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麗,方彩文
中國醫(yī)科大學紹興醫(yī)院,浙江 紹興 312030
止瀉湯輔助治療小兒急性腹瀉療效觀察
王秀麗,方彩文
中國醫(yī)科大學紹興醫(yī)院,浙江 紹興 312030
目的:觀察中藥止瀉湯輔助治療小兒急性腹瀉的療效及安全性。方法:選取180例脾虛型急性腹瀉患兒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9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用中藥止瀉湯進行治療。觀察比較2組患兒的癥狀評分改善情況、治愈時間和藥物不良反應情況。結果:觀察組癥狀積分低于對照組(P<0.01),不同時點癥狀積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組別與時間存在交互作用(P<0.01)。單獨效應分析,在固定分組條件下,隨著治療時間延長,2組的癥狀積分逐漸下降;在固定時間條件下,觀察組治療3、5、7天后,癥狀積分均低于對照組(P<0.01)。觀察組平均治愈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過程中2組患兒均未觀察到明顯的藥物不良反應。結論:在常規(guī)西藥治療基礎上加用中藥止瀉湯對脾虛型急性腹瀉患兒進行治療,可以有效改善患兒的臨床癥狀,縮短治愈時間,同時無明顯不良反應,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
腹瀉;兒童;脾虛型;中西醫(yī)結合療法;止瀉湯
腹瀉是小兒臨床常見病之一,是一種由多種病原體、多種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數(shù)增多和形狀改變?yōu)橹饕攸c的消化道綜合征[1]。該病在6月至2歲的嬰幼兒中發(fā)病率極高,是造成兒童營養(yǎng)不良、生長發(fā)育障礙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中醫(yī)學認為小兒腹瀉是由外感毒邪、內傷飲食兼之脾胃虛弱所致,醫(yī)家擬出多種方劑進行治療,止瀉湯是其中之一[2]。在本次研究中,筆者采用止瀉湯對脾虛型急性腹瀉患兒進行治療,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1.1納入標準按照《臨床診療指南:小兒內科分冊》[3]所列診斷標準確診為急性腹瀉;按照《中醫(yī)兒科學》[4]所列診斷標準確診為脾虛型腹瀉,癥見:面色萎黃、體形消瘦,大便稀溏、色淡不臭,多于食后發(fā)作,時輕時重,舌淡、苔白,脈緩弱,指紋淺;年齡6月~4歲;患兒入院前未接受其他相關治療,且發(fā)病至入院時間≤48 h;患兒入院時不合并中毒脫水、意識障礙、休克、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等嚴重癥狀;患兒家屬知情同意參與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排除標準傳染性腹瀉患兒;合并先天性疾病、遺傳性疾病的患兒;合并其他可能影響治療的疾病。
1.3剔除標準未嚴格按照醫(yī)囑進行治療的患兒;中途退出研究的患兒;失訪的患兒。
1.4一般資料選取2015年1—12月在本院治療的180例腹瀉患兒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患兒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90例。觀察組男46例,女44例;平均年齡(2.34±0.70)歲,平均病程(14.26±5.36)h。對照組男51例,女39例;平均年齡(2.36±0.67)歲,平均病程(14.30±5.54)h。2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組患兒入院后首先進行血常規(guī)、血生化、大便常規(guī)、糞便培養(yǎng)、乳膠凝集試驗、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糞便還原糖試驗、胸腹部X線檢查、腹部B超檢查等以明確病因。
2.1對照組接受常規(guī)治療,包括飲食療法,預防脫水或補液,糾正水、電解質平衡,補充鈣、鎂、鋅等。對于細菌感染所致腹瀉的患兒給予敏感抗生素治療;對于病毒感染或其他原因引起腹瀉的患兒不予抗生素治療,采用腸道微生態(tài)法進行治療:口服雙歧桿菌三聯(lián)活菌膠囊(上海信誼藥廠有限公司生產),每次1~2粒,每天2次;采用胃黏膜保護劑進行治療:蒙脫石散(湖北匯中制藥有限公司生產),每次1/3~1包,沖服,每天3次。
2.2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用中藥止瀉湯進行治療,處方:炒白術、扁豆、山藥、茯苓、神曲、焦山楂、姜半夏、陳皮、赤芍各5 g,肉豆蔻1.5 g,每天1劑,加入300 mL純凈水煎制,晾涼后,根據(jù)小兒年齡分1~6次服用。
3.1觀察指標觀察比較2組患兒的癥狀評分改善情況、治愈時間和藥物不良反應情況。癥狀評分標準:對腹瀉次數(shù)、大便性狀、嘔吐和食欲4項指標進行評分,其中腹瀉次數(shù)、大便性狀為主要指標,嘔吐、食欲為次要指標。腹瀉次數(shù)評分方法:每天排便1~2次記0分,3~5次記2分,6~10次記4分,10次以上記6分;大便性狀根據(jù)布里斯托大便分類法(Bristol Stool Scale)進行評分:第1~4型記0分,第5型(容易通過的斷邊光滑的柔軟塊狀)記2分,第6型(粗邊蓬松塊,糊狀大便)記4分,第7型(無固體的水樣便)記6分;嘔吐評分方法:無嘔吐記0分,每天嘔吐1~2次記1分,3~5次記2分,5次以上記3分;食欲評分方法為:食欲如常記0分,食欲稍減退記1分,食欲明顯減退但可進食記2分,無法進食記3分。于患兒入院1、3、5、7天時進行評分。治愈標準為癥狀評分下降為0分。藥物不良反應情況根據(jù)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jiān)測中心制定的六級標準,采用因果關系分析判斷法進行評價。
