學中,教師要想保證80%以上的學生在有限課時內熟練掌握傳球的技術要領,并能夠在單元結束后在比賽場上熟練運用。教師首先要組織學生分組、分層、搶斷球或是循環(huán)等練習,將球高效率利用起來。如安排學生進行傳球練習時,單純的傳球很難使學生的積極性持續(xù)保持,學習目標亦很難完成,而安排3-5人一組,其中1-2人搶斷球,這樣課堂上球的利用率得到了保證,學生的積極性也得到了提高,學校目標的達成也會得到保證。
4 球的利用率高——為延伸拓展鋪墊
籃球項目較為復雜,要想在有限的課時內高質量完成單元目標,在課堂教學中,球的高利用率,會使得教學效率提高,促使學生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達成教學目標,繼而也為延伸拓展埋下了伏筆。因為學生在規(guī)定課時內提前完成教學任務,教師為了鞏固學生對技術技能的掌握程度,為了提高學生學習、參與鍛煉的積極性,可以組織安排學生進行籃球游戲或是籃球比賽,也可以安排學生進行其他項目或是體育知識的學習內容,為學生體育知識或是體育意識的提升奠定基礎。
如在籃球直線運球項目教學時,學生周而復始的練習,保證了球的高利用率,促使不少同學會在老師規(guī)定時間內提前完成教學目標。因此,教師可以組織學生練習高難度的運球,如變向運球或是1對1攻防等練習,這樣既增加了課堂的趣味性,也幫助學生了解了新的運球方法,為學生在比賽中贏得了先機。也可以講解籃球史、籃球規(guī)則等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將其引入課堂,豐富課堂元素。
總之,在籃球課堂教學中,高利用率的有效保證,要以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教學目標的達成為基礎,它是學生保持較高的運動參與度、較大的運動負荷量、較高的學習目標達成率、較多的教學拓展內容的基礎。因為改變教學方法、引入新的教學元素等方法的主線亦是保證學生具有較高的利用率的方法,因此教師設計安排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方法時,切入點就是課堂球的高利用率。
參考文獻:
[1] 王覓,賀斌,祝智庭.微視頻課程:演變、定位于應用領域[J].中國電化教育,2013.4.
[2] 郁彥妮.體育微視頻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6(01).
[3] 張杰.淺析籃球跳投技術[J].少年體育訓練,2008(04).
[4] 林曉峻,謝卓鋒,秦丹.淺談中小學籃球“跳投”技術與訓練[J].體育師友, 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