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濤
(西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 甘肅 蘭州 730000)
培養(yǎng)小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策略探究
張 濤
(西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 甘肅 蘭州 730000)
英語作世界運用人數(shù)最多的語言,受到了家長、學校與社會的廣泛關注。然而學習的主體,學生只有在心智成熟條件下才會意識到英語學習的重要性,在他們沒有意識到之前,又加之不當?shù)慕逃绞?,使得學生對英語學習產生厭學的情緒,導致英語學習興趣不高。本文意圖在了解小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概念,影響因素、在這一基礎上來探討在學校中激發(fā)小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策略。
小學生英語學習;興趣;激發(fā)策略
潘菽認為,“學習興趣是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的起點,能激勵學生產生力求認識世界、獲取科學文化知識以及探究事物內部規(guī)律的愿望,并伴有愉快的情緒色彩。”把興趣定義為,“一個獨特的動機變量,是人與吸引他的事物之間產生的一種心理狀態(tài),并伴隨著注意力的集中和積極情感的出現(xiàn)?!眲@國認為,“學習興趣是一種力求認識世界、渴望獲得科學文化知識和不斷追求真理,并帶有強烈情緒色彩的意向活動?!备鶕?jù)以上概念界定的共性即都以需要為基礎,積極地認識某一事物或參與某一活動的內在心理傾向,筆者關注的小學生英語學習興趣也具有學習興趣的共性與內涵,結合以上觀點我將小學生英語學習興趣定義為小學生在英語學習活動中表現(xiàn)出來的渴望與內在心理傾向。
美國認知心理學家布魯納(1966)曾指出:“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 就強調了興趣在學習活動中的重大作用。學習興趣驅動學習,學習又能提高學習興趣。理論上,教師可以以提供適當?shù)膶W習條件來取代刻意的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習本身就起強化作用。英語學習興趣對英語學習的作用主要體現(xiàn)在:引發(fā)作用,定向作用,維持作用,調節(jié)作用。
從學校來說,影響學生英語學習培養(yǎng)的因素主要有:
2.1 教師態(tài)度
學校因素主要體現(xiàn)在教師的態(tài)度與能力方面。老師講課死板、不靈活將會扼殺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小學英語普遍存在教學模式單一的問題,很多學校的教師只是單純地傳授課本的知識,沒有關注到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尤其是英語語言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以及缺乏正確的科學的學習方法的指導,也對小學英語的學習興趣造成了一定的影響。由于考試壓力大導致教師一味過量的布置英語作業(yè),導致學生完成不了,挫傷了其積極性,加深其厭學情緒。
2.2 學生主觀能動性
個人因素主要體現(xiàn)在其主觀能動性上。小學生在學習英語時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語言學習習慣,對于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方法起著很重要的角色,有部分學生在學習時只是單純記憶課本上的知識點而不能積極主動的去思考語言的運用,久而久之就偏離了學習英語的目的,喪失了英語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教育學普遍認為學校教育在個人身心發(fā)展中起主導作用。所以我提供的激發(fā)和提高興趣的策略僅從學校方面來闡述。
3.1 教學吸引
為激發(fā)小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教師需要提高英語教學的吸引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意教學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新穎性和啟發(fā)性,最大程度地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教師可利用靈活的教學方式喚起學生的熱情,利用新穎的教學內容吸引學生的注意,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組織新穎的教學內容。利用寬松的教學環(huán)境提高學生積極性,大多數(shù)學生喜歡寬松舒適的學習環(huán)境,這樣他們會以愉悅的心情學習并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在被動學習中他們只會感到煩躁。在學習活動中,學生的主動性是在教師提問、游戲、實驗和各種活動中被發(fā)揮出來的。
3.2 動機激發(fā)
動機的激發(fā)是指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利用誘因,使已有學習需要有潛在變?yōu)榛顒拥男螒B(tài),產生學習積極性。為了提高小學生學習動機,首先利用教師期望效應培養(yǎng)學習動機,教師期望效應就是教師的期望對學生學習成績和行為表現(xiàn)所產生的影響。又被稱為“皮格馬利翁效應”或“羅森塔爾效應”。教師應保持合理和靈活的思維來進行教育教學活動,期望要符合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掌握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給學生提供一個“跳一跳夠得到的學習材料”。其次利用已有的興趣養(yǎng)成新學習動機,教師可以利用學生已有的學習興趣,而且使學生感到數(shù)學學習的重要性,從而真正樂學、好學。最后利用課外活動指導發(fā)展學習動機,教學方法除了講授法、談話法、作業(yè)法等在課堂情境中的教法外,還可以采用參觀法、自學輔導法來擴充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
3.3 激勵懲罰
首先,一般來說,教師運用獎勵措施應多于懲罰措施,但要掌握好“度”的問題。其次,運用獎勵批評策略時應結合兒童的年齡特征、個性特點和性別差異,如果是內向的孩子是不太希望教師當眾表揚的;對“調皮搗蛋”的孩子要“委以重任”等等。再次,要注意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獎懲觀:將獎勵與懲罰看成是增強學習效率的手段,而不是看成目的,一味的討好老師及家長。最后,獎懲要適當公正,以精神獎勵的方式為主,物質獎勵為輔。
3.4 反饋評價
教師在完成知識傳授過程中運用反饋評價策略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得力措施。教師反饋要及時;評價要公正。具體而言,就是中肯的評價學生的學業(yè)成績,及時批改學生的作業(yè)和試卷并盡量運用評語而不是等級來反饋結果,創(chuàng)造機會和輿論來對學生評價反饋,如進行各種競賽或游戲活動。教師不論在課堂情境中還是課外輔導中都要懂得運用評價,使學生思想行為及時得到老師的反饋,從而找出差距與不足,明確前進的方向,提高學習興趣與熱情。
本文重點部分為第四部分激發(fā)小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策略部分,主要有教學吸引、動機激發(fā)、獎懲適當、反饋評價等。希望對工作在一線的教師在教學上有裨益。
[1] 潘菽.教育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2] J.S.Bruner.Toward a theory of instruction[M].New York:Norton,1966.
張濤(1992.04-),女,甘肅定西人,西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碩士學歷,研究方向:學科教學(英語)。
G427
A
1672-5832(2016)09-01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