3.2統(tǒng)計學方法所有數(shù)據(jù)錄入SPSS20.0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U檢驗或配對U檢驗,有序列聯(lián)表數(shù)據(jù)采用秩和檢驗,重復測量資料采用重復測量資料的方差分析。
4.1實驗完成情況觀察組患兒均順利完成研究,無剔除病例;對照組共88例(97.78%)完成研究,2例(2.22%)因中途退出被剔除。
4.22組癥狀積分改善情況比較重復測量資料的方差分析顯示,觀察組癥狀積分低于對照組(F=3.01,P<0.01),不同時點癥狀積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F=61.28,P<0.01),組別與時間存在交互作用(F=48.62,P<0.01)。單獨效應分析,在固定分組條件下,隨著治療時間延長,2組的癥狀積分逐漸下降;在固定時間條件下,觀察組治療3、5、7天后,癥狀積分均低于對照組(P<0.01)。
表1 2組癥狀積分改善情況比較(±s) 分
表1 2組癥狀積分改善情況比較(±s) 分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合計F值P n P 90 88治療1 d 14.28±3.29 14.25±3.11 14.26±3.34 0.06>0.05治療3 d 9.56±2.73 12.89±3.14 11.22±3.19 7.54 <0.01治療5 d 3.32±0.75 9.28±2.57 6.30±2.69 20.90 <0.01治療7 d 0.64±0.25 3.24±1.32 1.94±1.34 4.29 <0.01合計6.95±3.84 8.75±4.13 7.85±4.15 3.01<0.01 F值43.27 29.52 61.28 48.62<0.01<0.01<0.01<0.01
4.32組治愈時間情況比較見表2。觀察組平均治愈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2 2組治愈時間情況比較 例(%)
4.42組藥物不良反應情況比較治療過程中2組患兒均未觀察到明顯的藥物不良反應。
腹瀉是兒科最常見的消化道疾病,其中又以急性腹瀉最為常見。嬰幼兒消化系統(tǒng)發(fā)育尚未成熟,腸道正常菌群尚未建立,機體防御功能較差[5]?,F(xiàn)代醫(yī)學對于腹瀉的治療原則主要包括調整飲食、預防和糾正脫水、合理用藥、加強護理和預防并發(fā)癥等,優(yōu)點在于可以及時糾正小兒脫水和電解質失衡,同時對感染性腹瀉有較為確切的治療效果,但其缺點在于應用抗生素可能同時殺傷本就較為脆弱的腸道正常菌群,從而導致小兒消化不良或誘發(fā)抗生素相關性腹瀉[6],對非感染性腹瀉的療效并不理想。鑒于此,從整體觀研究和治療疾病的中醫(yī)學就有了用武之地。小兒腹瀉歸于中醫(yī)學泄瀉范疇,認為病變部位在脾胃,病機為脾胃虛弱、運化失常以致清濁相干,并走大腸,導致水反為濕、谷反為滯,精化之氣不能輸化,因而合污下降而利泄[7]。本研究所用的止瀉湯,方中白術、茯苓、山藥、扁豆均可健脾化濕,神曲、焦山楂、陳皮可健脾消食助運,肉豆蔻可溫脾固澀止瀉,姜半夏降逆止嘔,赤芍清熱涼血,上述諸藥聯(lián)用,共奏強健脾胃、消食利濕之效,對于改善小兒脾胃功能、治療腹瀉具有獨特的功效[8]。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癥狀改善優(yōu)于對照組,治愈時間短于對照組,提示在常規(guī)西藥治療基礎上應用中藥止瀉湯對脾虛型急性腹瀉患兒進行治療,可以有效改善患兒的臨床癥狀,縮短治愈時間,同時無明顯不良反應,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
[1]王衛(wèi)平.兒科學[M].8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3:252-260.
[2]張彥,楊寬,朱軍聯(lián).四逆湯加減保留灌腸治療小兒腹瀉180例[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3,19(14):311-313.
[3] 中華醫(yī)學會.臨床診療指南:小兒內科分冊[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209-217.
[4]汪受傳.中醫(yī)兒科學[M].2版.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7:100-106.
[5]彭桂梅.小兒腹瀉的發(fā)病機制與合理用藥探討[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4,9(31):187-188.
[6]Evans M,Salewski RP,Christman MC,et al.Effectiveness of Lactobacillus helveticus and Lactobacillus rhamnosu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oeainhealthyadults: arandomis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trial[J].BrJNutr,2016,116(1):94-103.
[7]賴崇杰.中醫(yī)藥治療小兒腹瀉的研究進展[J].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2014,23(21):23-24,26.
[8]沈玉祥.理氣化濕止瀉湯內服、推拿聯(lián)合常規(guī)西藥治療小兒腹瀉臨床觀察[J].新中醫(yī),2015,47(5):196-198.
(責任編輯:吳凌)
R442.2
A
0256-7415(2016)11-0139-03
10.13457/j.cnki.jncm.2016.11.061
2016-06-12
王秀麗(1970-),女,主治醫(yī)師,主要從事小兒內科臨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