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輝
(安徽江淮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601)
變速箱殼體在壓鑄時常見的缺陷及應對方法
董 輝
(安徽江淮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601)
文章對變速箱殼體在壓鑄過程中常出現(xiàn)的缺陷進行分析介紹,并纖細分析闡述其應對方法。
變速箱殼體;壓鑄;缺陷;解決
10.16638 /j.cnki.1671-7988.2016.10.056
CLC NO.: U469.7 Document Code: A Article ID: 1671-7988 (2016)10-176-02
汽車工業(yè)的迅速發(fā)展,對零部件的設計和制造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集成、高性能、低成本是未來發(fā)展的趨勢。變速箱殼體是汽車自動變速箱所有部件中體積最大,結構最復雜的零部件,它自身集成了液壓油道結構、擋油結構、支撐包絡結構。這樣的優(yōu)點是使變速箱高度集成,減小整機體積。但是,由于結構復雜,壁厚變化大,導致產(chǎn)品制造困難,需要對壓鑄工藝過程進行研究和改進。
本文以某型號自動變速箱殼體為例,闡述和分析在壓鑄過程中出現(xiàn)的各種常見缺陷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
1.1 模具飛料
模具飛料在首次試模時較為常見,主要原因為機上配模不良,模具間存在間隙造成,如圖1所示。
解決方法是檢查壓鑄機與模具間的配合情況,修模或調(diào)整裝配后重新試模。如圖2為重新調(diào)整后的試模結果,模具飛料得以解決。
1.3 入料口表面拉裂
在壓鑄首次試模過程中,發(fā)現(xiàn)上端入料口處出現(xiàn)表面拉裂,如圖3所示。
入料口拉裂可能會造成拉裂位置深度貫穿,從而導致產(chǎn)品泄漏。其原因主要為局部壁厚變化較大,而且靠近內(nèi)澆口,收縮時受阻,在尖角位置形成應力,產(chǎn)生熱裂。
為解決該問題,將扣裂處的出模斜度由原來的1.5°增加為3°,更利于脫模;底部回轉處倒角由原來的R3增加為R5,增加了底部回轉處的導流效果;壓鑄前重點噴涂該處脫模劑,避免遺漏噴涂導致脫模不利。
按照以上方案實施改進后,入料口處拉裂問題得已解決。
1.4 入料口處冷隔、發(fā)黑
冷隔在壓鑄過程中是較為常見的缺陷模式,冷隔呈現(xiàn)裂紋狀縫隙,但縫隙帶有圓角的棱邊。冷隔缺陷大部分是由流頭凝固阻塞形成的。
如圖4所示,為某型號自動變速箱殼體出現(xiàn)入料口冷隔現(xiàn)象。
冷隔缺陷的解決措施主要為提高鋁液的充型能力,該處一方面增加排氣口來改善排氣,另一方面在滑塊內(nèi)側增加排水口來改善滑塊內(nèi)側排水。改進后該問題得以解決。
1.5 油道壁厚較厚處縮孔和縮松
縮孔孔壁表面粗糙,形狀不規(guī)則,通常出現(xiàn)在鑄件最后凝固的位置和熱節(jié)處??s松是在凝固后期,凝固區(qū)的液相被枝晶分割成一個個孤立的小熔池,小熔池在凝固時體積收縮無法得到補償而形成的。
如圖5所示為某型號自動變速箱殼體在首次試模時在油道孔下方壁厚較厚處出現(xiàn)較大縮孔。
解決方法是:①如圖6,增加輔助澆道,增加澆注量;②如圖7,在輔助澆道處增加導流筋,改善導流狀況。
按照以上措施實施后,縮孔狀況得以改善。
汽車壓鑄零部件結構復雜,技術要求高,產(chǎn)量大,在壓鑄過程中必須盡可能考慮全面,消除工藝過程中的不利影響點,提升殼體壓鑄質(zhì)量水平。
[1] 齊衛(wèi)東. 壓鑄工藝與模具設計[M]. 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2] 周海軍等. 壓鑄鋁合金汽車油底殼缺陷分析與工藝改進[J]. 熱加工工藝,2013年4月第42卷第7期,58-59.
Gearbox shell in the die casting and deal with the defect in the common method
Dong Hui
(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Co., LTD., Anhui Hefei 230601 )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defects of transmission in the process of die casting and analyses theirs solution in detail. Keywords: transmission housing; die casting; defect; solution
U469.7
A
1671-7988(2016)10-176-02
董輝,男,就職于安徽江淮汽車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