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澄
(咸豐縣第一中學 湖北咸豐 445600)
淺談思維導圖在高中歷史教學課中的實踐應用
黃 澄
(咸豐縣第一中學 湖北咸豐 445600)
思維導圖力求通過圖文并茂的手段完成對不同信息的可視化解讀。作為一項基本思維工具,成功地影響著人們的思維方式和認知手段。高中階段的歷史課程具有信息量大、理解難度高、知識廣度強、理論運用靈活的特點,將思維導圖運用到歷史教學中,必然能夠對教學產生足夠積極的作用。本文明確了思維導圖的相關概念,分析了思維導向在高中歷史課中的具體教學實踐。
思維導圖 高中歷史 教學實驗
時代的發(fā)展呼吁不同專業(yè)的人才培養(yǎng)應更加重視理論與實踐的應用結合。在當前的課堂教學中,人們愈加重視對教學方式和方法的優(yōu)化,以期快速提升學生的認知收獲。思維導圖作為以圖像化解讀信息的特殊工具,能夠有效提高高中歷史課堂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思維導圖,顧名思義是以思維作為理論的重點,并通過圖形分解演示的過程,將不同內容的信息綜合表達。思維導圖的構成元素包括圖形、關鍵詞、細化分支、色彩描述等。思維導圖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大量運用,幫助人們認清事物之間的邏輯關系,平衡事物的理論性與實踐性,全面推動智力發(fā)育和能力提高。
思維導圖與人類的神經元網絡具有相似的組織結構,它將包含人類大腦在內神經系統看作是儲量驚人的數據庫,通過自身的分層定位,迅速檢索并讀取信息,所有的信息數據都變得一目了然,便于操作。同時思維導圖完全遵循于人類的思維方式,將外部文字或其他信息積極轉換為更利于理解和掌握的圖形,實現了知識的有效積累。思維導圖對人類創(chuàng)新性培養(yǎng)而言是十分必要的,當人們具有一定的創(chuàng)新想法時,借助思維導圖能夠迅速將不同事物之間的聯系加以確認,有利于歸納總結后提出對策。
1.加強師生互動
高中歷史課程所包含內容龐大,枝節(jié)煩瑣,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有意識的改變滿堂灌、一言堂的做法,積極強化師生互動,提倡運用更先進的教學方法,如思維導圖等。教師在講解歷史基本知識、人物關系、歷史事件等知識點時應該積極引導和學生一起完成思維導圖的構建,對于疑難點問題要重點標識、專項講解。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提高認識高中歷史課的重要性,既強調基礎知識點,也強調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這樣一種師生關系是難能可貴的。在高中歷史課中積極運用思維導圖,也就強調了知識與情感之間的師生思維關系。思維導圖的實踐應用對于學生的知識記憶、課題研究、邏輯分析能力的培養(yǎng)意義重大。思維導圖從一定意義上養(yǎng)成了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兩個主體之間的智慧成長和習慣養(yǎng)成。
2.倡導小組合作模式
新時期的教學大綱指出,高中歷史課程的課改要向著優(yōu)化學生學習的方向邁進,重點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本著這樣的教學目的,高中歷史教學不應單純讓學生死記硬背,而要有更靈活的學習方式。提倡學生開展小組合作模式,推動小組成員集思廣益、取長補短,共同促進能力提高。
例如,針對人教版高中歷史課本中《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曲折發(fā)展》一課的“影響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發(fā)展的因素”問題,歷史教師可以在小組合作模式中引入思維導圖,讓每個小組成員積極嘗試,踴躍發(fā)言。從此問題來看,影響因素必然分為有利影響和不利影響,因此在導圖剛開始設計時,先在設計版面中央畫出以“影響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的因素”命名的方框,并在兩側標識出“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這時我們按兩類因素將全班人分為兩大組別進行討論,每一組別可按四人一組細分,各個小組成員集中討論后完善自己的思維導圖內容,允許他人的質疑和辯論,當組內形成確定系統框架后積極補充到所在組別的思維導圖網絡中。下一步應該及時開展異組交流,通過不同群組中間的思維碰撞來修正已形成的思維導圖框架。教師應在最后階段進行評價,對各導圖中的問題進行指導,對學生的個人見解進行總結,最終將結果全班公開展示。具體思維導圖可見下圖1所示:
圖1 “影響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的因素”問題思維導圖示例
3.重視課后練習
思維導圖在高中歷史課教學中作用明顯。完成課堂中的構圖能夠很好的梳理當堂課的教學內容,通過不同層次的結構解析,提高了學生的知識掌握主動性。與此同時,學生在課后的學習中利用思維導圖分析和解決問題,培養(yǎng)自己的邏輯思維也是十分必要的。
思維導圖能夠突出不同學生個體的個性化差異,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維功不可沒。在課后練習或歷史課程復習中,學生應該有意識的根據某個問題繪制思維導圖,按照自己的理解將某一問題的起因、延續(xù)、轉折、結果等內容,通過不同的描述性語言和高區(qū)分度的色彩進行羅列,爭取在后期的不斷溫習中通過思維導圖就能完整敘述某一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積極引導耐心解答,幫助學生指出其中的邏輯問題,形成自身的學習特點。這同樣是因材施教的具體體現。同一個班級內學生對歷史知識掌握程度不一樣,教師要根據學生的不同層次綜合地看待各自的思維導圖,力爭用更為可觀的觀念、更有針對性的方式來完成對學生導圖的修正和完善。一旦學生在課后階段的練習中,針對具體歷史課問題羅列大量的思維導圖后,教師應該能夠根據自己的理解、參考書的參考信息和學生個人感悟進行綜合性評價,可以對已有思維導圖進行章節(jié)外知識拓展,提高學生學習能力。
高中歷史課教學中大量運用思維導圖,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手段。歷史教師首先應嚴格要求自身根據歷史教學大綱繪制思維導圖,同時注重在課堂內外加強對學生根據導圖自主學習的能力,引導學生不斷的思考總結,教師要及時發(fā)現并糾正學生理論認知中的錯誤,全面提高高中歷史課的教學有效性。
[1]傅聲曄.思維導圖在高中思想政治復習中的應用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2.
[2]龍寶新.基于核心知識收放策略的高效教學樣態(tài)[J].教育發(fā)展研究,2012(3)..
[3]劉新民.善用思維導圖,讓思緒飛揚——思維導圖在中學歷史學習中的構建和運用[J].高考學科教育,2013(6).
黃澄(1980.6-),男,籍貫:湖北省鶴峰縣,學歷:研究生,職稱:中一 單位:湖北省咸豐縣第一中學,研究方向:高中歷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