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李松蔚
如果一定要傳播有關(guān)抑郁癥的知識
文_李松蔚
一
一個基本的邏輯問題是:一個人自殺了,這個人生前曾被診斷患有抑郁癥(或者僅僅有過抑郁的表現(xiàn)),這兩樁事實放在一起,很容易讓人建立因果聯(lián)系:他是因為抑郁癥才自殺的。但,這只是一個猜測,未必是事實。如果不是為了特別的目的(例如司法),外人做這些猜測并沒有什么必要。
二
一旦一個人“因為抑郁癥”而自殺,其他人(通常是自認為“不抑郁”的那些人)就以一種沉痛而熱切的口吻,開始傳播關(guān)于抑郁癥的知識,這些知識包括:
1.抑郁癥是一種嚴重的疾??;
2.這種病治療難度大,好醫(yī)生又很少;
3.這種疾病讓人處于極度的身心痛苦中,作為“正常人”的你們無法理解;
4.不要跟病人講道理,他們很難被說服;
5.有時候病人看上去很開心,不要相信,這只是他們的偽裝;
6.病人有自殺傾向,你們要多關(guān)心他們。
三
上述說法,有很多是似是而非的。
另一方面,我認為這些分享雖然對于使大眾熟悉“抑郁癥”這個名詞有好處,但它把“抑郁癥患者”從大眾當(dāng)中劃分出去,變成了一個極端人群。被當(dāng)作病人的人,會從這些分享中得到溫暖和理解嗎?而自認為正常的人,會更容易與前者相處嗎?假定上述觀念真的深入人心,每個人—尤其是被當(dāng)作患者的人與他們身邊的人—就可以生活得更好一些嗎?我表示存疑。
四
綜上所述,這些關(guān)于抑郁癥的分享是不準確的、無益的,如果再加上對一些自媒體分享動機的私心揣測,這些內(nèi)容甚至是讓人有點不舒服的。
如果一定要傳播一些關(guān)于抑郁癥的知識,我建議傳播以下內(nèi)容:
1.“抑郁癥”是一個診斷標簽,除此之外它什么都不是。
2.目前,我們對于這種病的認識和治療的醫(yī)學(xué)手段都很有限,但不是什么辦法都沒有。有一些治療方案幫助很多人擺脫了這個診斷標簽,并且它們安全有效,副作用在可控的范圍內(nèi),不會形成藥物依賴,也不會讓人失憶或變成白癡。所以,一旦你懷疑或確信自己得了抑郁癥,首先試一試尋求醫(yī)學(xué)的幫助。
3.無論有沒有被診斷為“抑郁癥”,人和人都可以交流,溝通相互的情感和思想,就像無論有沒有被診斷為糖尿病,人和人都可以交流一樣。
4.在抑郁癥的診斷標準中,“自殺傾向”只是癥狀之一,并不意味著被診斷的人一定會有自殺傾向,更不意味著他們一定會自殺。
5.我們關(guān)心一個人,不應(yīng)該只是因為他/她可能有自殺傾向。
6.即使被診斷為抑郁癥的人,也有開心的時候(即使他們心里仍有悲傷),并不一定是強顏歡笑。在任何情況下,把別人的開心當(dāng)成“偽裝”,認定是一種(診斷標準上沒有的)癥狀,我認為都過于武斷,并且缺乏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