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就是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
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雅斯貝爾斯
制約作文教學改進的因素中少不了扭曲的“衡文觀”——什么文章是好文章,什么文章是低幼或花哨的。有時對文章的評判就像對人品的品評,素養(yǎng)不高,卻能嘩眾取寵,吸人眼球,在作文中就有這一類,表面好看,其實理性素養(yǎng)低下。倘若我們的教師和閱卷者都被迷惑,大加獎賞后又流而傳之,這就會產生極壞的導向作用。本期“作文識真”請來的是江蘇省特級教師研修班寫作教學工作坊的孫晉諾老師。
——陳興才
高考是教學的指揮棒。高考優(yōu)秀作文成為學生寫作的模仿對象、教師的教學范本,影響深遠。鑒于此,評定出貨真價實的優(yōu)秀作文意義重大。這要求閱卷具有科學的衡量標準和規(guī)范的批改流程。衡量標準越來越細,分為基礎等級和發(fā)展等級;又分別從題意、內容、語言、文體等方面做出具體的規(guī)定。規(guī)則分明,要求具體,評出的作文基本是優(yōu)秀佳作。事實上,每年推出的高考優(yōu)秀作文常常經不起推敲,有的甚至產生很壞的影響,就是因為作文的衡量有問題。本文試圖依據往年評出的考場優(yōu)秀作文,做簡單分析。
一、視印證為論證
議論文,以論證為主,要論證必先明確論題。論題一般有兩類,即已被科學證明了的判斷,和未經證明的判斷。對中學生而言,論證的論題屬于前一類。高考作文的論題符合社會價值觀,只要求考生通過語言表述讓人們確信其合理性即可。具體地說就是運用分析、概括、判斷、推理證明一個已被人們公認正確的判斷。這個過程起始于對論題的闡釋,發(fā)展于對論題內涵的分解,延伸于邏輯的推斷,結束于結論的形成。一篇作文應呈現出一個嚴密的思維過程,只有這個過程充足而完整,論證才有力量。但我們的高考作文評價推崇的卻是一些在概念上滑行,在論證上無力,以印證為論證的“佳作”。比如2014年四川卷優(yōu)秀作文《世界為立心者鼓掌》,中間一段為:
立心,立的是一顆舉世混濁卻清純的心。
在這個不斷被分心的社會大劇場,形形色色如電影般“唰唰唰”掠過,卻總使人記起川端康成凌晨四點的海棠花未眠,加繆壘山不止的幸福,梭羅在瓦爾登湖垂釣,倉央嘉措白鹿踏雪,汪曾祺的花花瓶瓶罐罐,周國平的煮豆撒鹽給人吃之,莎翁的飛鷗與海濤相遇,愛默生透明的眼球的比喻,蘇子的一蓑煙雨,王維的清泉石上流。
這段文字除了宣泄語言之外,有什么思想內涵嗎?作者既沒闡釋“清純之心”的基本含義,也沒有對這些論據中的人物的思想具體分析,更沒有通過對這些論據人物作對比研究推理出更深刻的結論。從川端康成一直到王維,他們“清純的心”的內涵能一樣嗎?川端康成的“清純之心”從何而來?王維的“清純之心”有何價值?這些統(tǒng)統(tǒng)沒有涉及,而只是像擺放從生產線上下來的產品一樣,毫不費力地一字字擺過去,思維極其簡單,充其量只不過是個“印證”式的文字游戲而已。即,用一些包含了論題含義的人或物加以最簡單的指證而已。事實上,在論證的諸種方法里,舉例論證是最膚淺最低級的形式,更何況這種只知道擺出來就萬事大吉的形式呢!可是,這種印證式的議論方式備受閱卷者青睞,翻一翻高考優(yōu)秀作文,這種議論鋪天蓋地。
二、用關聯代邏輯
論證的全稱就是邏輯論證,什么是邏輯?邏輯就是概念、判斷、推理之間正確聯系的規(guī)律。邏輯是人類懷疑精神的結晶,也是科學精神的源頭。北大蕭國亮教授說,“所謂原始社會是一種生存狀態(tài),奴隸制是一種人際關系,封建是一種政權架構,資本主義是一種經濟方式。它們不是并列概念,完全可以重疊在一個時代的社會里,而中學教科書上卻把這幾個概念當作并列社會形態(tài)看待,這就是不懂概念,不合邏輯?!闭f話、寫文要講邏輯,要學會使用概念,能熟練運用演繹或是歸納推理,能運用判斷提出論點或得出結論。可是我們的高考作文評卷,好像評卷者本身是沒有這個意識的,往往會把一些不合邏輯的文章判為優(yōu)秀作文。比如2014年四川卷的優(yōu)秀作文《人類的三步站立》,前兩段文字是:
