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麗娟
(進賢第六中學 江西南昌 331700)
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思維
萬麗娟
(進賢第六中學 江西南昌 331700)
在數(shù)學教學中,如何開拓學生的思維,是教師直探索的教學課題。中學生學習數(shù)學有困難,其根源就在于學習數(shù)學過程中存在著不少的思維障礙。思維作為智力的核心,數(shù)學教學應圍繞揭示思維過程,培養(yǎng)思維品質,發(fā)展學生思維能力為目的而展開。
學生思維 數(shù)學教學 培養(yǎng)
心理學認為,數(shù)學能力的差異,反映了數(shù)學思維品質的差異,初中學生的大腦已經接近成熟,思維能力有了比較顯著的發(fā)展,因此,在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這一特點加強思維活動,使學生的智力得到更大的發(fā)展。下面是我在課堂教學中開拓學生思維的幾點做法:
我國古代學者曾說過:“疑者,覺悟之機也,大疑則大悟,小疑則小悟,不疑則不悟”。因此,教師每講授一節(jié)新知識,要根據(jù)教材要求和教學目標具體情況,創(chuàng)設質疑,使學生不自覺地產生一種強烈的求知欲望,激發(fā)學生主動進入思維活動。如教第三冊幾何《解直角三角幾何《解直角三角形》這一課時,我設置了如下懸念,:“能否在不攀爬的條件下算出學校的旗桿的高度?”學生有的說能,有的說不能,氣氛一下子活躍起來。我見學生的思維已調動起來,于是講述了“解直角三角形”的一些實際應用。學生聽起來都感到很驚奇,這樣讓學生帶著懸念主動地學習新知識,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思維定勢是人們長期形成的一種習慣性思維傾向,它讓人以比較固定的思路去思考問題。當思維定勢與問題的解答途徑相一致時,思維定勢起到積極的作用,當定勢與解答途徑不一致時,則產生消極影響,致使解答過程冗長煩瑣,甚至半途而廢。因此在教學中,應注意挖掘習題的內在潛力,啟發(fā)學生靈活運用基本知識和技能,打破常規(guī),克服思維定勢,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此題按常規(guī)解法:由①式導出三個比例式,再把其中兩個與原方程組中②式聯(lián)立為一個三元一次方程組,解這個三元一次方程組可得到原方程組的解。這樣過程復雜、冗長。課堂上,我讓學生仔細觀察①式,有部分學生得到靈感,驚喜地發(fā)現(xiàn)由①式可得如果設則有把 X=2K,Y=3K,Z=4K代入原方程組的②式,便可求出K值,從而確定原方程組的解。
解:∵X:Y:Z=2:3:4
∴設X=2K,則Y=3K,Z=4K,代入②
得2×2K-3K+4K=10
解得K=2
這種解法突破常規(guī),更為簡便,拓寬了思維領域,有效地訓練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思維的廣闊性是指思維活動作用范圍的廣泛和全面程度。它表現(xiàn)為思路開闊,能全面地分析問題,多方向地思考問題,多角度地研究問題,善于對數(shù)學問題的特征、差異和隱含關系等進行具體分析,作出廣泛的聯(lián)想,能用各種不同的方法處理和解決問題。在教學中,對于同一個問題,教師應引導學生廣開思路,多方向、多角度地進行思考,探求不同的解答方案,開拓思維的廣闊性。
例:如圖,已知⊙O1和⊙O2外切于P,AB切⊙O1于B,切⊙O2于A,求證:AB是兩圓直徑的比例中項。(選自《初中升學指導叢書》例題)
分析1.AB是兩圓的外公切線,可利用求外公切線長的方法來證明。
證法一:如圖(1)連結O2A,O1B,O1O2,則O1O2必過P點,O1B⊥AB,O2A⊥AB。
圖(1)
作O2D⊥O1B于D,則O2D=AB,設O1B =R,O2A=r,R> r,
∴AB2=O2D2=O1O22- O1O2
2=(R+ r)2-(R- r)2=2R·2 r
∴AB是兩圓直徑的比例中項
分析2.易證△APB為直角三角形,延長BP交⊙O2于C點,延長AP交⊙O1于D點,則AC,BD就為兩圓的直徑,只要證等積式AB2=AC·BD成立就行了。
證法二:如圖(2),連結AP并延長交圓于D點,連結BP并延長交圓于C點,連結AC,BD,過P點作兩圓的公切線交AB于E點,則AE=PE=BE。
∴AP⊥BP,∠APC=∠BPD=90°
∴AC,BD為兩圓直徑
∵AB為兩圓公切線
∴∠ABC=∠ADB,∠BAD=∠ACB
∴△ABC∽△BDA ∴ABBD =ACAB
∴AB2=AC·BD
即AB是兩圓直徑的比例中項。
開拓思維的廣闊性是培養(yǎng)學生數(shù)學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因此在教學中如何廣開學生思路是值得每一位教師認真探討的問題。
在教學中指導學生會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歸納、總結,是開拓學生思維的又一途徑,是學生對所學知識的一種本質認識,從而進一步鞏固所學的知識。如一次函數(shù)Y=KX+b(k≠0)的圖像的性質是一次函數(shù)教學的一個難點和重點,學生往往難以掌握,因此,我在課堂上講完例題Y=2X+1,Y=-2X+1的圖像后,即設置了幾道填空題讓學生練習。學生在填空過程中不但對舊的知識進行了復習,而且對新的知識有了更深的了解,對一次函數(shù)的圖像性質有了系統(tǒng)歸納。在此后測試和模擬考試中學生很少做錯此類題。
在平時,我們還會經常遇到一些題型結構不同,但用同一種方法解決的習題,對于這些問題如果教師在課堂上指導學生進行認真歸納和總結,學生一定會加深對問題的理解,以致達到牢固地掌握。
學生學會歸納、總結,是思維的一種升華,教師在教學中不要忽略這種思維的培養(yǎng),要利用這種思維的周密性,開闊學生的視野。
總之,良好的思維品質應當包含多方面的內容,只要我們在教學工作中做到實處,有針對性地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思維,一定能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