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倩
阿明·柯布從18歲偶然接觸到陀螺開始,至今20幾年來一直在從事陀螺的制作。第一次見到阿明的陀螺時就被這個小小的手工藝品所吸引,從未見過一只小陀螺還可以用羽毛、珠寶、木頭、可樂瓶、塑料等組裝制作,從未想過這個小玩具被藝術家賦予了一種神秘的旋轉的力量。阿明的陀螺制作工藝、材料選擇、陀螺玩法都十分講究。陀螺這個小玩具,在阿明·柯布的手里發(fā)生了改變,這種改變是廣度和深度的變化。廣度是阿明對傳統(tǒng)陀螺外形的再創(chuàng)造,用稀有或是這個時代特有的原材料創(chuàng)作出“玩”的藝術。深度是指阿明透過陀螺引發(fā)對人生哲學的思考。
第一次見到阿明·柯布的陀螺是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的一個展覽里。瞬間就被這個小小的手工藝品所吸引,從未見過一只小陀螺還可以用羽毛、珠寶、木頭、可樂瓶、塑料等組裝制作,從未想過這個小玩具被藝術家賦予了一種神秘的旋轉的力量。
阿明·柯布出生于德國,在18歲的時候偶然間撿到一些冷杉木塊,做了一個圓盤,而身邊剛好有些樹枝,他把樹枝插在圓盤的中間玩了起來??雌饋黼S便做出來的陀螺使他驚訝不已,從此便對陀螺逐漸產生了興趣,于是他決定把陀螺做成藝術品,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技術,不同的形狀,不同的制作方式,他都要嘗試一遍。這已經不僅僅是一個玩具而已,阿明的陀螺制作工藝、材料選擇、陀螺玩法都十分講究。這讓我看到了藝術家對自己作品的一種專注和執(zhí)著。看著陀螺的旋轉,旋轉著、旋轉著、旋轉著......我的意識便出了神,在短短的幾秒內我忘記了一切煩惱,大腦出現(xiàn)幻象,時間空間和陀螺一起不斷變慢、變慢然后靜止,我的靈魂被一起旋轉進這個美麗的陀螺之中。
一、陀螺的制作工藝
1.1、阿明·柯布的陀螺
從剛接觸到現(xiàn)在20幾年來,阿明一直從事陀螺的制作和設計。陀螺看上去簡單但在制作上十分講究,因為陀螺在旋轉的時候,不但圍繞本身的軸線轉動,而且還圍繞一個垂直軸作錐形運動。也就是說,陀螺一面圍繞本身的軸線作“自轉”,一面圍繞垂直軸作“進動”。也即陀螺并非垂直立于地面之上,而是對地面法線有一定的偏離,向地面有一些傾斜。所以重力對陀螺的力矩不為零,而陀螺的進動角動量可以平衡重力矩的作用,所以陀螺在旋轉時不會倒向地面。陀螺圍繞自身軸線作“自轉”的快慢,決定著陀螺擺動角的大小。轉得越慢,擺動角越大,穩(wěn)定性越差;轉得越快,擺動角越小,因而穩(wěn)定性也就越好。因此制作一個完美的陀螺需要藝術家全神貫注地工作,需要找到一個比例準確的平衡點,即陀螺身體各旋轉手柄的比例點。這些很難去計算,因為這個比例依賴于所用的材料本身,這全靠阿明多年的制作經驗了。阿明的陀螺不僅旋轉很穩(wěn)并且制作得非常精致。(如圖1)Fernambuk約6x10cm大小的陀螺,就由骨、棘云實紅木、檳榔、烏木4種材料制作而成。上面手柄由烏木制作,造型細長占了整個陀螺的約三分之二的位置。手柄并非簡單地一根,他刻出了精致的旋轉螺旋紋。陀螺的中間部分是整個陀螺的質量中心,形狀相對整個陀螺來說扁而大,它還分了兩部分,上面一部分為檳榔制作,下面一部分是棘云實紅木制作,打磨十分精致。整個陀螺底部最小的一部分由骨頭制作,骨頭的特點是堅硬細膩有質感。阿明的陀螺已經不是單單玩具這么簡單,他已將制作的工藝藝術、觀念藝術完美地融合到了這個小小的玩具里面,那么作為藝術的收藏也無可厚非了。
1.2陀螺的材料
阿明柯布制作陀螺的材料是最有意思的。陀螺主要的材料是密度高的木頭,例如烏木或非洲紅木,這樣才能流暢地轉動。但他有時會用最意想不到的材料制作陀螺。阿明還有一個收藏愛好,制作陀螺的材料很多都是他在旅途里收集的,例如從印度帶回來的彩色種子,馬達加斯加淘到的珍稀木材,在摩洛哥的一個市場上買到的一些獸角等等,每到一個陌生國家,他都要去當?shù)氐募猩蠈ふ乙恍┢婀值牟牧?。珠寶、骨頭、象牙、銀......都是阿明經常使用的材料(如圖2)《珊瑚象牙》用的材料有猛犸象牙、珊瑚、水牛角、銀835和翡翠,這五種材料并不廉價,猛犸象牙這種稀有材料并不是十分容易找到,再加上多年的純手工制作經驗做出的工藝,這是奢侈品與藝術的完美融合。
