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衛(wèi)華 (江蘇省蘇州外國語學校,215009)
精心設計 精彩演繹
——參加2016年江蘇省初中體育與健康優(yōu)秀課比賽回顧與反思
宋衛(wèi)華 (江蘇省蘇州外國語學校,215009)
2016年11月2-5日在江蘇省蘇州工業(yè)園區(qū)景城學校舉行的江蘇省初中體育與健康優(yōu)秀課評比活動圓滿落下帷幕。本次參賽選手都是通過區(qū)、市、省層層選拔后進入最后的現(xiàn)場實踐課總決賽。要想入圍,唯有擁有扎實的文字功底、精良的教學素養(yǎng)、嫻熟的課堂駕馭能力才能過關斬將,從全省優(yōu)秀教師中脫穎而出。在本次比賽的選拔、現(xiàn)場實踐課總決賽準備過程中,筆者對《水平四技巧(滾翻類)之遠撐前滾翻》一課進行了精心設計,取得了較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遠撐前滾翻是前滾翻的延伸和魚躍前滾翻的基礎,屬于過渡教材。遠撐前滾翻技術與前滾翻技術相比較有如下三個改變:一是身體姿態(tài)的改變。前滾翻是蹲撐,遠撐前滾翻是蹲立;手臂由靜止撐墊到主動前撐;二是動力的改變。下肢蹬地力量加大,積極將身體重心前移,打破原有身體的平衡狀態(tài);三是從技術結構上,遠撐前滾翻較“蹲撐”前滾翻,在空間上有“位移”的本體感覺,導致學生有膽怯的心理。所以,在教學設計中應逐漸改變“運動條件”,循序漸進誘導學生學會遠撐前滾翻。
根據(jù)教材技術特點及結構特征,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遠撐、蹬地用力;難點是:屈肘、低頭團身的銜接。
教學環(huán)節(jié)1:隊列隊形練習
隊列隊形行進中良好的身體姿態(tài)、規(guī)范的動作演練能歸正學生在后續(xù)教學中嚴肅認真的學練態(tài)度,這樣既能提高練習效果又能規(guī)避因不規(guī)范的練習造成的運動損傷。
設計理念:隊列隊形常以乏味示人,筆者在設計時為了增強隊列隊形可看性和技術含量,設計了與課堂主場地相適應的橫隊右轉彎走,與主場地銜接,同時起到了分組的作用。
教學環(huán)節(jié)2:巧妙設計熱身活動
經(jīng)過隊列隊形練習后,學生們一人一墊,讓安安靜靜在場地等待的墊子“推”動起來。推墊子必須是“手撐腳蹬”才能向前推動。這一游戲自然地將本堂課中的主要身體姿態(tài)“遠撐、蹬地用力”植入其中,讓學生初步建立肌體感。同時,滾翻類技巧中,低頭團身是跟隨始終的身體姿態(tài),所以在熱身操環(huán)節(jié),筆者將低頭團身、撐地蹬地等動作設計成一套熱身操,為后續(xù)教學作鋪墊。
設計理念:體育課的氣氛應該是滿堂歡快、形散神聚的。筆者在隊列隊形的練習后,還體育課堂以“真面目”——動。難道墊子在學生身邊,僅僅是用來作為前滾翻道具嗎?墊子不可動,只能在原地,就為了體操課堂的“器材規(guī)整”嗎?針對這些問題,筆者進行了思考,并根據(jù)初中學生最喜歡動感的心理認為,只要規(guī)范了練習要求,他們一定能做好。于是在熱身部分,筆者大膽設計了游戲“推推樂”,在音樂陪伴下學生們歡快地將墊子推動起來,沿著場地軌跡前行如行云流水,滿場歡樂。其中也有筆者的擔憂:墊子推起來了,怎么能回到預設的練習場地?于是,就設計了換個方向推回來的環(huán)節(jié)。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預設各種可能的情況,解決這些“可能”的發(fā)生,課堂便不會出現(xiàn)“放出去收不回的尷尬”。
教學環(huán)節(jié)3:圍繞教材重難點開展教學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能夠根據(jù)教材特點抓住重點,根據(jù)技術特性和學生情況突破難點的方法,便是好方法。本節(jié)課設計以逐漸改變“運動條件”,引導學生從身體姿態(tài)上、動力逐漸改變下開展教學。分別在遠度1下引導改變身體姿態(tài):蹲立、遠撐,同時加大下肢蹬地力度,輕松遠撐過遠度1,順利完成前滾翻;在遠度2時,蹲立遠撐的身體姿態(tài)又無法完成滾翻動作了,那改變“遠撐”為“擺撐”,提高“撐”的遠度。
