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雯 張日昇(中華女子學院兒童發(fā)展與教育學院,北京 100101)?。ū本煼洞髮W發(fā)展心理研究所,北京 100875)
父母婚姻問題對子女心理成長的影響及表現——基于箱庭作品特征的視角*
張雯張日昇
(中華女子學院兒童發(fā)展與教育學院,北京100101)(北京師范大學發(fā)展心理研究所,北京100875)
基于初始箱庭作品的視角,考察父母婚姻問題對子女心理成長的影響及表現。采用實驗組VS對照組研究設計,對兩組共60名被試的初始箱庭作品進行數據分析。結果發(fā)現:與對照組大學生相比,實驗組大學生的箱庭作品在玩具選擇類別和數量、箱庭場景和主題、動沙方式和制作時間方面存在顯著差異。研究結論:初始箱庭作品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實驗組被試內心不夠豐富、防御性強、自我不夠穩(wěn)定、創(chuàng)傷感比較突出等心理特點。
婚姻不忠,箱庭作品特征,初始箱庭。
家庭是塑造人格的基本環(huán)境,很多相關研究表明,家庭中的各種構成因素會影響個體的人格特征和行為表現。而夫妻作為家庭的基本單位,其婚姻關系會對子女產生深遠的影響。家庭和睦更有利于子女的心身健康人格形成,而家庭不穩(wěn)定、父母離異會導致童年或青春期的子女缺乏安全感,在發(fā)育過程中逐步形成心理缺陷,使之人格成長出現相應的問題 (孟彬,張炳奎,林濤,2011)。來自中國統(tǒng)計年鑒 (2011)的結果表明,近二十多年來,我國的粗離婚率從1985年的0.44‰上升到2010年的2.00‰,逐漸遞增。2008年1月18日 《中國新聞周刊》根據調查問卷得出結論 “婚外戀”成了頭號婚姻殺手。以北京地區(qū)為例,海淀法院數據統(tǒng)計:2009年1月至2009年10月,2764件離婚案中,60%是因為 “第三者”而出現婚姻破裂?;橥鈶?,又稱為婚姻不忠 (marital infidelity),是指一對夫妻中的一方與第三方 (包括虛擬的或真實存在的),發(fā)生了短暫、持久的愛情或者性關系,并且這種關系的出現影響了夫妻正常的婚姻家庭生活 (張雯,李曉輝,2012)。
目前,國內關于婚姻不忠的研究更多的是從社會學的角度進行,比較少從心理學的角度來關注當事人及受害者的心理需要,以及問題背后可能隱藏的個性特征、人際關系、情感需要等心理問題。為數不多的心理學研究多采用個案研究范式以正在卷入 “婚外戀”行為的當事人或第三者,或懷疑配偶或證實配偶 “婚外戀”的受害者為對象進行研究,而忽視了另外一個重要的群體,即卷入 “婚外戀”家庭中的弱勢群體——子女或老人,他們往往以各種個體化的精神疾病的形式尋求專業(yè)咨詢和治療,來處理自身的情緒、認知、行為等心理問題 (張雯,李曉輝,2012)。有研究者發(fā)現父母關系的親密度對大學生婚戀觀的情感表達和對婚姻的期待有預測作用,父母關系的矛盾性對大學生婚戀觀的戀愛穩(wěn)定性也有預測作用 (李祖嫻,聶衍剛,田婧妤,2009)。此外,父母婚姻關系對大學生子女 (尤其是女性)在情緒穩(wěn)定性及社會適應性等方面發(fā)展有重要影響(王素然,嚴賀杰,2010),父母婚姻完整和諧的大學生的適應于焦慮因子得分低于在離散型家庭中長大的大學生 (凌四寶,楊東明,舒曼,2003)。
