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貴春
維吾爾幽默文化
楊貴春
本文對維吾爾幽默文化進行淺析,分析維吾爾幽默文化的內(nèi)涵,加深我們對維吾爾語幽默內(nèi)涵的理解。需要相當多的人才資源投身于維吾爾民族幽默文化的研究中去,這個領域需要專業(yè)的眼睛和心靈,把我們國家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民族文學藝術傳承下去,這是一項偉大的事業(yè),需要更多的人投身并為之奮斗。
引言
幽默文化作為一種重要的藝術形式和人際交往方式,普遍存在于日常社會生活中。幽默文化的兩個主要特征:聰慧又不失詼諧,含蓄又發(fā)人深省。幽默是一種文化更是一種藝術,隨著如今各國文化交流的日益頻繁,幽默的跨地區(qū)、跨文化傳播是一種必然趨勢。事實上,維吾爾語幽默文化的盛行也不僅僅只在國內(nèi),國外也不乏對我國新疆維吾爾族人民的民間幽默文化的濃厚興趣的專家和學者。
維吾爾語幽默文化
維吾爾族的笑話在表現(xiàn)維吾爾族人民的性格、社會生活、民俗習慣和審美價值觀等方面有獨特的方式。維吾爾族笑話的性狀、現(xiàn)代趨勢、傳承情況以及通過出演笑話所反映的社會意識等十分具有特色。在新疆這個花的世界,瓜果之鄉(xiāng),維吾爾族人民在勞動之余也能用一顆幽默豁達的心表達他們的樂觀。也許是原有游牧民族任性自由的性格在新環(huán)境中的體現(xiàn),維吾爾族人民樂觀快樂的幽默性格表現(xiàn)得尤為突出。很多作品都具有強烈的民族特點,地方特點和獨特的藝術表現(xiàn)手法。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如納斯爾丁·阿凡提,獨具傳統(tǒng)幽默性格的維吾爾族人民按照自己的文化和獨特的審美意識以及藝術傳統(tǒng),使得幾百年來人們對阿凡提的偏愛經(jīng)久不衰。當然,阿凡提是既幽默又閃爍著智慧光芒的著名人物。他來自維吾爾族民間,產(chǎn)生于維吾爾族人民現(xiàn)實生活的土壤之中。他是維吾爾族聰明、機智和幽默的象征,染上了鮮明的維吾爾族色彩和地域特色。
在日常交流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維吾爾民族的幽默文化無處不在。維吾爾語中,“恰克恰克”()用來表示笑話的涵義。維吾爾語幽默文化是隨著維吾爾族同胞們?nèi)粘=涣髦械耐嫘?、趣語以及語言技巧不斷發(fā)展演變而慢慢產(chǎn)生的,是一種為了娛樂大眾,使人發(fā)笑產(chǎn)生的幽默歡樂性的話語。在維吾爾民間文學以及整個維吾爾社會生活中,幽默笑話是十分重要的娛樂形式之一,占據(jù)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它構思獨特,詼諧有趣,諷刺辛辣。一方面能巧妙地把現(xiàn)實生活的場景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出來,另一方面又能把抽象的道理寓以生動的形象中。因此,有傳統(tǒng)幽默性格的維吾爾族人民不僅在各種娛樂場合離不了它,也會在正式的會議上,運用幽默笑話來活躍會場的氣氛。
維吾爾語幽默內(nèi)涵文化歷久彌新的最重要原因之一便是它短小精悍的文字中深層次打動人心的部分。這些幽默笑話大多來自維吾爾民族同胞們的日常生活,交際交流過程中逐漸積累產(chǎn)生并作以編撰總結,是源自生活卻又高于生活的文化藝術瑰寶。例如以下這則名為j ε n ε bir q ε∫ε q ε r pariη i的維吾爾語民間幽默笑話:
bir jigit bir a∫χ ani γ a tamaqqa kirip t∫? t∫yrε bujrutup saqlap olturuptu, olturuptu, uniηdin kejin kirgηn birsiniη tamiqi t∫iqiptu, olturuptu, ikkisiniη t∫iqiptu, olturuptu... yt∫int∫isiniηmu t∫iqiptu j ε n ε d?imd?it…
∫uni η bil ε n d ε ptu:
- ukeeem mεwεgε bi kεsε!
- hε mana mεn, gεp qisa aka…
- meniη t∫?t∫ yrεmni at∫illiri ?jigεεkitip tygywatamda? ∫ujεgila baraj...
