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芳海
學校不可沒有美育。美育是學校教育的組成部分,通過對美的欣賞和創(chuàng)作,可以發(fā)展學生認識世界的能力,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陶冶學生的高尚情感,樹立學生美好的理想。因此,美育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語文教學是對學生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之一。
小學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語文課程應致力于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和發(fā)展?!睂W生對美的欣賞能力、評價能力和創(chuàng)作能力無疑是學生語文素養(yǎng)外延之一。小語學科內容包羅萬象,不僅包括豐富的語言、文學知識,而且包括極為廣泛的社會、自然知識,這些內容中蘊含著豐富的美育資源。如何挖掘這些美育資源,對學生實施美育教育,既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又是語文教學的原始回歸。
結合語文學科特點和教學實踐,筆者認為要深挖教材美育資源,應從下列幾個方面去進行:
一、引導學生感受自然美
人們可以從大自然的懷抱中感受無限的情趣,傾聽山泉和溪流的歌唱,領略大海的洶涌澎湃,也會被長滿鮮花的山川所陶醉。把學生帶入大自然,引導他們用心領悟大自然之美,用筆描繪大自然之美,用歌聲渲染大自然之美;引領學生回到課堂,進入教材,讀名家筆下之名山大川、高山河流、異域風光,甚至一滴水、一粒沙、一片樹葉,都會給學生帶來美的享受。小語教材中安排了眾多的描繪大自然的美的文章,如巴金筆下壯麗的日出景觀(《日出》),老舍筆下明朗遼闊、使人總想高歌一曲的蒙古草原(《草原》),色彩鮮艷、變化多姿而又神秘莫測的三峽秋色(《三峽之秋》),集“泰山之雄、華山之險、黃山之變化、桂林之秀麗”的張家界(《迷人的張家界》)。當學生讀到這些美文時,必然會引發(fā)他們對大自然之美的已有經驗,深深陶醉于文中之景,境與物合,心與神契,神思飛揚,從而激發(fā)內心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無限熱愛,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
二、發(fā)現(xiàn)生活美
小語教材從不同的側面,用各種不同的體裁展現(xiàn)生活和人物思想,以其生動的描繪向學生表明應該提倡什么和批判什么、肯定什么和否定什么。如一口平凡的古井,教育鄉(xiāng)親們樂于奉獻,不圖索取,凝聚著人情美(《古井》),《慈母情深》中母子情深、《地震中的父與子》中的父子互信,《一件運動衫》中“我”與康威老人的互相關心,《春天的風箏》中劉老師對工作的熱忱與執(zhí)著、樂觀開朗的生活態(tài)度和純樸堅韌的人生信念,無不震蕩學生心靈,升華學生情操。教師通過對課文的引導,深挖其中蘊藏的美育資源,展示給學生,感染學生,從而提高學生分辨真與假、美與丑、善與惡的通力;正確認識生活,勇于探索日常生活的美,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三、感受藝術形象美
小語教材中選編了許多敘事性作品,塑造了許多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勇敢作戰(zhàn),不怕犧牲的革命戰(zhàn)斗英雄,如《狼牙山五壯士》、《董存瑞》;聰明機智的革命小英雄,如《小英雄雨來》、《夜鶯的歌聲》;臨危不懼、冷靜鎮(zhèn)定的船長,如《跳水》;克已奉公、大公無私的軍需處長(《豐碑》);憂國憂民,關心下層勞動人民的革命先驅,如《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樸實的勞動者,如《挑山工》;也有能言善辯,有膽有識,極力維護個人尊嚴和國家尊嚴的古代謀士,如《晏子使楚》;善于觀察、分析和思考,足智多謀的古代軍事家,如《草船借箭》、《赤壁之戰(zhàn)》……這些藝術形象以崇高的人格感染學生,以偉大的精神激勵學生,以豪邁悲壯的英雄氣概震撼學生,以智慧的火花啟迪學生,共同構建學生心靈的天堂,樹立人生美好信念和遠大理想。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充分挖掘這些藝術形象所蘊含的豐富的美的源泉,用美去滋養(yǎng)美、用高尚去澆鑄高尚、用人格去比照人格、用智慧去碰撞智慧、用思維去啟迪思維,讓藝術形象深深地根植于學生心中,伴其成長。
四、感受語言文字美
通過語文教學,不僅可以使學生感受到不同作品中各種藝術形象美,而且可以使學生感受到文學語言的美。祖國文化博大精深,文學體裁豐富,文學語言優(yōu)美,藝術表現(xiàn)手法多種多樣。如古代詩詞的音樂美、韻律美、節(jié)奏美、意境美;從語言發(fā)展中提煉的成語,洗煉簡約而又意味無窮的凝煉美;對聯(lián)等文學體裁的對稱美;比喻、夸張、擬人等修辭手法的修飾美;敘事作品語言的通俗美;意境表達的含蓄美。在教學中,加強學生閱讀指導,拓寬學生閱讀面,重視學生讀背能力的培養(yǎng),既是夯實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又是讓學生了解歷史,接受祖國傳統(tǒng)文化教育。教師要引導注意課文中美的表現(xiàn)形式,通過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聲色并茂的朗讀,讓學生對這些作品有最直觀的感悟,以提高學生欣賞作品的能力;同時,教師要加強指導學生朗讀,訓練學生寫作,培養(yǎng)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以提高學生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
五、注重教材中插圖的美育功能
小語教材中配有大量的插圖,以幫助學生圖文結合,理解課文內容。教學中,教師應鼓勵學生體會插圖的線條美、結構美、意境美。這樣,不僅可以理解內容,更能享受美的熏陶,提高欣賞不同藝術作品的美的能力。同時,應鼓勵、指導學生把文學內容轉化為其它藝術形式作品,體驗創(chuàng)造不同形式的美。
六、書寫指導,感悟傳統(tǒng)的書法藝術美
書法藝術是我國傳統(tǒng)藝術的精髓,一枝獨秀,獨具魅力。語文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書寫指導,讓學生從運筆、執(zhí)筆、結構、章法中體悟書法之美,陶冶情操,增強民族自豪感。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只要教師善于發(fā)掘教材中點點滴滴,去澆灌學生心靈,就一定會催生學生心中真善美的萌芽,最終長成參天大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