本研究通過海報招募成長中經歷了父母婚姻不忠的大學生,采用深入訪談、制作初始箱庭作品等方法收集研究數據,探討父母婚姻不忠給子女心理成長帶來的影響以及表現。本研究所涉及的婚姻不忠包括大學生的父母其中一方或雙方均發(fā)生過婚姻不忠行為,發(fā)生不忠的形式包含身體上的不忠及情感上的不忠。
2.1被試
實驗組:通過在大學校園中張貼海報以及網絡宣傳等形式,招募家庭經歷過婚姻不忠的、并且自愿參與研究的30名大學生 (不限男女)作為實驗組。
對照組:通過在大學校園中張貼海報以及網絡宣傳等形式,招募家庭未經歷過婚姻不忠的、自愿參與研究的大學生,并對其進行SCL-90的量表篩查,排除焦慮、抑郁、強迫等癥狀的大學生,選擇30名身心健康的大學生作為對照組。
被試具體信息如下,實驗組:男生7名,女生23名,參與者均為在校大學生,平均年齡21.43歲,其中有14名被試為其父親一方發(fā)生過婚姻不忠,9名被試為其母親一方發(fā)生過婚姻不忠,另外7名被試為其父母雙方均發(fā)生過婚姻不忠。對照組:男生9名,女生21名,參與者均為在校大學生,平均年齡20.68歲。上述60名學生均表示沒有過箱庭制作的體驗和治療的經歷。
2.2研究工具
沙箱:是尺寸為 57cm×72cm×7cm木質箱子,內側是藍色表示水,箱內裝有干凈的沙子。
玩具:包括人物類、動植物類、交通工具類、建筑類等。
相機、計時器、箱庭的記錄表格等。
2.3研究程序
實驗組被試的啟動:實驗組被試先進行一小時左右的面談,采用半結構訪談形式,圍繞三個問題展開:①家庭中曾發(fā)生的婚姻不忠事件的具體情況;②該事件發(fā)生后給家庭帶來的影響;③該事件發(fā)生后對自己各方面成長的影響。訪談的目的有兩個:一是為理解被試箱庭作品提供信息;二是啟動被試的對婚姻不忠事件的心理反應??紤]到咨詢的倫理及被試的情感需要,訪談者與箱庭陪伴者為同一人。征得被試許可后,對訪談過程進行錄音,在訪談結束后邀請被試制作個體箱庭。
制作初始箱庭步驟如下:
感受沙子,指導語: “請把手放在沙子上,感受沙子的質地、溫度、觸感”。
制作箱庭作品,指導語:“這里有一個沙箱和許多玩具,請你用它們做個什么,想怎么做都可以”。治療者不給予任何指導,治療者陪伴在一旁,對制作過程做簡單記錄。
體驗作品,指導語: “請你用心理解自己創(chuàng)造的內心世界,體驗這個世界給你的感受”。
對話交流,治療者與來訪者就箱庭作品進行對話,了解有關作品和心理狀態(tài)的信息。如 “請說說你的箱庭故事吧”或 “給你的作品起個名字吧”。
拆除作品,對箱庭作品拍照存檔后,請來訪者拆除作品。
3.1箱庭特征維度界定
對初始箱庭作品的分析,在參照前人有關箱庭特征研究使用的分析維度的基礎上 (張雯,張日昇,姜智玲,2011;杜玉春,張日昇,2011;徐潔,張日昇,陳順森,張雯,2011;孫菲菲,張日昇,徐潔,2008;張雯,張日昇,2013),結合張日昇關于 “大學生箱庭作品特征”的研究結果 (張日昇,2006),將本研究的分析維度界定如下:
①玩具使用的數量和類型:其中數量子維度包括:有生命物和無生命物;類型子維度包括:人物類;動物類;植物類;交通工具類;建筑物類;家居類;自然類;連接物和障礙物。
