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雄
主持人語
周志雄
中文網絡文學的繁榮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現象,是當代中國社會經濟發(fā)展、文化轉型、科技進步的重要產物,帶有獨特的中國特色。中國網絡文學的發(fā)展、繁盛是讀者、市場、資本、媒介等多重合力的結果,網絡文學的繁榮形成了新的文學閱讀生活,帶來了新的影視、游戲、漫畫產品,與國家打造文化IP產業(yè)的發(fā)展戰(zhàn)略相合。在網絡文學繁榮的同時,也有很多人對之表示了憂慮和擔心,比如有人認為商業(yè)化機制下的模式化寫作、注水寫作、快餐寫作、迎合讀者的寫作,背棄了五四新文學以來的啟蒙精神以及對思想深度和審美高度的追求?!缎≌f評論》作為引領中國當代小說藝術發(fā)展的重要學術期刊,一直關注著文學發(fā)展的最前沿現象。開設“網絡文學專欄”對發(fā)展變化的,影響力越來越大的,充滿爭議的網絡文學進行闡釋與評判,對重要的網絡文學發(fā)展問題、網絡文學現象和重要的網絡作家、作品進行解讀,無疑是一件具有文學史意義的大好事。
最能代表中國網絡文學特色和成就的是網絡小說,與文學期刊發(fā)表的“純文學”作品相區(qū)別的是武俠、玄幻、穿越、盜墓、職場、都市、青春、懸疑、偵探、歷史、軍事等類型化的網絡小說,類型化的網絡小說是中國當代的通俗小說,網絡小說的繁榮是通俗小說在互聯網寫作機制下的當代發(fā)展。清代學者管達如認為通俗小說的三大要素是英雄、兒女、神魔,在當代網絡武俠小說中這三大要素被繼承、融合和發(fā)展。2001年學者歐陽友權對十個文學網站進行調查發(fā)現,武俠題材占原創(chuàng)作品的15%。2003年前后成名于網絡的四部武俠玄幻類作品《飄邈之旅》《誅仙》《小兵傳奇》《紫川》被稱為“網絡四大名著”。2005年新浪網絡文學大賽,將參賽的作品分為武俠類、玄幻類、都市類。2014年,《人民文學》開發(fā)了“醒客”閱讀APP,并于5月首次推出了網絡文學作品專號,從海量稿件中選出5篇短篇小說,分屬武俠、科幻、軍事、情感等類型。2014年“騰訊文學”旗下“創(chuàng)世中文網”人氣榜上前十的作品中,《擇天記》(貓膩)、《天域蒼穹》(風凌天下)、《青帝》(荊柯守)等7部皆是武俠玄幻小說。從早期自發(fā)的網絡寫作時代到網絡寫作的商業(yè)化時代,武俠、玄幻、仙俠一直是重要的網絡小說類型。
當代網絡武俠、玄幻、仙俠小說是武俠小說的當代變體。嚴家炎先生在論及金庸的新武俠小說的價值時認為,新武俠的價值在于其在武俠小說這個傳統(tǒng)品種中熔注了新型的內容,金庸、梁羽生都受過很好的教育,鐘情于傳統(tǒng)文化,又是具有現代思想的知識分子。他們將俠建立在正義、尊嚴、愛民的基礎上,小說中有著濃厚豐富的傳統(tǒng)文化含量。詩詞曲賦、琴棋書畫、儒道墨釋、醫(yī)卜星相、傳說掌故、典庫文物、民俗風情……無不與故事、人物、題旨相互融合滲透。新武俠在藝術上廣為借鑒和勇于創(chuàng)新,吸取了西方近代文學和“五四”新文學的藝術經驗,也借鑒了戲劇、電影和各種傳統(tǒng)通俗文學的長處,在大融會的基礎上大創(chuàng)新,是精英文化改造武俠小說的結果。中國當代優(yōu)秀網絡武俠玄幻小說也應作如是觀,且借鑒融合的內容更多。
本期的兩篇文章對中國當代網絡武俠玄幻小說在藝術上的借鑒和變奏進行了厘定和辨析,對其基本的閱讀價值進行了分析?!杜d盛的網絡武俠玄幻小說》認為網絡小說VIP生產機制對中國網絡小說的發(fā)展影響很大,資本的進駐和商業(yè)的運作讓起點中文網成為中國當代最有影響力的商業(yè)文學網站,武俠玄幻小說的繁榮是起點中文網的發(fā)文趨向帶來的結果。文章以《誅仙》和《將夜》為例,分析了網絡玄幻武俠小說的“升級流”模式與讀者心理需求的關系,網絡玄幻武俠小說對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吸收借鑒通俗小說的敘事手法寫“爽文”的基本特點,對武俠、玄幻、修真、宮斗、言情等多重元素的綜合運用,在文化、人性、現代精神等多重維度上的探索。文章認為,優(yōu)秀的網絡武俠玄幻小說給讀者提供了一個好看的故事,也在其中有所寄托,表達了作者的創(chuàng)意和人文情懷。陳玉蛟的《包容與揉雜:創(chuàng)新中的網絡武俠小說》認為網絡武俠小說是在對傳統(tǒng)武俠小說繼承的基礎上立足現代語境進行的再創(chuàng)造。它對古代文學、西方文化、流行時尚以及現代精神的融入,使武俠在當代的網絡視域下延伸出了幻想修仙、奇幻修真、洪荒封神、浪子異俠、科幻武俠等諸多新的類型。與此同時,網絡武俠小說作為網絡文學中類型的一種,其濃重的情緒化、欲望化傾向使其在精神層面上表現出一種極致的真實。置身于整個網絡小說的背景中,網絡武俠小說其文本表層下所潛藏的情緒、心態(tài)、欲望、價值觀、意識形態(tài),以及倫理道德傾向等等,也是其特點與價值的重要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