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云
人性的多面鏡
——讀《行走在城市上空的云》有感
※楊小云
近日拜讀了小小說二人集《行走在城市上空的云》中陳清華老師的作品,篇幅雖小,但卻涵蓋了社會中形形色色的關于人性的問題,正如作者所堅信的:“有人類的地方,愛就不會缺席,而愛也是文作品永恒的主題?!?/p>
“情”是小說的關鍵詞,展露人性的善惡美丑則是其主題。熟悉的人都知道,作者治學精勤,在工作上,她是一位有著奉獻與創(chuàng)新精神的教師,她曾說:“電大是快熱土,是她深深熱愛、感恩的熱土?!痹诠ぷ髦?,文學成為她精神的家園,從散文到小說,經(jīng)歷精神上的洗禮,終邂逅那驀然回首的驚喜。這本小說集收錄了作者2007年到2011年的四十多篇的小說,筆涉題材廣泛,融會了作者多年的思考和心得,是一部不可多得佳作。小說集分為“人間有情”、“世態(tài)萬象”、“官場掃描”三輯。第一輯“人間有愛”,收集小說十二篇,所涉及的題材主要是愛情和親情。第二輯“世態(tài)萬象”有小說十七篇,是內容最多的一輯,主要寫的是人性在現(xiàn)代金錢關系中逐漸走向扭曲。第三輯“官場掃描”收錄的小說也是十二篇,深刻地揭示出了在官場中人對權力的欲望而反射出的人性。
看集子里的小說其實也是在看自己,看別人,甚至是看整個社會。小說取材于社會中人們生活的場景,每一個故事都在真實發(fā)生著,樸素寫實,卻是道出最切實的真相,于細微之處窺見人性。小說的處理和表達的方式并非新鮮,從題材到寫作手法,從寫作內容到語言,都是一般小說的經(jīng)典故事和經(jīng)典情境,但是作者在小說中所敘述和表達的思想?yún)s是這些經(jīng)典平凡故事背后的最深刻的反映,有美好的,也有丑惡的,始終保持著作家這自我的方式和氣質,保持著自己獨有的觀念認知和對生活的理解。她的寫作觸摸到了這個時代部分的癥候,物欲橫流的世界,造就了人性的差異。
小說中對于人物的刻畫極為深刻,注意人物的現(xiàn)實性,提取平凡事例中的人物,因為越是平凡就是越是有代表性。從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tài)巧妙地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動,例如第一輯中《最美的康乃馨》,作者沒有直接地表現(xiàn)當母親意識到兒子已經(jīng)死亡時的悲愴,而是寫道“她看著院子了的康乃馨發(fā)呆,眼淚直打轉”,然后“她趕緊撩起衣角拭眼淚”,通過一系列的動作描寫來反映母親此時悲痛的心情。前文寫道母親在丈夫和大兒子戰(zhàn)死沙場后依然把小兒子送上戰(zhàn)場,足見這位母親的堅強,所以母親沒有大哭,而是聽“我”將信念完。
小說在很多內容的表達上也是運用了典型的“黑色幽默”式的方法,給讀者一個令人哭笑不得的結尾。比如在第二輯當中,《哭嫁》中的梁英在大家都勸她在出嫁當天要放聲大哭,表達一下對父母的孝心,她卻聲稱哭不出來,甚至連專業(yè)人士“哭婆”也說“沒見過像你這樣鐵石心腸的人?!笨墒钱?shù)弥约簾o法享受福利的時候,她竟然立馬抱著父母嚎啕大哭,甚至不愿嫁人了。看完或許都是覺得可笑,被奉為神圣的人倫關系,家庭的溫情,都淹沒在了利己主義的冰水之中,可笑可憐可嘆,卻也是在社會中赤裸裸存在著的。
從第一輯到第三輯,作者從普通群眾的生活的溫情寫到社會現(xiàn)實導致的人性的逐漸扭曲,再到官場黑暗中人性的進一步異化,以最寫實的筆觸描繪著在今天的社會發(fā)展中的每一面人性。在這些小說形成的期間,也可以說是中國社會的又一巨大變革時期,社會物質的快速發(fā)展,促使著人們的思想也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作者敏銳地觀察到了社會中人性的變化,通過具體事例的闡述,讓人們反思,讓作者本身和讀者都可以更好地完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