②箱庭作品的場景和主題:場景子維度包括:工作場景;生活場景;非現實場景。主題子維度包括:創(chuàng)傷主題和治愈主題;創(chuàng)傷主題的呈現形式包括:混亂 (隨便、無組織的玩具擺放);空乏 (使用極少玩具或玩具缺乏能量和生命感);分裂 (作品各個部分之間鼓勵或者分離);限制 (玩具陷入困境或被關押);忽視 (孤立或者失去可支援的能量);俯臥 (玩具被有意擺成傾斜或墜落);受傷(玩具角色已經或正在受到傷害);威脅 (呈現險惡的或者可怕的事件);妨礙 (新的成長和發(fā)展的可能性遭到妨礙);隱藏 (玩具被埋沒或隱藏在其他玩具后面)。治愈主題的呈現形式包括:連接 (玩具間連接或者結合);旅程 (沿著小路或圍繞中心的運動);能量 (呈現活力、生氣和運動);深入(呈現深層的探索或發(fā)現);培育 (為成長和發(fā)展提供滋養(yǎng)或幫助);變化 (創(chuàng)造性的使用沙和玩具);靈性 (出現宗教和精神的象征);誕生 (新生命的出現);居中 (中心出現協(xié)調、平衡與和諧狀態(tài));整合 (呈現有組織的結構整體性的情境)。
③沙的使用的頻次及方式:動沙方式子維度包括:不碰沙;用工具動沙;用手動沙但無形狀;用手隨意弄出形狀;仔細用手塑型。沙的塑形子維度包括:沙畫;挖沙做水;堆沙做山;其他。
④自我像的表現及方式:子維度包括:無自我像;替代性自我像;真實自我像。
⑤箱庭制作的時間。
3.2箱庭特征維度結果
3.2.1玩具使用的數量和類型
按照玩具使用類型子維度統(tǒng)計實驗組、對照組被試在每個子維度上的使用數目,分別進行獨立組t檢驗,結果顯示,兩組在玩具總數、有生命的玩數、植物類、交通類、家居建筑類、連接物類以及障礙物類的使用數目在統(tǒng)計上存在顯著差異。其中,在玩具總數、有生命玩具數、家居類數、連接物數方面實驗組少于對照組,另外在無生命玩具數和障礙物數上實驗組多于對照組,其他類型差異不明顯。
表1 不同數量和類型玩具使用數目的獨立組t檢驗 (M±SD)
圖1為一個實驗組被試的箱庭作品,有生命玩具、植物和連接物都比較少,交通類玩具比較多。圖2為一個對照組被試的箱庭作品,連接物和有生命玩具比較多。
圖1 一名實驗組被試的箱庭作品:一觸即發(fā)
圖2 一名對照組被試的箱庭作品:我的故鄉(xiāng)
3.2.2箱庭作品的場景和主題
從作品場景來看,實驗組和對照組在工作場景和非現實場景方面存在顯著差異。具體來說,對照組被試多呈現的是工作和家庭的場景,以描述現實生活場景和對未來生活的期盼為主。而實驗組的箱庭作品多呈現出非現實場景,以精神寄托和自我探索為主。從箱庭主題來看,對照組多呈現治愈主題,在箱庭中表現出深入、連接、誕生、整合等主題。而實驗組多呈現創(chuàng)傷主題,多表現出混亂、分裂、受傷、妨礙等主題。少數被試只是將自己喜歡的玩具羅列在沙箱之中,無法進行箱庭命名,作品也沒有呈現出明顯的主題。
表2 箱庭作品的主題和場景的獨立組χ2檢驗
圖3是一名實驗組被試的作品,呈現出分裂、限制、孤立等創(chuàng)傷主題。圖4是一名對照組被試的作品,呈現出能量、培育、誕生等治愈主題。
圖3 一名實驗組被試的箱庭作品:隔離
圖4 一名對照組被試的箱庭作品:大豐收
3.2.3沙的使用頻次和方式
在沙子的表現方式上,研究發(fā)現:對照組中大部分被試會選擇挖沙做水或堆沙做山,并且交叉選擇的被試比較多。而實驗組中動沙的被試通常只使用一種表現方式,比較多的是挖沙做水,也有個被試選擇挖沙做路,其中 “挖沙做水”和 “堆沙做山”兩個維度的卡方檢驗有顯著性差異。通過兩個組對沙子使用方式上的比較也可以看出,總的來說實驗組創(chuàng)造性、認真塑沙的次數比較少,對沙子的隨意性比較大。
