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啟挺
?
論社會工作專業(yè)畢業(yè)實習面臨的三個問題
曹啟挺
【摘 要】社會工作專業(yè)實習是學生在學完全部課程之后將所學全部專業(yè)知識進行實際運用的課程。本文根據作者多年督導學生實習工作為例,分析當前畢業(yè)實習中學生常面臨的問題,分別涉及學生實習的工作環(huán)境、實習生的角色、案主系統(tǒng)、服務的技能和社會工作倫理。
【關鍵詞】社會工作 實習 督導
社會工作專業(yè)實習是學生在學完全部課程之后將所學全部專業(yè)知識進行實際運用的課程,在此過程中實習生獲取獨立工作能力,在思想上、業(yè)務上得到全面鍛煉,并進一步掌握專業(yè)技術,是大學社會工作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社會工作專業(yè)學生在實習過程中所面臨的問題也隨著時間變遷而有不同,十年以前因為我國社會工作專業(yè)機構發(fā)展剛起步不久,最令督導和學生憂慮的是如何匹配學生與專業(yè)的實習機構。但是近十年來,很多省會城市和沿海城市,已經培育了一批專業(yè)的社會工作機構,所以現在實習生所面臨的問題比起過去更顯具體。筆者通過多年指導學生實習的經驗,總結了實習生在畢業(yè)實習過程中面臨的三個常見但卻常常沒有得到較好處理的的問題。
我國社會工作機構在最近十年獲得了蓬勃發(fā)展,這帶來了社會工作專業(yè)畢業(yè)生的對口就業(yè)率的提高,但是機構的整理質量提高并沒有數量增加那么快。所以,我在督導學生實習時學生咨詢最多的問題居然是“老師,我現在做的工作是不是專業(yè)的社會工作”。比如說學生們反映他們每周組織社區(qū)兒童周末集體活動,拜訪信訪戶,開設四點半課堂等等,這些工作是不是社會工作?
在多數情況下,實習生產生這個困惑的主要原因是他對社會工作這個概念本身的理解。教科書說社會工作是“以利他主義為指導,以科學的知識為基礎,運用科學的方法進行的助人服務活動”。這個概念中容易理解的是“利他主義”和“助人服務活動”,但是對于“科學”筆者是這樣理解的,這種科學性和專業(yè)性很大程度上源于案主服務的質量和檔案文件的整齊有序,簡單說就是要做好個案管理工作,而一個重要的表征就是個案記錄的完備。比如說拜訪信訪戶,如果為信訪戶建立完善的輔導記錄,這些記錄足以讓其他社工能在恪守保密原則的前提下清楚的閱讀整個輔導過程,一般來說,會這么做的只有專業(yè)的社會工作者。
社會工作的助人服務活動,主要指的是協(xié)助案主處理社會適應問題,而不適的行為主要來自于社會環(huán)境的變遷的壓力,或其個人能力無法應付案主自身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的壓力。所以只要是為了處理服務人群的社會環(huán)境適應不良的問題,都是專業(yè)社會工作者的工作介入點。比如說做拆遷戶的工作,也是社會工作的領域,很顯然拆遷戶面臨重大的社會環(huán)境變遷的壓力,他迫切需要得到社會工作者的服務。
社會工作實習對學生是一個新的挑戰(zhàn),他要求實習生從此扮演多個角色。
第一個問題是工作量,到底實習生應該完成多少工作。這個問題并沒有標準化的答案。有時候,一些有能力、有相關經驗的實習生會被安排做更多的工作。在有些機構,實習生被要求多觀察多傾聽,閱讀過去的案例記錄,而在另一些機構,實習生則被恨不得當作全職社工來使用。
曾有一位實習的學生向我咨詢,他被實習機構安排負責四點半課堂的項目,然而他覺得這份工作無非是臨時看管學生,根本不需要專業(yè)的社會工作者,進而他懷疑自己的實習工作是否屬于專業(yè)社會工作。對督導來說,這位實習生就是我的案主,我在督導這個個案時的任務就是協(xié)助澄清實習生的角色期待。這位實習生面臨的問題,表面上好像是前一個問題,就是是否是專業(yè)社會工作的問題,但在督導過程中,我發(fā)現問題的焦點是這位實習生的工作量太小了,他本可以承擔更多的職責。學生應該期望至少有一半的在職時間是在從事直接服務的。(羅伊斯,2012,P199)多數機構的經驗顯示,4-5個個案對于實習生來說是一個較適宜的安排,特別是這些個案具有獨特的問題并需要查閱背景或其他相關資料時(羅伊斯,2012,P63)。所以這個案例中,我要求學生向機構申請承擔更多的職責,包括增加其他工作時段的工作,或者拓展四點半課堂的服務內容。
第二個問題是工作壓力。6個甚至更多的個案對實習生來說可能會有壓力,但是實習生與其擔心這個數字是否太大,不如注意自己是否有一些情緒壓力的癥狀,比如睡不著覺,頭疼或者胃疼,情緒劇烈波動,無法集中精力或體重不正常變動等。當有這些癥狀時則需要進行一些自我減壓調節(jié),包括睡覺、運動、音樂或深呼吸等一些能夠讓自己感到放松和愉悅的活動。如果無法調整工作和實習的節(jié)奏,很有可能使得生活變得雜亂無章,比如工作拖拉、恍惚。如果是那樣就需要規(guī)劃時間,準備好一本口袋筆記本和一份帶日歷的工作清單。
第三個問題是風險保護。傷害和安全風險在社會工作實務中并不多見,但是的確存在。以我的督導工作來說,多數風險報告來自于院舍服務機構,比如制止托養(yǎng)機構中的老人、兒童或殘疾人的斗毆。社工需要避免案主陷入風險環(huán)境,慶幸的是我督導的實習生所處遇的個案還沒有陷入自殺風險的,相信這是機構督導選擇的結果。
同時社工也要避免自己受到傷害。我曾經陪同一位實習生進行家訪時碰到男主人抄著菜刀火氣很大的來開門。我讓我的實習生相信案主有憤怒的合理理由,我們需要的是保持冷靜不表達憤怒,俗話說伸手不打笑臉人。實習社工不能獨自進行家訪,實際上所有的社工都不建議獨自進行家訪,最好是有另一位社工或警察或當地社區(qū)干部陪同。如果感受到來自案主的威脅則應馬上找個合適的理由撤離,比如說私人約會。
最后社工要避免給案主帶去傷害。這種傷害有時來自移情。在我督導學生實習的過程中,幾乎每年都會碰到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