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晨霞
【內(nèi)容摘要】思維導圖是一種思維可視化的工具,借助圖案、文字、符號等,把枯燥的信息變成彩色的、容易記憶的樹形圖,由一個關鍵詞向四周發(fā)射,形式更活潑個性。利用思維導圖進行《文化生活》的教學設計,能夠豐富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方法和策略的研究,幫助學生積累各知識點,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
【關鍵詞】思維導圖 文化生活 思維能力
自新課程改革以來,我們所倡導的以生為本、以師為導的教育理念已經(jīng)深入人心。為了適應新課改要求,筆者一直在思考如何提高教學的有效性。通過查閱大量書籍和文獻后,筆者發(fā)現(xiàn)了思維導圖——一種簡單卻有效的思維工具。它把人大腦中的思維以圖的形式表達出來,使人的思維不再局限于整齊但復雜的文字中,而是更形象、生動地表現(xiàn)各種事物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因此,本文試圖嘗試在《文化生活》中運用思維導圖,以期將此作為一個突破口談一談思維導圖在教學設計中的應用。
一、了解學生實際學習狀態(tài)
對學習對象分析的目的是通過設計適合學生能力與知識水平的教學內(nèi)容和問題,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和恰當?shù)闹笇泶龠M學習者的學習。設計《文化生活》教案時,必須做好對學生的實際狀態(tài)分析,其中主要包括下面幾個方面:
第一,掌握學生基本能力。把握學生儲備的學科知識,以及對思維導圖的認識和應用方法,明確學生知識掌握階段,確定教學起點。
第二,分析學生個性特征。教師在教學設計前,需要了解學生的年齡、性別、認知成熟度、學習動機、生活經(jīng)驗等內(nèi)容,以此作為制定策略,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工具。
第三,明確學生學習習慣。學習習慣是在學習過程中經(jīng)過反復練習形成并發(fā)展,成為一種個體需要的自動化學習行為方式。學生由于受現(xiàn)有的知識水平、認識能力和情感態(tài)度的影響,常表現(xiàn)出自己喜歡或者經(jīng)常使用的學習方式。教師需要了解班級學生學習習慣的前提下,調(diào)整教學設計。
二、緊抓三維目標及重難點
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與其合理的設定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三維目標的制定必須以教學對象為前提。以年級來劃分,不同時間段的教學對象所設立的教學目標也應有所區(qū)別。高一學生剛剛接觸“思維導圖”,教學目標設定主要在熟悉了解,激發(fā)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高二學生已經(jīng)了解“思維導圖”,但是《文化生活》才剛剛接觸,教學目標需要利用“思維導圖”拓展學生知識深度,培養(yǎng)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發(fā)散性思維等綜合能力;高三學生不但以及熟悉“思維導圖”,還對書本知識也有一定的了解,因此教學目標需要提升學生綜合能力,注重各個知識體系之間的聯(lián)系。
一堂課的成敗,整個教學的得失,關鍵就在于是否處理好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爸攸c”是指學科或教材內(nèi)容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識和技能?!半y點”一般包含兩層意思:其一,學生難以理解和掌握的內(nèi)容;其二,學生容易出錯或混淆的內(nèi)容?!八季S導圖”教學設計需要結合《文化生活》中各課的教學重難點,引導學生解決關鍵問題,細化重難點理論知識,突出重難點的知識構建?!秱鹘y(tǒng)文化的繼承》教學設計,筆者以填空題的形式構建思維導圖,通過學生的預習,了解本節(jié)課知識目標及重難點。
三、探究形式因需要而異
思維導圖繪制過程中的探究形式,主要分為獨立思考和小組合作兩種方式。無論是讓學生獨立完成,還是組織小組合作,兩種探究形式都各有千秋。
以個體作為制圖主體,有利于學生對課堂知識進行自主分析,獨立思考,實現(xiàn)知識的吸收和遷移。這更能體現(xiàn)思維導圖的個性化,從而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作性思維,增強學生的成就感。當然,教師也能通過個體分析,了解課堂教學效果,并能根據(jù)學生情況給出更有針對性的指導。
而小組合作的探究形式,有利于突破個體局限性,讓學生在交流、討論、協(xié)作的過程中,碰撞思維的火花。這種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溝通交流能力和增強團隊合作精神。然后,實際教學中也存在討論效率不高,學生交流內(nèi)容思緒混亂不能有效組織。為避免這些情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做好準備工作:首先要合理劃分小組。以筆者所帶的班級為例,共35人,分成5組,每組學生都有尖子生、中等生、后進生。同時要求7個同學在每次討論前,分工合作,協(xié)調(diào)組內(nèi)主持者、記錄者。其次要篩選有效信息。教師在精心研究教材的基礎上,需要篩選有效信息,制定具備討論價值的主題,有效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在討論過程中,教師需要對每組做出要求:各組成員需要首先思考自己的思維導圖,把自己的想法或者思路用關鍵詞、符號記錄下來,通過彩色筆連接主題和分支。其次,主持者匯總成員的思維導圖,討論本組的設計方案,并篩選組員的分支,構建在主題之中。在交流的過程中,記錄者需要及時寫下討論的重點,采納小組意見,繪制小組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能夠充分運用左右腦的機能,利用記憶、閱讀、思維的規(guī)律,協(xié)助人們在科學與藝術、邏輯與想象之間平衡發(fā)展。用思維導圖優(yōu)化《文化生活》教學設計,能帶來了許多積極的影響。因此,作為知識可視化的工具,思維導圖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將更加廣泛,必將適應新課改的要求,促進教師和學生的共同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托尼·巴贊 著;李斯 譯. 思維導圖一一放射性思維[M]. 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4.
[2] 何克抗、李文光. 教育技術學[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作者單位:江蘇省江陰市要塞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