表3 沙的使用方式和沙的塑形的獨立組χ2檢驗
3.2.4自我像的表現及方式
圖5 一個實驗組被試的箱庭作品:無題
圖6 一個對照組被試的箱庭作品:渡假
3.2.5箱庭制作的時間
在箱庭制作時間上,二者表現出顯著的差異性,實驗組被試制作箱庭作品的時間顯著低于對照組被試。
表4 箱庭制作時間統(tǒng)計表 (單位:分鐘)
3.3訪談資料結果
對30名實驗組被試的訪談錄音進行轉錄,再對轉錄后的文本進行質性分析??紤]到篇幅所限,本研究中只呈現分析后的部分結果,即對個體自身心理成長的影響及表現。具體的編碼流程、分析步驟以及詳細的文本資料將在另一篇研究報告中闡述。
幾乎所有的被試都認為,家庭中發(fā)生過不忠事件對自己的心理還是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但具體表現有所不同,包括以下幾種:①與同齡人相比,過早的開始確立戀愛關系;②在戀愛關系中,安全感很差,表現為對伴侶多疑、反復分手/復合、對未來充滿擔憂、自卑;③可以戀愛,但對婚姻有恐懼;④建立親密關系有困難,包括愛情和友情;⑤維系長時間的戀愛關系有困難;⑤對 “背叛感”反應強烈,輻射在生活的很多方面;⑥渴望迫切擁有自己的小家庭,拒絕與原生家庭深入的聯(lián)結;⑦害怕孤獨,但又經常獨自一人;⑧生活中經常體驗到“流浪感”,容易情緒化。
4.1箱庭作品中玩具使用和場景
我在辦公室門口往里看了一眼,只有一個有些年紀的老太太帶著老花鏡正在看作業(yè)。我想她應該就是馬老師了,可是我卻有些膽怯了。突然之間,我感覺到我們之間的聯(lián)系比大雨里同拼一輛出租車還淡薄。
玩具是來訪者意識和無意識心象的表現和象征語言,數量的多寡在某種程度上能反映出來訪者內心的豐富程度,在一次箱庭作品中使用過多或過少的玩具可能反映出來訪者不同的心理問題 (張雯等,2011)。本研究發(fā)現,相對于對照組,實驗組被試在制作箱庭時使用的玩具數量總數比較少,其中,在有生命玩具數、家居類數、連接物數方面實驗組顯著少于對照組,但在障礙物數上實驗組顯著多于對照組,并且實驗組箱庭作品場景散亂,玩具多無組織地散放在沙箱之中。
對于成長于婚姻不忠家庭大學生來說,家庭所遭遇的背叛和不幸給自己的成長帶來了陰影,內在世界不夠積極、豐滿、有安全感,更多感受到的是消極的情緒體驗,因而個體所能駕馭的玩具類型和數量都非常有限。障礙物的過多使用暗示了他們在人際關系中的各種問題,防御性較強,連通性差,自我設阻的行為較多,從而帶來更多挫折的關系體驗?;靵y的箱庭場景往往是來訪者內心情緒的表達或問題的展現,也可能是內心沖突對抗的表現。實驗組被試比對照組被試呈現出更多混亂的箱庭場景,暗示了他們可能有著更多的發(fā)展局限和混亂的心理內容。
4.2箱庭作品中的主題
箱庭作品的主題是對作品所表現出的象征性意義的總括,反映來訪者內在心路歷程的變化 (申荷永,高嵐,2004)。本研究發(fā)現,實驗組被試在初始箱庭中多出現創(chuàng)傷主題,特別是在混亂、忽視、倒置和攻擊等方面?;靵y多表現為分散與分裂,非常隨意,事先沒有基本的規(guī)劃,物品形狀和規(guī)則不固定,在箱庭制作過程中相互之間缺少配合和支持,作品呈現混亂無序的場面。分裂在箱庭中表現為箱庭作品缺乏整體性,相互之間被隔開或缺乏聯(lián)系。倒置與正確放置是一種相反的動作,這也反映出制作者心理的失常。
