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邊防,王東雁,丁俊,吳河山,王麗娜
1.酒泉市人民醫(yī)院,甘肅 酒泉 735000;2.酒泉市疾控中心,甘肅 酒泉 735000
益腎縮泉湯聯(lián)合骶管注射治療小兒遺尿臨床觀察
陳邊防1,王東雁1,丁俊2,吳河山1,王麗娜1
1.酒泉市人民醫(yī)院,甘肅 酒泉 735000;2.酒泉市疾控中心,甘肅 酒泉 735000
目的:觀察益腎縮泉湯聯(lián)合骶管注射治療小兒遺尿臨床療效。方法:將70例患兒按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40例采用益腎縮泉湯聯(lián)合骶管注射及按摩治療;對照組30例采用口服阿托品治療。治療1月。觀察臨床療效及隨訪6月結(jié)果,對遺尿癥狀及體征量化進行評分。結(jié)果:總有效率治療組97.5%,對照組63.3%,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遺尿癥狀、癥狀證候積分均有下降,與本組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治療組遺尿癥狀、證候積分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組治療后遺尿次數(shù)均明顯減少,與本組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治療后、隨訪6月遺尿次數(shù)治療組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益腎縮泉湯聯(lián)合骶管注射治療小兒遺尿臨床療效明顯,癥狀改善快,遠期效果好。
小兒遺尿;益腎縮泉湯;骶管注射
小兒遺尿癥是兒科常見病癥,通常多指5歲以上兒童夜間睡眠中小便自遺,醒后方覺的一種病癥,病程長反復發(fā)作,嚴重影響小兒身心健康與生長發(fā)育。筆者采用益腎縮泉湯聯(lián)合骶管注射治療小兒遺尿癥,療效滿意,現(xiàn)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觀察病例為2014年1月—2015年10月甘肅省酒泉市人民醫(yī)院門診患兒,共70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齡5~14歲,平均(9.20±1.45)歲;病程1~9年,平均(6.6±1.0)年。對照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齡5~13歲,平均(8.41± 0.43)歲;病程1.5~8年,平均(6.5±1.1)年。2組患兒性別、年齡、病情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診斷標準參照《中醫(yī)兒科常見病診療指南》[1]中小兒遺尿的診斷標準,①發(fā)病年齡在5歲以上。②睡眠狀態(tài)下不自主排尿≥2次∕周,持續(xù)6月以上,睡眠較深,不易喚醒。③小便常規(guī)實驗室檢查無異常。
1.3排除標準①神經(jīng)系統(tǒng)損害,大腦發(fā)育不全,癲癇椎體系統(tǒng)疾病,糖尿病。②尿路感染,泌尿道畸形,脊椎裂等器質(zhì)性疾病。③藥物、尿崩癥等引起的遺尿。
2.1治療組采用益腎縮泉湯和骶管注射配合膀胱鍛煉和按摩綜合治療。益腎縮泉湯組成:黃芪8 g,菟絲子3~6 g,枸杞子2~6 g,覆盆子3~8 g,山茱萸3~8 g,桑螵蛸3~8 g,芡實3~8 g,益智仁3~8 g,石菖蒲3~8 g,白果3~8 g,芡實3~8 g,金櫻子3~8 g。劑量隨年齡體重而略有增減。水煎150mL,每天1劑,治療1月;骶管注射:俯臥位骶管裂孔注射在屁紋溝頂端凹陷處消毒局麻,選用7號針頭10 mL注射器30°進針回抽無血液,抽取納洛酮0.2~0.4 mg/kg,胞二磷膽堿0.1 g/kg,罌粟堿1.5 mg/kg,加生理鹽水8~15 mL注射,7天1次,治療4次;膀胱鍛練法,患兒白天多飲水,使膀胱充盈,盡量憋尿,在排尿時囑患兒突然停止,此種訓練需1周以上,通過這樣訓練,使患兒體會到膀胱滿的感覺和排尿需要。按摩療法:每晚睡前按柔關(guān)元、氣海、中極、三陰交、百會穴,按摩小腹20 min,擦按腎俞、八髎穴,捏脊5~10次。治療1月。
2.2對照組口服阿托品0.2 mg/kg,睡前1 h口服,治療1月。
3.1觀察指標①觀察次數(shù):分別于治療第1天、第15天、治療結(jié)束6月隨訪(每月隨訪1次,連續(xù)隨訪6月),分別記錄每周尿床次數(shù)。②小兒遺尿癥狀及體征量化評分指標
3.2小兒遺尿相關(guān)癥狀及證候評分標準參考《中醫(yī)兒科常見病診療指南》[1]采用四等級法制定遺尿癥狀(遺尿、尿頻、尿量)及中醫(yī)證候(面色、精神、畏寒肢冷、腰膝酸軟)量化評分標準:舌質(zhì)淡、苔白滑、脈無力采用二分制法量化評分,無記0分,有記1分,見表1。
表1 小兒遺尿癥狀及證候積分標準
3.3統(tǒng)計學方法運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