①人生的姿態(tài)千差萬別。有的如瀑布跌宕,有的如溪水纏柔,但只有尋找到了流動的方向,才最終匯聚于海洋,還有的人生似驕陽奪目,有的似油燈羸弱,而只有看清楚了光明的呼喚,才能最終驅走黑暗。②人活一世,不在于你是宏大或微茫,重要的是,人能挺直腰板站起來,以人之所以為人的矯健姿態(tài),走完人生的漫漫長路。
①回溯歷史,當人類第一次靠雙腳感受大地承載之時,人,第一次站了起來。②站起來,意味著更加豐足的食物,更加愜意的居所。③火種的降臨,既是鉆木雙手的杰作,也是厚實雙腳的支撐;骨針的便利,不僅靠雙手的打磨,更靠雙腳中流砥柱般的配合與貢獻。④人在第一次站起來之后,學會了用身體去測度宇宙的長度與世界的高度。
第一段第①句話強調,人生方向的重要性;第②句話強調要以人的姿態(tài)走完人生之路。這兩句放在一起,表面上好像相關,實際上,不論是從內涵的隱性關系上,還是從外在顯性關聯上,都沒有構成嚴密的邏輯關系,沒有構成判斷或是推理,只是兩個并列的句子而已。
第二段第①句話啰唆拉雜,意義蒼白,第②句話闡釋了站起來的意義,第③句話說火種的取得與骨針的使用都離不開腳,第④句話講站起來的價值。單從第二段內部看,如果整段是談人站起來的價值意義,那么第③句話完全是旁逸斜出,腳的意義與人站起來的意義,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不可混淆。從段與段的關系上看,第二段與第一段又構不成證明與被證明的邏輯關系。
這兩段文字明顯不合邏輯。
三、判無理為有理
文章是有序的邏輯表達,雖然不要求中學生作文要像寫論文一樣那么嚴格,但也要符合邏輯四律:同一律、不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讓我們先來看一看2014年安徽卷的優(yōu)秀作文《協(xié)調中取得共贏》的第三段:
學會協(xié)調,將自己推銷出去,才能獲得他人信任。盛大公司陳天橋董事長就如他創(chuàng)作的游戲名《傳奇》一樣,擁有傳奇的人生。這個80后的小伙子從待遇極好的公司辭職決定創(chuàng)業(yè),帶著僅有的兩百萬來到韓國,通過協(xié)調讓一家游戲公司將一款游戲賣給他。他回國拿著一紙合同與電信等公司協(xié)調,讓他們理解并信任他,成功將使用電信寬帶三個月的合同拿到手,開始了自己的創(chuàng)業(yè)之路。如今的陳董依然喜歡聆聽,堅持協(xié)調之路,公司依舊蒸蒸日上,電信等公司應該慶幸當時的決定。
這段振振有詞的論證簡直讓人哭笑不得。把“協(xié)調”一詞硬性地插入盛大公司董事長陳天橋的故事中,機械如小學生學說話,這是論證嗎?如果把“協(xié)調”換成“攻關”“堅持”“尊重”,是不是也可以呢。這段文字違背了充足理由律,因為,陳天橋的成功因素非常復雜,“協(xié)調”是陳天橋成功的諸多因素中的一種,考生為了強調“協(xié)調”的重要性,把它表述為陳天橋成功的唯一條件,主觀武斷,理由牽強,貌似有理,實則無理。
可是文后給的點評是“本文的亮點一在于選材。‘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考生如果不能充分占有材料,考場作文很難寫好。文中電視劇《斷奶》,游戲《傳奇》,騰訊與360的爭端等都是貼切的選材。本文的亮點二在于結構。文章五個段落,主體部分三、四、五段構成‘反——正——反的論證結構,且每段都有分論點。開頭由原材料開啟,結尾由原材料收束。在大部分考生沒有結構意識的情況下,本文的優(yōu)勢就凸顯了?!?/p>
這是目前非常典型的點評,也代表著一大部分教師的衡文視角、評價習慣和認識高度,絲毫不看這個分論點與展開的文字是否構成了論證與被論證的關系,把一些簡單現成機械的概念套到作文上去即可。這充分說明閱卷可以不動思維,長期如此,也許想思維卻已沒有思維能力了。如此衡文,斯可痛哉!
