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曉培
(新疆庫車縣林基路小學漢語學校,新疆 庫車 842000)
?
營造趣味課堂,還原音樂本色
候曉培
(新疆庫車縣林基路小學漢語學校,新疆 庫車 842000)
摘要: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我們需要探討的是課堂教學應該怎樣圍繞教學大綱與課程標準的雙重要求,廣泛激發(fā)小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讓每個學生都能在愉快的氛圍中學習音樂、享受音樂。因此,小學音樂教學中要營造童趣課堂,讓學生感受到音樂的魅力。
關鍵詞:小學音樂;教學課堂
音樂是一門能陶冶人思想情操的心靈藝術,它能夠促進學生的審美能力與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因此,教師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如何營造一個充滿童趣的音樂課堂,讓小學生參與到音樂學習中去,從而營造充滿童趣的音樂課堂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小學音樂教學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初步審美能力。因此,作為音樂教師必須營造童趣課堂,充分彰顯出音樂學科的特色。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通過制作多媒體課件、視頻等直觀手段,結合形象生動、通俗易懂、深入心靈的教學語言,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加深學生對音樂作品的感受,從而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引領學生共同欣賞《小青蛙》時,學生們都覺得這首歌非常好聽。但這種欣賞僅是一種直覺的的反映。為使學生進一步體驗這首作品的內涵,得到心靈的享受,就必須繼續(xù)廣泛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的思維追隨著音樂的起伏展開想象的翅膀。在欣賞樂曲第一段時,可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小青蛙的活動環(huán)境——荷塘,要求學生邊聽邊想:小青蛙到底在干什么?在音樂的渲染下,學生的思維就開始活躍起來,有的說小青蛙在唱歌,有的說小青蛙在跳舞,有的說小青蛙在游泳,有的說小青蛙在睡覺……隨著學生的精彩描述,各種形態(tài)的小青蛙躍然臺前,聽覺形象轉化為視覺形象,模糊變?yōu)榍逦?,學生欣賞得津津有味,有說有笑,充分感受到想象的歡樂。清新歡快的音樂結合活潑生動的畫面,深深地打動了學生,使他們在通過聽覺感受樂曲優(yōu)美旋律的同時,又通過視覺感受到樂曲的動態(tài)之美。這樣循序誘導,不僅廣泛地激起學生的興趣,而且加深了學生對樂曲的感受,清晰了腦海中對樂曲的印象。
培養(yǎng)兒童審美情感需要通過具體因素,這樣體驗才能由簡到繁、由淺入深、由表入心。小學生好奇心比較強,并且對美好事物充滿了無限的憧憬。就拿我校的民族學生來講,他們大多來自鄉(xiāng)下,之前接觸的事物少而單一,來到縣城后接觸的新奇的事物比以前多了很多,他們總是處處充滿了好奇,清澈的眼睛滿是對未來美好的憧憬。而音樂是一門表達情感藝術,課堂音樂教學理所當然成為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初步音樂審美情感的理想場所。但小學生知識面窄,見識少、體驗缺,對是非美丑的分辨僅處于模糊萌芽狀態(tài),需要我們通過不同的音樂形象的比較和鑒別,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教師就是他們審美路上的領路人,我們應該用他們喜聞樂見的輕松愉悅的方式寓教于樂,讓他們在音樂的天堂中自由翱翔。
傳統(tǒng)的小學音樂課堂評價沒有注重情感與態(tài)度的培養(yǎng)。新課改下評價機制得到改善,它充分的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體的地位,使學生對情感認知度有著不同的反應。尺有所短,寸有所長,首先,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每個學生身上的長處與亮點。小學音樂教學的初衷并不是不是要培養(yǎng)音樂大師與歌唱家,而是要讓每一個學生在欣賞音樂過程中能夠得到快樂,并把這快樂帶到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就拿欣賞討論樂曲的主題旋律可以分為幾類來講。教師可以通過引導的方式讓學生探究音樂理論知識。讓欣賞用手勢表表達音樂中樂調的起伏和變化。如果學生能夠正確或較為確切地描述出對音樂的理解,教師應該立刻給于肯定的評價。千萬不要忽視了表揚的力量,教師的一個贊許的眼神都能夠激起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高興一堂課,一句激勵性的語言可能讓學生銘記在心一輩子。通過建立這樣的評價機制,學生不但能系統(tǒng)有效地掌握了所學音樂知識,還激發(fā)了他們學好音樂的自信心。
小學音樂課本的教學曲目是按照學生接受能力來選擇的,除了適合小學生歌唱的中外優(yōu)秀歌曲,結合新疆特殊的社會現(xiàn)狀還應適當?shù)脑黾右恍┚S護名族團結、反對民族分裂的民族風格的歌曲作為基本教學內容。編排這些曲目不僅是陶冶學生的情操,還可以讓名族團結的種子在兒童幼小的心里生根發(fā)芽,長大后自覺做民族團結的踐行者,同反動勢力做斗爭,為新疆的民族大團結貢獻力量。這樣,學生就會在反復地歌唱歌詞的過程中產(chǎn)生情感的共鳴。這種寓教于樂的教學手段,對于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具有潛移默化地作用。
小學生的年齡比較小,他們的生活閱歷很淺,經(jīng)驗積累的也少之又少,要讓他們能真正理解音樂的深意還是比較困難的。但是,音樂教學的目的就是達到陶冶學生的情操的效果。因此,教師要用小學生自己的思維特征讓他們真正理解音樂。我們不妨用一個有趣的故事,或者一些生動形象的畫面,亦可以是啟發(fā)性誘導等,來充分刺激學生的視覺與聽覺,從而獲得聽覺與視覺的同步感知,這樣才有利于學生深入理解音樂作品。這樣,學生才能更加準確地把握音樂作品內容,從而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音樂作品的內涵。
一句不經(jīng)意的批評,可能讓學生莫名地郁悶一整天;一句簡單的表揚,可能讓學生歡喜雀躍一陣子;一個陽光的微笑,可能照亮學生小小的心靈。興趣就是最好的老師,一旦產(chǎn)生往往可以事半功倍,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讓小學音樂課堂成為學生暢游音樂世界的驛站,奔向夢想的起點,飛往天堂的起航,把音樂的快樂傳遞到世界的角角落落,因為音樂開啟一扇門,叩開一扇窗。
優(yōu)秀的音樂作品最能陶冶人的情操,最能提升學生的音樂品質。營造童趣般的小學音樂課堂,就要把握并踐行新課改教學理念,不斷除舊出新教學手段,采用靈活新穎的教學方式,還原音樂本色,讓學生能真正享受到學習音樂的快樂。我們不僅是音樂老師,我們還是興趣啟蒙者;音樂不只是課堂,更是輕松快樂的靈魂驛站。走下教師神壇,走進學生心里,你離成功就不遠。
參考文獻:
[1]顧通達.聽音樂課引出話題——對藝術教學的思考[J].音樂教育,2012 (04).
[2]王潤花.農村音樂課節(jié)奏教學的幾點嘗試[J].吉林教育,2011(18).
[3]郁曉艷.營造童趣課堂 彰顯音樂本色——淺談新課改小學音樂課堂特色教學策略的運用[J].考試與評價;2014-09-01
中圖分類號:G623.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1-014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