講述了一個男孩進了飯館點了一份餛飩,但是等了很久,于是他生氣地對服務員說:“伙計,你過來一下。”伙計說:“來了來了,您有什么事?”男孩說:“是你姐姐回家給我包餛飩去了么?那我就去你姐那吃吧?!边@則短小的幽默笑話看似簡單卻也如實反映了現(xiàn)如今社會生活中最平凡的一面。這樣的對話就發(fā)生在我們身邊,我們與人溝通交流的過程中若能多一些幽默,少一些戾氣,那么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會變得美妙和諧很多。維吾爾語幽默內(nèi)涵里很多都是在向我們傳達這樣一種態(tài)度。
顯而易見,維吾爾族的幽默內(nèi)涵都是源自生活中的小事,可能和每個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例如下面這則簡短的維吾爾語幽默笑話:
bir bodεk qiz doχturγa berip ?ziniη bεkmu oruqliγusi barliγini ejtiptikεn , doχtur uniηγa εtigεndε bir istakan qajnaqsu , t∫y∫tε bir moma , kεt∫tε jerim moma jεη oruqlajsiz disε , bodεk qiz:tamaqtin burunmu ja kejinmu? digydεk
它講述的是一個胖女孩和醫(yī)生之間的對話。胖女孩去醫(yī)院跟大夫說:“我希望瘦下來?!贬t(yī)生對她說:“早上喝一杯開水,中午吃一個饅頭,晚上吃半個饅頭。”胖女孩的回答使人哭笑不得。她天真地問:“是飯前吃還是飯后吃呢?”這則笑話跟漢語幽默笑話中一些作品相似,都是在語言理解上發(fā)掘幽默內(nèi)涵再做文章。我們可以身臨其境設身處地的感受到笑話故事中人物的心理特點和感情變化,情不自禁與人物產(chǎn)生共鳴的笑。
d?uγrapijε muεllim soraptu :nεbi turε bε∫ deηizni deginε ? nεbi : k?jdiηiz…s?jdiηiz…wεdiηiz… dεrdiηiz…kεldiηiz...oqutqut∫i: t∫iqεwε lawza...
地理老師問:“娜比,你能站起來給我數(shù)五個diηiz(海洋)的名字嗎?”在這里,“diηiz”翻譯成漢文的意思是“海洋”,地理老師表達的是這個
意思。然而娜比的回答卻與地理老師的意思南轅北轍,出現(xiàn)了極大的偏差。娜比回答的5個“diηiz”不是表達了海洋的意思,而是包括了“k?jdiηiz…s?jdiηiz…wεdiηiz… dεrdiηiz…kεldiηiz.”等五個有diηiz做詞綴的詞語。這則笑話讓維吾爾族人看了肯定會哈哈大笑,但翻譯成漢語后因為民族語言的差異確實很難找到笑點。因為漢語中是沒有“詞綴”這個概念的,這也導致了我們不能理解這則笑話涵義的原因。但這其實就是文化差異的魅力所在,我們可以很好地從中發(fā)現(xiàn)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經(jīng)過對比之后達到互相借鑒與學習的目的。
通過本文論述,希望更多的人能關注到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關注少數(shù)民族民間的幽默文化,維吾爾語的幽默文化內(nèi)涵。希望更多的人能從現(xiàn)代社會嘈雜的電音聲中走出來,把盯著手機屏幕的雙目抬起來,走進民間最質(zhì)樸,最美好的文化藝術中去。用心去看一看維吾爾族同胞們是多么熱愛生活,聽一聽維吾爾族同胞們之間最親切的歡聲笑語,讀一讀他們最質(zhì)樸最能打動人,凈化心靈的幽默笑話,感受一下他們最純凈簡單的內(nèi)心世界。我們會發(fā)現(xiàn)維吾爾族這些流傳下來的幽默內(nèi)涵文化不僅能讓人發(fā)笑,還能陶冶性情,在愉悅之中受到教育,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讓人們在不知不覺中感受它的魅力。
作者單位: 喀什大學中語學院 844006
2015年度喀什大學校級研究生科研創(chuàng)新課題“漢維語言幽默語用原則對比研究”(項目編號:KSGRI2015012)的階段性成果。
楊貴春(1991—),男,漢,四川自貢市人,喀什大學中語學院2014級在讀碩士研究生,中國少數(shù)民族語言文學(漢維翻譯理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