國外關于婚姻不忠的研究發(fā)現,整體上來說,婚姻不忠的后果是負面的,婚姻不忠會引起家庭成員的痛苦,憤怒,脆弱感,情感上和人際上的混亂,背叛感,甚至是暴力傾向,焦慮,抑郁,自殺傾向和一些創(chuàng)傷后應激反應 (PTSD)(Atkins,Yi,&Baucom,2005)。本研究的訪談結果也發(fā)現,雖然不忠行為發(fā)生在父母身上,較之婚姻關系來說,親子關系是間接的受害者。但不少子女仍然強調,家庭中發(fā)生的不忠事件的經歷給自己帶來的創(chuàng)傷感很重。一部分原因是不忠事件發(fā)生后所帶來的家庭環(huán)境的巨變,不管最終父母選擇了離異還是和好,因為不忠產生的關系裂痕都沒有被真正的修復,家庭氛圍發(fā)生了巨大的改變,成長中所體驗到的窒息感、壓力感、逃離感、背叛感一直困擾著子女。另一部分是不忠事件對子女價值觀、感情觀的影響,對于正值青春期而目睹父母婚姻不忠對子女的影響更大。盡管接受訪談時,很多被試都已經成年,部分被試也有過戀愛經歷,但幾乎所有的被試都坦誠,自己當前對感情的態(tài)度受到了家庭中不忠事件的影響,只不過每個人受到的影響程度和表現出來的結果狀態(tài)有所不同。箱庭能引發(fā)未處理的過去創(chuàng)傷的無意識記憶 (Pearson&Wilson,2001),促進早期記憶的回溯,能引領個人進入重建和修復童年創(chuàng)傷的重要工作 (Kay&Barbara,2010)。因此,箱庭療法能很好地處理個體因為創(chuàng)傷經歷所帶來的各種心理問題 (張雯,張日昇,徐潔,2009;Xu,Zhang,&Zhang,2006)。
4.3箱庭作品中沙子的使用情況
箱庭中的沙子具有聯(lián)結、溝通意識與無意識的媒介作用,也是心像得以具體化的表達媒介,通過接觸沙子可以喚醒我們心中沉睡的原始沖動、夢想、本能 (陳順森,2013)。在箱庭治療中,來訪者選用干沙還是濕沙,是否觸碰沙子,是否使用沙子塑形,接觸沙子時是否有情感的喚起等都有不同的意義。不愿意接觸沙子意味著來自無意識的害怕,對沙子仔細塑形或隨意制作能看出來訪者的意志力、目的性、緊張或放松 (Kalff,2007)。塑造沙子者能夠使用其內部創(chuàng)造性資源來適應環(huán)境,因此,愿意使用沙子來塑造和建構箱庭世界是其心理成熟的標志,不愿意接觸沙子反映了個體與母親元素或自我的中心處于隔離狀態(tài) (Bowyer,1970)。
實驗組被試在初次面對沙子時顯得更為僵硬、呆板,甚至有些抗拒,這是個體回避與自身無意識的溝通和對話的表現。對于大多數實驗組被試來說,因為成長于婚姻不幸福的家庭中,父母的婚姻危機會加深其自身的不安全感。父母任何一方婚姻不忠行為給家庭帶來的沖擊、爭吵、隨時都有破碎可能的經驗,對其成長來說都是不愿觸及的創(chuàng)傷體驗。這類被試在日常生活中會更多地回避可能觸動無意識體驗的機會,防御性更強,更容易緊張,對關系也更為敏感。
父母婚姻不忠對其子女的心理成長有一定的影響,以初始箱庭特征作為視角,通過研究發(fā)現,與家庭中未經歷不忠事件的大學生相比,成長中經歷過父母婚姻不忠的大學生的初始箱庭作品在玩具使用類型、箱庭主題、動沙方式以及制作時間等方面都存在顯著差異。
陳順森.(2013).箱庭療法擺出心世界.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
杜玉春,張日昇.(2011).情感創(chuàng)傷青年的箱庭療法個案研究.心理與行為研究,9(3),219-224.
