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巖
計算題是化學學科的重要題型,物質的性質、物質之間的相互轉化等知識是計算題的基礎,化學方程式、離子方程式、化學物質之間的關系式等是計算的依據,化學方程式法、關系式法、極值法、守恒法、差量法、假設法等是計算的常用方法.在日常教學中發(fā)現(xiàn),學生做計算題有一定的困難,特別是有的計算題提供的信息并不是直接的,有一些需要經過分析才能發(fā)現(xiàn)的隱含條件,學生做起來感覺很吃力,當然,其中緣由是多方面的.如果學生的化學基礎知識比較牢固,加強對計算題的分析練習,就會逐步掌握計算的思路和方法.所謂的隱含條件,就是題目沒有直接給出的條件,是在文字中隱含的,通過挖掘可以發(fā)現(xiàn)的,并且有利于解題的條件.現(xiàn)就在硝酸教學中遇到的部分計算題,分析遇到有隱含條件的計算題的解題思路及常用方法.
一、題目中有隱含的反應
例1在含有n g HNO3的稀溶液中,加入m g Fe粉,充分反應后,F(xiàn)e全部溶解,放出的NO,已知有n/4 g HNO3被還原,則n∶m不可能是
A.4∶1B.2∶1C.3∶1D.9∶2
解題思路通過題目可知,是稀HNO3和Fe粉的反應,生成NO,F(xiàn)e全部溶解,所以Fe的氧化產物是未知的,該題中隱含著兩個化學反應,結果生成物有三種可能性.
①Fe+4HNO3(?。〧e(NO3)3+NO↑+2H2O
②3Fe+8HNO3(稀)3Fe(NO3)2+2NO↑+4H2O
生成物的三種可能包括:
根據反應①,參加反應的Fe和被還原的HNO3 物質的量之比為1∶1時只有Fe (NO3)3.根據氧化還原反應的實質是“得失電子守恒”,F(xiàn)e失去的電子為3m/56,
HNO3 得到的電子為n4×63,所以,n∶m=9∶2.
根據反應②,物質的量之比為3∶2時,只有Fe (NO3)2.
Fe失去的電子為2m/56, HNO3 得到的電子為n4×63,
所以,n∶m=3∶1.
介于1∶1和3∶2之間時,為Fe (NO3)3和Fe(NO3)2的混合物.n∶m的值應該介于9∶2和3∶1之間.
由此可知,不可能的是B.
二、題目中有隱含的等量關系
例2某稀HNO3 能與4.8 g銅恰好完全反應,同量的此稀硝酸在和鐵反應同樣生成NO時,最多耗鐵為
A.4.2 gB.0.075 molC.2.8 gD.0.05 mol
解題思路本題寥寥數筆看似簡單,其實隱含著一個重要的數量關系,而能否發(fā)現(xiàn)這個數量關系至關重要,發(fā)現(xiàn)了,就可以用最短的時間得出正確的答案,反之,則事倍而功半,甚至無功而返.那么,此題的關鍵是什么呢?兩個字——“最多”.鐵與稀硝酸反應,何時耗鐵最多呢?根據例1的反應②可知,是生成Fe(NO3)2時.已知,銅與稀硝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③3Cu+8HNO3(?。?Cu(NO3)2+2NO↑+4H2O,所以,銅和鐵與稀硝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完全相同,即,同量的硝酸消耗的鐵和銅的物質的量是相等的.
n(Fe)=n(Cu)=4.8 g64 g·mol-1=0.075 mol,
m(Fe)=0.075 mol×56 g·mol-1=4.2 g.
因此,正確答案是A、B.
三、題目中有隱含的守恒關系
例3一定量Fe和Fe2O3組成的混合物,投入到250 mL 2 mol·L-1的硝酸溶液中,反應完成后,生成1.12 L NO(標況),再向反應后的溶液中加入1 mol·L-1 NaOH溶液,要使溶液中的鐵元素完全沉淀下來,所加入的NaOH溶液的體積最少是
A. 450 mLB.500 mLC.400 mLD.不能確定
解題思路本題中物質之間能發(fā)生多個反應,使題目看起來很復雜,學生因此會感覺茫然,感覺無從下手.其實,通過硝酸和金屬的反應產物來看——硝酸鹽、一氧化氮和水,硝酸體現(xiàn)了兩個性質:酸性和強氧化性,分別以生成NO-3和NO表現(xiàn)出來,加入NaOH后,鐵元素完全沉淀下來,溶液中的溶質全是NaNO3 .由氮原子守恒,可知:
n(NaOH)=n(NO-3)=n(HNO3)-n(NO)
=0.250 L×2 mol·L-1-1.12 L22.4 L·mol-1=0.45 mol,
所以,V(NaOH溶液)=0.45 mol1 mol·L-1=0.45 L,
即450 mL.
因此,正確答案是A.
總之,有隱含條件的化學計算題是一類重要的題型,有的題難度較大.做好這一類題,學生一定要掌握牢固的基礎知識、多種計算方法和準確的計算能力,更為重要的是一定注重培養(yǎng)分析題目并且從中挖掘出有用的隱含條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