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曉明
“詠物亦言情”與“詩心出佳詩”——談《玉臺新詠》中的王融詩歌
倪曉明
王融被收錄的作品中詠物詩占較大比重,這些詠物詩大都兼含言情的意蘊。“詩心”是王融的創(chuàng)作精髓,其重要性不容忽視。
《玉臺新詠》共收錄王融詩歌十四首。形式上,這些詩歌均為五言詩。篇幅四句、八句、十句不等。題材方面,言情詠物一類詩歌占有較高比重,此處的“情”更多是指艷情或怨情。而這與《玉臺新詠》“孌彼諸姬,聊同棄日”、“無怡神于暇景,惟屬意于新詩”的選詩宗旨高度契合,除卻言情詠物類詩歌,還有擬古詩以及借古題寫新意的詩作。
詩歌技巧上,王融被視為永明體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南齊書·陸厥傳》載:“永明末,盛為文章,吳興沈約、陳郡謝朓、瑯邪王融以氣類相推轂。約等文皆用宮商,以平上去入為四聲,以此制韻,不可增減,世呼為‘永明體’。”永明體的開創(chuàng)與創(chuàng)作實踐,不僅使詩歌在聲韻層面得到巨大進步,而且,意境的渾融、詩風的綺麗婉轉都取得長足進步。
在《玉臺新詠》所收錄王融的十四首詩歌中,有三首明確帶“詠”字標識的詠物詩,分別是《詠琵琶》《詠風》《詠?!罚毤诱鐒e發(fā)覺這幾首詩均具備詠物與言情雙重意蘊。
《詠?!?/p>
幸得與珠綴,幕歷君之楹。月映不辭卷,風來輒自輕。每聚金爐氣,時駐玉琴聲。俱愿致尊酒,蘭釭當夜明。
這首《詠?!肥峭跞谠佄镌姷拇碜?。一二句極為概括地將“幔”的那種陰柔、女性氣質(zhì)惟妙惟肖刻畫出來。隨后兩句,“月映不辭卷”是言幔之卷曲,“風來輒自輕”是指幔之輕柔。五六兩句,“每聚金爐氣”言幔之被輕煙香霧所籠罩,是為香風;“時駐玉琴聲”是指時常有人在其旁撥弄古琴,琴聲婉轉悠揚,繞幔三日不絕,是為玉質(zhì)。而結尾兩句則是寫優(yōu)雅的環(huán)境觸發(fā)了詩人的意興,但愿美酒明月,消此永夜。因此,本詩看似詠幔,實則是借助“?!边@個具體物象詠人,借幔形容女性不僅體態(tài)曼妙,更加蕙質(zhì)蘭心,表現(xiàn)了作者對女子的贊美,也可以劃歸為艷情詩的范疇。
應當看到,這種“詠物亦詠人”的寫作手法是有其深層原因的。首先,事物自身的特征。幔的輕柔及其隨風浮動的外觀均容易觸發(fā)詩人的聯(lián)想,使他“聯(lián)類賦物”,由此想及女子曼妙的身姿,從而賦予死物以靈氣。其次,詩人以我觀物。在詠物之時,作者心中早有女子形象存在。而優(yōu)裕的日常生活,愜意的生存環(huán)境培養(yǎng)了詩人閑適的襟懷,當其借物抒懷時便不自覺地將胸中之象投射到外物上:看似以物比物(女子形象→幔等實物),實則以心神賦物(閑適的襟懷→幔等實物)。“詠物亦詠人”的實質(zhì)是“詠物亦言情”。因此,在王融的筆下,外在固有之象(實物)、胸中已有之象(女子形象)、內(nèi)在心神(閑適的襟懷)三者合而為一,又借助永明體的珠圓玉潤融會貫通,遂成就了詩風的綺麗多姿、意境的完整、聲韻的婉轉。
過江之后,政權偏安一隅,文士,創(chuàng)作內(nèi)容大都囿于飲宴、贈別乃至于閨情怨思。日常的瑣碎物事,女子的一顰一笑都成為創(chuàng)作的重要材料。而詠物詩正是兩者結合的產(chǎn)物:既有日常的幔、箏、火、風等日常細碎物事,又有女性的因素與影子,二者被詩人信手拈來,不經(jīng)意間構造的藝術形象已甄化境。
《芳樹》
相思早春日,煙華雜如霧。復此佳麗人,含情結芳樹。綺羅已自憐,萱風多有趣。去來徘徊者,佳人不可遇。
對于此詩,《樂府解題》評曰,“古辭中有云妒人之子,愁殺人君有他心,樂不可禁。若齊王融<相思早春日>、謝眺<早玩華池陰>,但言時暮眾芳歇絕而已?!边@種略顯武斷的定論,筆者不敢茍同,竊以為這正是充分體現(xiàn)王融詩心之作。何為詩心?陸機《文賦》中寫道,“其始也,皆收視反聽,耽思傍訊,精騖八極,心游萬仞。其致也,情曈昽而彌鮮,物昭晰而互進。傾群言之瀝液,漱六藝之芳潤?!^古今于須臾,撫四海與一瞬?!眲③脑凇段男牡颀垺分幸灿蓄愃脐U述,“文之思也,其神遠矣。故寂然凝慮,思接千載;情焉動容,視通萬里;吟詠之間,吐納珠玉之聲;眉睫之前,卷舒風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為妙,神與物游?!标憽⒍岁U述作家創(chuàng)作時超越時空界限、神與物游、天人合一的精神狀態(tài)大略可以理解為“詩心”,但這并非定論。
《芳樹》便是王融“詩心”萌動的作品。早春,詩人行走在剛剛落過一場小雨的郊外,草長鶯飛,心曠神怡。腳踩芳草,呼吸著楊柳微風,內(nèi)心不禁涌起一股淡若絲縷,輕似飛花的閑愁,望著遠處迷蒙的薄霧,思緒已不覺飛至天外……茫茫東海中忽現(xiàn)一小島,其中落英繽紛,雜花生樹。有位女子佇立在桃樹下癡望著遠方,詩人正欲上前,一陣細雨從天而降,詩人如夢初醒,卻依舊踩著潤濕的茸草徘徊彳亍,不愿離去……
古往今來,因作者情動于中所作的“思美人”題材詩并不在少數(shù),前有《陳風·月出》,后有賀鑄《橫塘路》,今有余光中的《等你,在雨中》等典型作品。不必確有其人,詩心使然,故能寫出佳作。
作者單位:煙臺大學 人文學院 264000
倪曉明(1990—),男,山東濰坊人,煙臺大學人文學院,2014級古代文學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