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軍
提問幾乎是化學學科在課堂教學中的必備教學步驟,它能夠體現出一個教師的教育水平和課堂控制力,是推進教學活動取得成功的助推器.本文結合化學課堂教學的一些實例,先是介紹提問要遵守的幾點原則,然后再舉例說明了提問的具體策略.
問題是開啟人們心智的一把鑰匙,因此,提問是教學活動過程中一種十分常見的教學技巧.化學課堂上,提問自然也就成為了不可或缺的教學環(huán)節(jié).然而,作為一種教學技巧,要想保證提問活動的科學有效,使用的過程中自然要掌握一定的方式方法.
一、提問要遵循的幾大基本原則
1.全體性原則
提問是教師所實施的一種教學行為,學生是教師實施教學活動的對象,因此,與所有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一樣,在提問的過程針對每個學習對象,即學生都擁有平等的機會.一些教師進行課堂提問的時候,總是青睞少數幾個學生,提問對象總是在那么幾個學生中轉來轉去,長期下來,導致一些很少甚至從不會被提問的學生,在教師進行提問的時候置若罔聞,事不關己,完全從教學環(huán)境中脫離了出來,這樣自然會使得教學活動有失公允.為此,教師在提問的時候一定要遵循全體性的原則,讓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自己是作為潛在的提問對象,這樣一來,提問的一系列作用就能作用于所有學生的身上,從而保證提問作用的發(fā)揮.
2.個體性原則
雖然我們強調提問過程中要面向全體,但并不意味中提問過程中要抹殺掉個體的個性.我們知道,學生由于知識水平、思維能力等多方面的不同,使得每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有不同的表現力和吸收力,在一個幾十人的班級中,如果教師的提問忽視了學生的個體性,提問過程中不按照學生實際出發(fā),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感受和效果.因此,在兼顧全體的前提下,教師的提問一定要有的放矢,根據實際情況設計問題,在實施過程中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調整提問策略.例如,教師在提問某一個學生時,當該學生一時半會兒沒有給出正確的回答,教師可以根據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境,嘗試著調整提問的角度或降低提問的難度,比起直接轉向其他學生提問,這樣的方式在保護學生自尊心和自信心方面要更加有利.
3.漸進性原則
提問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要把握好漸次推進的提問原則.,這樣的提問策略與人們的思維順序是相一致的,因此,當教師在提問的時候,最好按照學生的思維規(guī)律,從較為簡易的問題和現象入手,然后層層推進,漸入深境,最終獲得問題的本質內容.這樣的提問方式不僅利于學生掌握較為深層次的知識,同時,也是對學生思維能力的一種有效的訓練過程.
4.反饋性原則
課堂教學中提問的一大重要功能就是在教師和學生之間實現信息互換,而信息互換的目的則是希望從對方獲取到有價值的反饋信息,根據反饋來對自己的教與學的行為進行反思,從而達到優(yōu)化教學行為的目的.因此,在提問的過程中,一定要遵循反饋性的原則,這樣一來,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能擁有更多的進步空間.
二、提問過程中要注意的幾點技巧
1.問題要具有啟發(fā)性
課堂上的提問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啟動學生的思考行為,因此,在提問的時候,要盡量摒棄那些是非性的選擇性問題,最好選擇一些需要思考和探究的問題,使得所提的問題具有較強的啟發(fā)大腦的作用,從而讓提問在課堂上更好的發(fā)揮功能.例如,我在給學生講“電解質溶液的性質”時,就給學生提了這樣一個問題;“回憶一下,體檢的時候,醫(yī)生在給你們做心電圖的時候,會在皮膚上擦一些液體,現在給你們兩個選項,一個是氯化[HJ0.95mm]鈉溶液,一個是酒精溶液,你們覺得會是哪一種溶液?”問題提出以后,很快就有學生回答:“應該是氯化鈉溶液,雖然酒精和氯化鈉溶液都有消毒的作用,但相比而言,酒精溶液容易揮發(fā),因此,氯化鈉溶液更合理.”聽著該學生似乎非常合理的解釋,班級中很多同學都表現了認同.我意識到學生的思維點出現了偏差,為了幫助學生導回正確的思路,我又一次給了一些引導:“做心電圖的時候,身上一定要綁著儀器,這些儀器可以起到什么作用?”經過我這樣一點撥,很快就有學生想到了電流是做心電圖的重要條件,于是就有學生得出了結論:氯化鈉具有電解質的性質.以上的提問案例之所以取得成功,顯然是建立在問題本身的啟發(fā)性上,在整個過程中,教師只需稍加引導,學生就能順利進入正確的軌道.
2.關注新舊知識的連接點進行提問
學習的過程中新舊知識的銜接處往往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學習起點.高中階段,學生每一次接觸新的知識點幾乎都是以學習過的舊的知識為依據的,因此,以舊知識為起點進行新知識的探究,是學生學習新知識的一個最主要的手段,如果教師能夠在新舊知識點的銜接處設置一些問題,用于推動學生的遷移行為,這對學生更好更快的領悟新知識會有顯著的幫助.例如,我在給學生講“電解質的電離”這部分的內容時,就在課堂上給學生做了一個演示實驗:將KNO3、HCl、酒精、NaOH、蔗糖溶液分別放入導電裝置,在接通電源以后,學生很快發(fā)現, KNO3、HCl 、NaOH溶液中的燈泡是亮的,而酒精和蔗糖溶液中的燈泡卻不亮.觀察到這個現象以后,我開始提問:“為什么金屬銅能夠導電?”“因為他們有自由移動的電子”學生很快給出答案.“那以上三種燈泡亮的溶液中有沒有自由移動的電子呢?”聽到教師這樣一問,學生很快意識到自己的思路存在問題,需要在頭腦中填補新的知識才能解決這個問題.就這樣,新舊知識自然的轉換開來,在問題的引導下,學生開始了“溫故而知新”的學習過程.這種以舊知識的點播提問為方法的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更好的構架新舊知識之間的連接點,有利于學生形成更加整體化的知識結構,從而提高學生的知識掌握水平.
3.提問要富含趣味性
課堂教學中,提問也承擔了活躍課堂氣氛的重則.作為一種完全面向學生的教學技巧,讓學生喜愛并接受當然是這門教學技巧一個非常重要的目標了,只有學生對問題先產生興趣,才能更積極的投入思考中.因此,教師在課堂上的疑問一定要富含趣味性,注意對問題進行一些趣味性的包裝,這樣會讓提問的效果加倍.例如,我在給學生講“原電池原理”的時候,就把自己從網上看到的這樣一則有趣的小故事作為問題的外包裝講給學生聽:“有一位貴婦人因為車禍而掉了一顆牙,為了炫富顯闊,這位貴婦人要求牙醫(yī)給她鑲上一顆金牙.裝上了金牙以后,這位貴夫人到處顯擺,十分風光,然而,自此以后,她的身體卻不時地出現一些毛病,經常的失眠、頭痛,莫名的心情煩躁.雖然這位貴婦人到處尋醫(yī)問藥,但總是找不到病因,聽完這個故事,你們是否能夠幫這位貴婦人尋找到病因呢?”故事聽完后,學生自然知道答案就在本節(jié)課要講的內容中,于是,在一個問題的激勵下,學生在期待下進入了學習之中,并最終找出了答案.這種趣味橫生的問題調動起學生的興趣,而有了興趣作為動力,學習的效果自然不會差.
提問作為一種傳統(tǒng)的教學技能,它其中蘊含了非常多的技巧,作為教師,我們要善于把握和挖掘這些技巧,以有效的提問更好地優(yōu)化課堂教學質量,實現化學學科的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