凌四寶,楊東明,舒曼.(2003).父母婚姻狀況對大學生人格影響的比較研究.華東交通大學學報,20(6),91-94.
李祖嫻,聶衍剛,田婧妤.(2009).對父母婚姻關系的知覺與大學生婚戀觀的相關研究.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17(3),270-273.
孟彬,張炳奎,林濤.(2011).父母婚姻狀況對子女人格和不良情緒的影響.中國民康醫(yī)學,56(50),2661-2662.
申荷永,高嵐.(2004).沙盤游戲:理論與實踐.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孫菲菲,張日昇,徐潔.(2008).對一名受虐男孩的箱庭治療.心理與行為研究,6(1),17-22.
王素然,嚴賀杰.(2010).父母婚姻關系與大學生子女人格相關研究.唐山師范學院學報,32(4),120-121.
徐潔,張日昇,陳順森,張雯.(2011).復雜哀傷喪親女孩的箱庭療法個案研究.心理與行為研究,9(2),109-114.
張日昇.(2006).箱庭療法.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張雯,李曉輝.(2012).在中國發(fā)展婚外戀心理治療模型的思考及探究.中華女子學院學報,(6),114-118.
張雯,張日昇.(2013).對一名社交恐怖癥青少年的箱庭治療個案研究.心理與行為研究,11(6),433-439.
張雯,張日昇,姜智玲.(2011).強迫癥狀大學生的箱庭作品特征研究.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19(4),553-557.
張雯,張日昇,徐潔.(2009).強迫思維女大學生的箱庭療法個案研究.心理科學,(4),886-890.
Atkins,D.C.,Yi,J,Baucom,D.H.,et al.(2005).Infidelity in couples seeking marital therapy.Journal of Family Psychology,19(3),470-473.
Bowyer,R.(1970).TheLowenfeldworldtechnique.London:Pergammon Press.
Kalff,M.(2007).Twenty points to be considered in the interpretation of a sandplay.Journal of Sandplay Therapy,16(2):17-35.
Kay,B.,&Barbara,M.(2010).sandplay-silent workshop of psyche.Nanjing:Jiangsu education press.
Pearson,M.,&Wilson,H.(2001).Sandplay and Symbol Work. Australia:Australian Council for Educational Research.
Xu,J.,Zhang,R.S.,&Zhang,W.(2007).Case study of sandplay therapy witha 11-year-old girl with selective mutism.Archives of Sandplay Therapy,(20),75-88.
The aim of the research is 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andplay productions of college students with Family Experience of Marital Infidelity,and to supply detailed and special information for sandplay therapy for them.Thirty participants in eash group of experimental and control group were asked to make initial sandplay and then analyzedby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research methods.Result showed as following:there were som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especially in the dimensions of numbers and categories of sandplay miniatures,sandtray scene and theme,types of touching sand and making time. This indicated that initial sandplay produc-tions could present mental problems and symptoms of college students with family experience of marital infidelity,such as barren inner world,high defensive,unstable self,and more traumatic experience.
The Influence of Marital Infidelity on Offspring's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and its Characteristics——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andplay Products by College Students with Family Experience of Marital Infidelity
Zhang Wen,Zhang Risheng
(School of Children′s Development&Education of China Women′s University,Beijing100101;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Institute of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Beijing100875)
marital infidelity,characteristics of sandplay productions,initial sandplay.
B844
2015-2-28
張日昇,E-mail:risheng@b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