4.1療效標準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2]。治愈:遺尿消失,治療結(jié)束6月隨訪無復發(fā);顯效:遺尿明顯好轉(zhuǎn),每周少于1次或遺尿消失1月以上,但治療結(jié)束6月隨訪有復發(fā);有效:遺尿次數(shù)較前減少,但每周大于1次;無效:遺尿次數(shù)未見明顯減少。
4.22組近期療效比較見表2??傆行手委熃M97.5%,對照組63.3%,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2 2組近期療效比較 例
4.32組治療前后遺尿癥狀、證候積分比較見表3。治療前2組遺尿癥狀、證候積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遺尿癥狀、證候積分均有下降,與本組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治療組遺尿癥狀、證候積分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3 2組治療前后遺尿癥狀、證候積分比較(±s) 分
表3 2組治療前后遺尿癥狀、證候積分比較(±s) 分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①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②P<0.05
組別治療組對照組n 遺尿癥狀 證候積分40 30治療前6.71±8.31 6.88±3.41治療后2.13±0.33①②5.12±2.12①治療前13.18±1.36 13.41±4.11治療后4.78±2.19①②8.14±2.32①
4.42組治療前后及隨訪6月遺尿次數(shù)比較見表4。治療前2組遺尿次數(shù)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組治療后遺尿次數(shù)均明顯減少,與本組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隨訪6月遺尿次數(shù)治療組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4 2組治療前后及隨訪6月遺尿次數(shù)比較(±s) 次
表4 2組治療前后及隨訪6月遺尿次數(shù)比較(±s) 次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①P<0.05;與對照組同期比較,②P< 0.05
組別治療組對照組n 40 30治療前9.72±3.21 9.88±0.16治療后3.03±7.24①②6.82±4.33①隨訪6月2.12±0.88②5.96±6.69
4.5安全性評價治療組無不良反應,對照組有少數(shù)患兒有惡心,口干食欲不振等,停藥后恢復正常。
中醫(yī)學認為,小兒遺尿的發(fā)生為腎氣不足,下元虛寒,或后天失于調(diào)養(yǎng)脾肺氣虛,膀胱氣化功能失調(diào),收藏失職不能治約水道而出現(xiàn)遺尿;《證治準繩幼科·遺尿》:“腎與膀胱俱虛,而冷氣稱之,故不能拘制,其水出而不禁,謂之遺尿”,故臨床治療小兒遺尿以益氣培元固澀,重在溫陽固精,補腎縮尿。益腎縮泉湯方中桑螵蛸、復盆子、白果、芡實、菟絲子補腎溫陽固攝精氣,石菖蒲、遠志交通心腎,腎陽虛則脾陽失于溫照,脾功能減退則精微化源缺乏,上不充肺下不榮腎可導致肺氣虧虛,又加重腎陽不足,因而在治療上還要健脾益肺,黃芪健脾升陽。配合捏脊,按摩氣海、關(guān)元、中極、腎俞、八髎穴補益腎氣,三陰交通脾腎二經(jīng)之氣,補腎通陽固精制遺,百會為諸陽之會,又是督脈與膀胱經(jīng)交會穴,取之不但有升舉陽氣作用而且有醒腦開竅之效,同時配合膀胱鍛練心理治療標本同治可提高療效。
本臨床觀察結(jié)果顯示,總有效率治療組97.5%,對照組63.3%,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此方法是治療小兒遺尿較有效的方法,簡單方便,安全有效。另外應鼓勵患兒消除緊張情緒,并囑患兒白天不易過度玩要,以免夜間疲勞貪睡,晚飯后注意控制飲水量,并督促患兒臨睡前排尿,夜間按時喚醒1~2次,逐步行成自行排尿習慣。
[1]中華中醫(yī)藥學會.中醫(yī)兒科常見病診療指南[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12:102.
[2]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2.
(責任編輯:馬力)
R256.54
A
0256-7415(2016)11-0137-02
10.13457/j.cnki.jncm.2016.11.060
2016-05-08
陳邊防(1971-),女,副主任醫(yī)師,研究方向:小兒常見病的中西醫(yī)結(jié)合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