四、以浮華為文采
《阿房宮賦》,文詞何其華麗;《滕王閣序》,辭彩何其燦爛!它們都是千古美文,憑什么?憑的僅僅是華麗的文辭嗎?不,它們都有嚴密的邏輯架構和深邃的思想。以《阿房宮賦》第一段為例,從大的環(huán)節(jié)看,從背景到宮外到宮內再到室內;從具體內容看,從建宮條件寫到用料、面積、高度、位置、環(huán)境、數量,再延伸到室內的人。在繁花錦簇之下,有強有力的骨架支撐。失去了內在的筋骨,錦花玉葉只能成為虛花假葉,殘花敗葉。
現在有一種觀點,認為考場作文的特征是炫彩,言外之意是把自己的才華展示出來,不留有遺憾,這一點無可厚非??墒?,當炫彩成為一種投機取巧的手段,為了炫彩而炫彩,而評卷者又被這濃妝艷抹的彩給炫暈了的時候,炫彩就成了一種災難。
請看2010年四川卷優(yōu)秀作文《溯源》的第二段:
魚兒逆水而游,費盡全部心力回到自己的出生地,那不過是一次生命的溯源;鳥兒孤身穿過峽谷,只為了一次飛蛾撲火式的交配,那也是生命的溯源;“虎毒不食子”的老虎媽媽,為了保護孩子不惜血流成河,那更是生命的溯源;而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也是在“小蝌蚪”的奮力掙扎下,才為我們播下了生命最初的火種。
再看2014年全國Ⅰ卷的優(yōu)秀作文《報之以瓊瑤》的一段:
報之以瓊瑤,是塑造我們人格的養(yǎng)料。所以我們應該學習錢鍾書夫婦大喊蕭乾夫婦恩人的精神,予他人一句真誠問候;我們應該學習喬冠華至死不忘金岳霖資助他出國再造之恩的真誠,留給幫助自己的人一縷玫瑰芳香;我們更應該像那些被劉盛蘭老人資助過的學生回來探望他一樣,給背后無私的人,一個溫暖的擁抱。我們應不負恩情,學會像草木感激風月雨露一樣,感激歲月前行途中,給我們心靈一抹寧靜的人們。
從這兩段文字看,作者都是寫作素養(yǎng)較好的學生。旁征博引,很具有司馬遷“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那一段的樣子,炫彩奪目。如果通篇皆是這種表達,讀來會有什么感覺呢?
