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留會
(云南師范大學 云南 昆明 650500)
淺析“互聯網+教育”與傳統(tǒng)教育
趙留會
(云南師范大學 云南 昆明 650500)
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fā)展,它與各行各業(yè)的融合也日益加強,互聯網受到各界的支持,“互聯網+教育”越來越受到教育界的推崇,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質疑傳統(tǒng)教育。互聯網給教育帶來了新的變化,微課、翻轉課堂、慕課興起,但我們也認識到互聯網教育的優(yōu)勢和缺陷,對比傳統(tǒng)教育的優(yōu)勢和缺陷,理性處理二者的關系,使之優(yōu)勢互補,共同推進教育改革,促進教育的發(fā)展。
“互聯網+”;互聯網教育;傳統(tǒng)教育
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yè)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yè)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fā)展,引導互聯網企業(yè)拓展國際市場?!爆F在各行各業(yè)都在尋求“互聯網+”的模式,“互聯網+商業(yè)”形成了電子商務,如:淘寶,京東,蘇寧等,互聯網+金融形成了電子金融,如支付寶,余額寶,財富通等,“互聯網+教育”是指利用信息通信技術及互聯網平臺,讓互聯網與教育進行深度融合,創(chuàng)造新的發(fā)展生態(tài)。互聯網將會給教育注入新的生命力,促進教育的改革與發(fā)展。
一所學校、一位老師、一間教室、一群學生、有限的聽課學生,是傳統(tǒng)教育的模式。而一個教育專用網、一步移動終端、幾百萬學生、學校任選,老師任挑,是互聯網教育模式?;ヂ摼W教育擁有“4A”(Anytime、Anywhere、Anybody、Anyway)的特點。目前互聯網教育的模式主要有微課、翻轉課堂、慕課等。
1.1 微課
微課又稱微型課程,是基于學科知識點而構建、生成的新型網絡課程資源。微課以“微視頻”為核心,包含與教學相配套的“微教案”、“微練習”、“微課件”、“微反思”及“微點評”等支持性和擴展性資源,從而形成一個半結構化、網頁化、開放性、情景化的資源動態(tài)生成與交互教學應用環(huán)境。
1.2 翻轉課堂
老師白天在教室上課+學生晚上回家做作業(yè),翻轉課堂與這種傳統(tǒng)的課堂模式正好相反。傳統(tǒng)教學過程包括知識傳授和知識內化兩個階段,知識傳授的過程是在課堂上由教師來完成,而知識的內化是學生在下課回家之后要完成的。而翻轉課堂顛倒了傳統(tǒng)教育中兩個關鍵階段,它以互聯網為平臺,通過信息化教育手段,知識的傳授過程由學生在家里自主完成,而知識內化過程則是在課堂上,學生通過向老師提問,與老師進行交流來完成。
1.3 慕課
“慕課”(MOOCs)是 “大規(guī)模在線開放課程教育平臺(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簡稱。它的學習時間不固定,學習者的數量沒有限制,學習地點可以任意選擇,對學習者沒有學歷要求,而且它面對所有學習者免費,具有很大的開放性,學習過程中你可以跟老師和一起學習的伙伴進行互動,而且如果學習完成后,且達到要求的水平可以申請學歷證書。MOOC改變了傳統(tǒng)的在線教育的規(guī)則,變革了原有的教學結構和模式,創(chuàng)新了教學方式,沖擊了高等教育的百年歷史,倒逼其實現轉型。
不管是微課、翻轉課堂、慕課,它們都有如下特點:第一,便捷。隨時隨地,不再拘泥于實踐和空間的限制,一臺電腦甚至是一個手機都可以進入學習。第二,資源豐富。分類整合后的互聯網資源全面清晰,查閱方便,不用出國,就可以在家享受世界一流高校的一流教育。第三,個性化。在無論是學前教育,基礎教育,大學教育還是成人培訓,無論是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學,金融學還是醫(yī)學等,都能找到相關學習平臺,你可以按照自己需要選擇自己需要的科目。第四,娛樂性?;ヂ摼W教育以其自身的優(yōu)勢可以結合視聽說寫于一體,視頻、錄音大大提高學習的趣味性,語音通訊使遠距離交流成為可能,繽紛多彩的教育環(huán)境讓學習者感到輕松舒適。第五,促進教育公平。在這種模式下,可以通過優(yōu)質教育資源共享,促進城鄉(xiāng)學生受教育機會平等。
盡管互聯網教育給我們帶來了很大便利,但是我們也應對它有清晰的認識,意識到互聯網教育缺乏學習氛圍,是否堅持學習,關鍵看個人自制力,學生的學習效果難以得到保證;互聯網教育雖然可以和老師進行在線互動,但是它主要是以老師的單向傳播為主,網上互動有限。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有不懂的問題,卻無法直接向老師求助,這個對學員的悟性和自學能力就要求很高,如果學員無法自己找到答案往往會選擇放棄該部分知識的學習。
傳統(tǒng)教育雖然沒有互聯網教育的優(yōu)勢,但是它在給我們留下了很多豐富寶貴的經驗。第一,它能夠使老師與同學們之間的情感交流得到更好的實現。老師在上課時,可以通過肢體語言和面部表情等與同學們進行人性化交流。第二,學生和老師進行面對面的交流,互動性更強。老師可以通過一些語言、手勢、眼神等等給同學們的思維帶來一些誘導的作用。而且學生有問題可以隨時向老師提問,老師可以給他們通過講解,演示等讓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第三,老師可以根據同學們對于講課內容接受的程度隨時對教學內容、方法做出對應的調整,可以確保學習效果。
雖然傳統(tǒng)教育能選拔部分優(yōu)秀人才,但是仍然存在許多弊端。比如過于強調智育,忽視學生其他能力的培養(yǎng);老師授課主要是填鴨式教學,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不到培養(yǎng);學生被固定答案,固定模式困住,動手操作能力不足;教育不具有個性化,沒有根據學生的特點和學習程度進行因材施教等。
傳統(tǒng)教育與互聯網教育雖然是兩個不同的方面,兩種不同的教育模式 。但是他們兩個并不矛盾,互聯網教育不一定就會顛覆傳統(tǒng)教育。互聯網教育具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但是它不能替代老師,不能使學生的學習效果得到有效保證,而且加入互聯網教育學習需要學習者有較高自制力等。傳統(tǒng)教育可以讓老師和學生進行高效交流,問題能夠得到及時解決。兩者誰都不能取代誰,只有線上線下補充,相互促進,才能使我們的教育得到更好地發(fā)展。
[1] 胡鐵生,黃明燕,李民.我國微課發(fā)展的三個階段及其啟示[J].遠程教育雜志,2013(4).
[2] 張金磊,王穎,張寶輝.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2(4).
[3] 張鷙遠.“慕課”(MOOCs)發(fā)展對我國高等教育的影響及其對策[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2014(2).
[4] 李志民.互聯網與教育的未來[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3(1).
趙留會(1989-),女,漢族,河南鄭州市人,教育學碩士,:云南師范大學教育學原理專業(yè),研究方向:教育改革與發(fā)展。
G414
A
1672-5832(2016)06-024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