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 凱
(四川師范大學 四川 成都 610068)
中國春秋戰(zhàn)國教育思潮之審思
薛 凱
(四川師范大學 四川 成都 610068)
先秦春秋戰(zhàn)國和魏晉時期的思潮中,有儒學思潮,是政治文化的前身,墨家的實學思潮,是科技發(fā)展的前身,有法學思潮,是中國法學發(fā)展的先聲,都是現(xiàn)在中國各個方面發(fā)展的啟蒙期,本文主要探究我國古代的內向型思潮。
中國;春秋戰(zhàn)國;教育思潮;審思
1.1 儒家學派教育思潮與正統(tǒng)官僚思想的發(fā)展
儒墨道法四大家中,儒墨并稱“顯學”①,儒學作為中國的正統(tǒng)學說,占有首要地位。儒家的“三圣”:孔丘、孟軻、荀況。他們的理論大都是論述倫理道德的問題。儒家思潮隨其學派,自始至終都存在,而且都被視為“大道”,也是主流,而今已經(jīng)融入中國人的性格特征最主要部分。德育這一塊是儒家學說的重點內容,孔丘是要恢復西周的“周禮”,禮崩樂壞,是孔子所痛心的??鬃右囵B(yǎng)的是德才兼?zhèn)涞奈髦堋熬印雹?,《論語》中談到“君子”這個培養(yǎng)目標,在漢以前,當時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當時各家地位是平等的,各自都可以發(fā)展,并沒有一家獨大。為此他提出了一些德育基本要求,即是德育原則,立志,克己,力行,中庸,內省,改過。③孔丘是一個舉世公認的大教育家,他的思想是大時代的產(chǎn)物,他對于社會進程中而言,是屬于奴隸主階級,也就是統(tǒng)治階級中的改良派力量??鬃釉谡紊鲜腔謴椭芏Y的保守派力量,也就是他局限于此,始終沒有跳出周代的圈子,而使用的手段,則是用的新的方法變革原有的教育傳統(tǒng)模式。由于漢尊儒家學說為一統(tǒng),所以他的學說也就奠定了中國古代教育的理論方面基礎,后來的君主都是對其增減刪改,并且儒家理論發(fā)展隨著政府的更迭發(fā)展,一脈相承。審辯地對待孔學,對自己的現(xiàn)代化發(fā)展有十分有用的,尤是在中華文化圈內,孔學是受到一致認可的,國家如日本、朝鮮、韓國、蒙古等東亞國家和越南、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等東南亞國家,孔學、孔廟是相當盛行的,實際上程度仍更加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比如日本大化改新將留學生派往中國,將唐代的建筑風格甚至原封不動的一直移到了奈良,然后將儒家思想和自己的一些武士道傳統(tǒng)理論,融合成了擁有自己濃郁獨特風格的日本式理論,在日本成功生根發(fā)芽,同樣韓國的韓式服裝也是漢服的當?shù)馗牧及?,這些都都深刻的受著儒家文化的影響。
1.2 道家學派教育思潮與中國自然主義思想的發(fā)展
然而像道家這一門大的學科學問,也是在儒家受挫后,才會起補充作用。道家以楊朱為先導,還有關尹、列御寇等主要代表人物的發(fā)展,一時曾呈現(xiàn)了學問領域的儒墨道三分天下的局面,其中的道家是個“異類”,儒墨法皆主張有為,道家的主張最獨樹一幟,主張無為,哲學上道家遠勝于其它的學派說法,它的思辨法,甚是高妙,道家學派體系中老聃是其學術創(chuàng)立者,莊周是老聃的直系,他是正宗正派的傳承人,另外如在稷下學宮的諸家中有一小流道家學者④,“抬出”了他們的古代先賢,說黃帝創(chuàng)立了老聃之術,為自己的學說贏得更響亮的聲威,可謂是另辟了宣傳的蹊徑,而被稱為黃老學派,其代表人物有田駢、慎到、環(huán)淵、接子等四人。道家創(chuàng)立先于儒家,并且還出現(xiàn)了孔丘向老聃(李耳)問道的事情,也說明了道家的當時的地位。由于道家的政策有反社會傾向,措施太軟,在實際統(tǒng)治管理起來,往往很難起到預期的效果,休養(yǎng)生息時往往道家,或其“黃老之學”“玄學”等變體可能盛行于一個朝代的初始時期。黃老之學是稷下學宮這一派為道家的一個分支,形成于戰(zhàn)國。
1.3 墨家學派教育思潮與實用主義思想的發(fā)展
墨家其最大亮點在于思維縝密和中國古代的科學技術進步方面,這在文科盛行的中國古代發(fā)了先聲,可惜沒有一脈相傳的延續(xù)下去,唐代的科技教育雖較多,但始終也不是主流學問,被儒家視為是奇巧淫技、工匠“末技”,中國的科技史,沒有一條坦途主線。時斷時續(xù),時隱時現(xiàn)。是“正統(tǒng)”儒家認為的“君子不齒”的把戲。而墨家學派引起的思潮中,《墨經(jīng)》中的“小孔成像”,“杠桿原理”等自然科學思想已然萌芽。唐代的實科知識又是極大豐富的時期,醫(yī)科類分為基礎階段和專業(yè)階段,基礎階段學習《本草》、《針灸甲乙經(jīng)》、《脈經(jīng)》等基礎課程,然后再分體療、瘡腫、少小、耳目口齒、角法五科進行專業(yè)學習。并且唐代的專門實科學校教育處于世界領先地位,有律學、書學、算學、醫(yī)學、天文學、音樂學、甚至還有獸醫(yī)學⑤,分類十分精細。
1.4 法家學派教育思潮與法治主義思想的發(fā)展
法家的學說最大特點是短平快,立竿見影,嚴刑峻法,小事大刑,采取“連坐”,滅九族,五馬分尸,凌遲處死等,令人聞風喪膽、毛骨悚然的酷刑手段,起到肅清和嚴懲的作用。法家思想始于荀況的“禮法并治”⑥,李斯、韓非、商鞅是法家理論建設者,韓非是其集大成者,而商鞅則是實踐者。法家的做法太過極端,不懂得結合道德教育,往往是在出現(xiàn)問題后,焚書坑儒,只能起到一時的短期作用,決不能達到長久,剎住一時風氣可以,長久起來積壓民意,民怨沸騰,必然導致官逼民反,揭竿而起?,F(xiàn)在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法治思想古代中國已有之。
注解:
① 程晗.中國教育策劃探源[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0.10.20.
② 李堯.淺談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教育[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4.04.30.
③ 朱深.從“百家爭鳴”中再談“學術自由”內涵[J].高等理科教育,2003.12.30.
④ 秦萬山.論教育強國戰(zhàn)略下齊國教育制度的變遷[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2013.04.15.
⑤ 孫培青.中國教育史[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
⑥ 羅艷華.在硝煙中前行——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教育風貌[J].蘭臺世界,2013.05.18.
[1] 李堯.淺談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教育[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4.04.30.
[2] 程晗.中國教育策劃探源[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0.10.20.
[3] 朱深.從“百家爭鳴”中再談“學術自由”內涵[J].高等理科教育,2003.12.30.
[4] 羅艷華.在硝煙中前行——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教育風貌[J].蘭臺世界,2013.05.18.
[5] 秦萬山.論教育強國戰(zhàn)略下齊國教育制度的變遷[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2013.04.15.
[6] 孫培青.中國教育史[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
薛凱,男,漢,山西,研究生,四川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育史。
B224
A
1672-5832(2016)08-024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