仍然是“碼字”。
提出一個觀點,然后把與之多多少少有點聯系的歷朝歷代的名人軼事借助一些文字技巧串聯、補綴,結成一段段錦文,光彩奪目。于是乎,作文成了名人聚會,寫作成了典故傳說的市場,只要花樣翻新地擺在那兒即可。有的學者甚至專門研制了各種類型的考場作文,振振有詞,認為考場作文獨具一格,要能“悅”改卷教師的眼。由之,重形式輕內涵的考場作文便成了終南捷徑。學生在這種言語體系下練習,久而久之,便只會說浮華之語,失去了“我”的個性色彩,失去了思維的內涵。我曾問得高分學生的寫作經驗,該生說:只要把句式變變,再琢磨些酷詞,肯定得高分,至于寫的是什么,我自己也弄不清楚。讀一讀我們評出的考場佳作,有多少這樣華而不實的排比句。這些華麗的辭藻成了愚弄閱卷者的證據。
五、把虛假當虛構
文學需要想象,作文需要虛構。但虛構不是虛假,虛構的故事可以奇異怪誕,但必須包含符合生活規(guī)律的真實??ǚ蚩ǖ摹蹲冃斡洝方^對怪異,故事純屬虛構,但其情其理卻異常真實深刻??紙鲎魑脑试S想象虛構,同樣,也必須遵守揭示生活真實的原則。否則,便有假、大、空之嫌?!锻醮鬆數脑绮偷辍繁辉u為2015年江蘇卷的優(yōu)秀佳作,讓我們看看文章中一些對話的片段:
對,王大爺的粥里頭有肉,價格還不貴哩!難怪,難怪!
“那你提個五毛一塊的價,我們還能不來啊!”
“不行不行,都是好多年前就在這吃的老鄰居了!我老王別的不敢說,良心還是有的啊。多虧你們養(yǎng)著我哩!哈哈……我老頭子得虧有你們陪著解解悶呢?!?/p>
“那大媽呢?”我這個心直口快的傻孩子沒忍住就問了出來。我發(fā)現周圍似乎過分地安靜。我也看到王大爺似乎笑容僵了下來……
“你大媽啊,陪著我呢!可不就是她派你們來陪陪我嘛。我這就夠啦!有吃有喝,有人說話,干啥不滿足?想這想那,爭來爭去的人還沒我快活哩……小妮子你知道不,人要會知足!你往后長大了還像他們來我這小店陪大爺講話,我也知足啊,哈哈……你說我這人傻不傻?哈……”
我聽了,眼睛忍不住眨巴了兩下,多虧店里霧氣重!“這粥真燙!”我大聲地說,“我以后得等粥冷點再喝!”周圍的人都哭了,王大爺笑了,這種沒有惡意的笑真好聽。
這是一篇假得不能再假的作文了。搭眼一瞧,就知道是一個根本就不懂社會生活的中學生瞎編的。全中國能找出一個這樣賣早點的王大爺嗎?一個賣早點的老頭,憑良心做生意,合情合理;可把他拔高成一心為顧客著想,把利潤都貼給顧客,甚至把他詩意化,通達超脫,視顧客為陪伴他的親人,這完全不符合社會真實情況。有顧客支持店主漲價的嗎?有早餐店老板向顧客表達感謝衣食父母之恩的嗎?另外,早餐店,大家都急急來忙忙去,哪有閑空聊天。我所見到的情形大多都是要么人多擁擠,嘈嘈雜雜;要么各占其位,默默餐畢而去。再者,聽到王大爺的老伴去世了,我就流淚,結果“周圍的人都哭了”,一個老人的老伴去世了,平常而又平常,這是生活常態(tài),怎么連所有的顧客都哭了呢?這是對閱讀教師智商的戲弄嗎?
結果閱卷者還真被這個學生給戲弄了,這篇作文成了高分佳作。更令人不解的是,點評教師從文中提煉出了三個“智慧”:“憑良心不吭(應為‘坑吧)不騙,樹立信譽就是做生意的智慧”;“喪偶后與街坊談天說地打發(fā)孤獨時光,這是凡人應對苦難的人生智慧”;“文章的立意又升華了一層,使‘智慧這一抽象的概念豐滿具體起來,真是一篇有智慧的好文章”。
我不能不服氣江蘇省2015高考作文命題實在是“智慧”,不能不服氣這個考生的“智慧”寫作,也不能不服氣閱卷專家把這篇“智慧”之文“智慧”地推出來,尤其不能不服氣這位點評專家居然還能從這篇文章中提煉出三層“智慧”的精華。
為什么會以莠為良,還說得頭頭是道,這個問題值得我們深思啊!
(注:文中所引作文及點評材料見《語文學習》2014和2015兩年的7、8期合刊。)
(江蘇省蘇州市蘇州中學園區(qū)校;21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