阿明的陀螺大部分都是由上好的材料加上精湛的工藝制作的,但還有一些作品卻是由塑料,某些零部件,從不同國家收集來的羽毛等組成。當這些看上去像是廢物回收的作品卻很穩(wěn)很優(yōu)美地旋轉著,很好地演繹了當代社會的困境和工業(yè)文明帶來的對人性的思考?!端芰闲行恰罚ㄈ鐖D3)的制作材料是軸器、綠色有機玻璃、塑料鏈接環(huán)、透明塑料管、紅色有機玻璃、鐵螺母的塑料盤、骨、鐵螺釘螺母、鐵盤、三骨磁盤,磁盤、黃楊木的尖端。這是建立在三水平旋轉的陀螺,它象征著人類歷史的不同階段差異。最低的木材和骨骼是指人類的自然狀態(tài),在一個鐵環(huán)形式的中間層是指工業(yè)時代,塑料的頂部,體現(xiàn)了今天的塑料時代?!?0世紀》(如圖4)盒木–偏心轉繞組串塑料戒指、珍珠和軟木塞、黃銅盤、青龍木、彩色塑料環(huán)和隔離電纜件、飲料罐、花梨木、橡膠接頭、銅螺母作為頂端。這個作品更像是隨意用材料組裝的作品,但是從它精致的手柄巧妙的旋轉方式來看,這個作品是經過精心設計和制作的。這個陀螺是典型的上個世紀工業(yè)風格的產物,陀螺的頂部是由梨花木原材料制成的,在消費和大規(guī)模生產的快速增長下才有的皇冠軟木塞和可樂,特別是在德國的戰(zhàn)后。
1.3、陀螺的玩法
陀螺作為民間較早的娛樂工具現(xiàn)在已風靡全世界,它在中國至少有四五千年的歷史。據現(xiàn)有記載,最早于中國山西夏縣新石器時代的遺址中發(fā)現(xiàn)了石制的陀螺。而一般的陀螺延續(xù)到至今有了各種形式,有竹陀螺、木陀螺、線軸陀螺、激光陀螺等等。因為這些陀螺就形成了各種玩法:有持久比賽、畫圈圈、分邊、撞擊比賽等等。而阿明·柯布的陀螺大部分的玩法是用手帶動手柄轉動。小陀螺用拇指和食指捏住它們轉動起來(如圖5)。大陀螺(如《黃蜂》圖6)則是靠兩只手掌的力度轉起來。有些陀螺需要用各種弦來帶動(如圖4),像《20世紀》捏住綠色塑料環(huán),拉動軟木塞,然后帶動整個陀螺旋轉。還有種陀螺的玩法類似疊羅漢的原理(如圖7)《雙陀螺》的玩法是轉動底下一個陀螺再轉動第二個陀螺并疊上去。阿明·柯布的陀螺大致分為這四種玩法。
二、陀螺——旋轉的力量
陀螺這個小玩具,在阿明·柯布的手里發(fā)生了改變,這種改變是廣度和深度的變化。廣度是阿明對傳統(tǒng)陀螺外形的再創(chuàng)造,用稀有或是這個時代特有的原材料創(chuàng)作出“玩”的藝術。深度是指阿明透過陀螺引發(fā)對人生哲學的思考。
阿明有一部分陀螺感覺是很西方經典的,非常精致的做工,一絲不茍地堅持用純手工制作,打磨的每一個細節(jié)都會花費一段時間,運用的材料也很考究。但我更愛用塑料、可樂瓶、收
集來的羽毛等制作出的陀螺??此撇辉趺淳碌耐勇?,卻意味深長。這更像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塑料、可樂、隔離電纜......都是20世紀的產物,但在這個世紀里司空見慣地存在著。當陀螺旋轉起來時,這個古老的玩具魔術般地將時間拉長,一直拉回到當下這個世界里。這就是阿明的陀螺,是美麗的玩具,玩味十足。它不僅可以供人玩耍,而且這陀螺“玩遍”了從傳統(tǒng)到了當代認識。
透過阿明的陀螺產生了另外的一些思考。當陀螺的轉動達到某個看上去“靜止”狀態(tài)時,但事實它依然在運動,這像是一種隱喻——某些時候你瞥見的只是安靜的表象,不代表什么都沒有發(fā)生。我們生活在一個旋轉的世界,地球在自轉,月球在繞著地球轉,行星繞著太陽轉....宇宙因為以太的力量旋轉。這世間的一切的來歷和變化,包括我們自身的存在,都是因為旋轉造成的。阿明說過:“這個時代,每件事,每個人都似乎不得不背負著莫大的使命感,如果他們不去滿足某些意圖或是去完成某項功能,便會被視為無用。但我們也得知道,那些看似安靜的事和人就像這只看似靜止的旋轉陀螺一樣,也有它自己的存在方式?!被蛟S阿明陀螺令人最著迷地方在于讓我們的思緒回到記憶中最美的時刻。旋轉令人發(fā)暈,暈得忘卻煩惱,忘卻時光。這是個美麗的迷幻劑。
參考文獻:
〔1〕《藝術的故事》【英】貢布里希著范景中譯廣西美術出版社 2008年4月第一版
〔2〕《工藝文化》柳宗悅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1年1月
〔3〕《當代藝術問答》浦捷著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 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