此時,經(jīng)過誘導性學練后,隨著遠度的不斷增大,遠撐前滾翻的難點“顯山露水”:在擺撐幅度加大和下肢蹬地動力加大的情況下,學生在擺撐撐墊的同時,“屈肘低頭團身滾動”的銜接出現(xiàn)困難,于是在教學中設計了“推小車”滾翻的輔助練習環(huán)節(jié)。本節(jié)課中的“推小車”只“推”不“前行”,學生“屈肘低頭”滾動向前,在同伴助力下,讓學生們真切感受遠撐時身體在空中的瞬間動作體驗。
設計理念:在設計這一環(huán)節(jié)時,筆者曾經(jīng)顧慮:這是兩個人的合作練習,關鍵技術是“幫助者”能否穩(wěn)穩(wěn)地將“練習者”的雙腿抬起。學生都有俯臥撐的技能基礎,只要在練習中告知“幫助者”雙腳前后站立不移動便能開展練習,于是大膽地將這一環(huán)節(jié)設計融入課堂。事實證明,在課堂教學中的實施是可行的、有效的。從側面說明,只要設計的手段是符合學生生理特點和技能要求的、方法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生必定認真對待。
教學環(huán)節(jié)4:均衡身體運動負荷,設計補償性運動內容
本節(jié)課主教材是遠撐前滾翻,運動強度適中,那么,在副教材中,應該讓學生動起來,跑起來,運動強度大起來。于是就利用墊子作為障礙,設計了“過障礙”練習。
設計理念:“運動技能”教學應該是“運動促進健康”的教學。一堂讓學生受益的體育課,學生不但能學會技術,同時體能應該得到有效增進。在“過障礙”活動中,以相同時間內過障礙的多少來決定勝負,激發(fā)初中生的好勝心,在有限的時間內爭取更多的次數(shù),這樣運動強度就加大了。
從教育學角度看體育課,一堂有可看性的體育課應該是教學各部分環(huán)環(huán)相扣、承上啟下,技術結構相輔相成;教學方法有新意、有質感、耐人尋味的。本堂課在設計中,凸顯以下細節(jié)與亮點:
1.場地布置美而簡,組織調動簡而精。從隊列隊形后的八路縱隊走向練習場地,到練習中的集合和分組,場地布置美、隊伍調動簡,充分將課堂時間用于教與學。
2.教學語言精而準。體育課堂教學對體育教師語言的要求是精講多練、言簡意賅,給學生留有更多的時間投入到活動中去。本節(jié)課中,教師的專業(yè)術語力求準而易懂、語言表達力求精而掌握好時機;口令作為體育課堂教學特有的“語言”力求適時而干脆、清晰。
3.課堂演繹有主線,課程價值多元化:育知、育德為育人。體育課程承載的價值不是單一的,本節(jié)課結合體操技術,精心設計教學語言,逐漸引入,層層推進“育德于技能、寓技能于生活”的課程理念。以“生活中你們有被絆倒的經(jīng)歷嗎?”為導入語;“生活中困難時時處處有,你們要靠自己努力前行,你行的”為形式,激發(fā)學習熱情;用“前行方向靠自己掌控,努力程度由你決定,你試了嗎?”鼓勵學生學習;“同伴困難之時,別忘了提供強有力的幫助,幫助要可靠”激勵學生“你們安全了、你們的家庭就幸福了,老師就放心了”等形式升華主題。
4.學練分層,關注個體。本課學練形式有個人練習,基本技術、小組協(xié)作練習,互學互助、異質分層,男女生在不同“運動條件”下完成不同的“運動課題”等不同的練習形式,實現(xiàn)人人都有“跳一跳”就能達成的學習目標,尊重個體差異,有效促進個性化發(fā)展。
課堂教學過程是一個生成過程,在課堂生成中有很多可變的因素,導致課堂教學落實中的某些環(huán)節(jié)有待商榷、改進、提高:
1.課堂中的集合次數(shù)稍多了些。本次比賽,按大會安排,在課間將穿插專家點評,所以所有項目均在操場上舉行,以利于來自全省的觀摩教師能相對集中一起看課、評課、探討。本節(jié)體操課在足球場開展教學,操場區(qū)域大,在教學中唯恐學生聽不清,所以在教學環(huán)節(jié)推進中,集合的次數(shù)比預設的多,說明教師的課堂駕馭能力需要提升。
2.整堂課的場地安排是圓形,在課堂教學中講解與示范的面需考慮周全。
3.“推小車”作為輔助手段,在本堂課中得以實施,并收到一定效果。但該手段實施的時機是否可以提前?比如在遠度2后便實施該輔助手段,效果是否更好,應在后續(xù)實踐中進一步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