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梅++徐凡翔++杜燕航++周素琴
【摘要】目的 分析垂體后葉素的主要不良反應與防治,并對有垂體后葉素禁忌癥情況下的用藥方案,為臨床合理用藥提供參考。方法 通過對一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咯血的治療,分析可能引起患者腹瀉的原因,并進行對癥處理。結果 根據國家藥品不良反應中心的關聯(lián)性評價,可初步判斷腹瀉是垂體后葉素引起的。結論 應用垂體后葉素治療咯血的不良反應較多,但有些可以聯(lián)合其他藥物或對癥處理預防的。對一些有垂體后葉素禁忌癥的患者,在應用該藥物時,可以加用血管擴張劑,兩者可以通過不同的作用機制而發(fā)揮到協(xié)同止血的作用,有利于減輕治療過程中的一系列不良反應。
【關鍵詞】咯血;肺心?。桓篂a
【中圖分類號】R5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6.17..02
咯血是指喉及喉部以下的呼吸道及肺任何部位的出血,經口腔咳出。主要分為三大類,分別是支氣管疾病咯血,肺部疾病咯血及血管疾病咯血[1]。垂體后葉素是用于中、大量咯血的有效藥物,但在應用中會出現一些不良反應,且使用該藥物有一些禁忌癥。本文就1例垂體后葉素引起的不良反應進行探討。
1 病例資料
1.1 一般資料
患者男,73歲,因“間斷咳嗽、氣短10年,加重伴痰中帶血1月余”入院?;颊?0年前無明顯誘因出現間斷咳嗽、咳白色泡沫痰,易咳出,伴活動后胸悶、氣短加重,休息后可緩解,無發(fā)熱盜汗、咯血、腹瀉等不適。期間每逢受涼感冒及秋冬季節(jié)上述癥狀加重,多次就診于當地社區(qū)醫(yī)院,診斷為“慢性支氣管炎”。期間患者上述癥狀進行性加重,活動耐力進行性下降。入院前3年,患者以“肺心病”收住入院,予以抗感染、化痰、利尿改善心功能對癥治療,癥狀緩解出院。入院前1月,因“感冒”后出現咳嗽、咳大量白色泡沫狀痰,易咳出,伴痰中帶血,伴活動后氣短加重,輕度體力活動不能耐受,伴納差、雙下肢水腫,自服藥物無緩解(藥物及劑量不詳)?;颊哂懈哐獕翰∈罚O(jiān)測血壓正常停服降壓藥。無特殊食物及藥物過敏史。入院查體:T 36.5℃,P 63次/分,R 20次/分,BP 120/56 mmHg。
神清,精神一般,口唇發(fā)紺,咽無充血。胸廓對稱無畸形,雙側呼吸動度一致,觸覺語音減弱,叩診雙下肺濁音,聽診雙下肺呼吸音低,可聞及干濕啰音。腹部平坦,未見胃腸型及蠕動波。輔助檢查:血常規(guī)示:白細胞3.8×109/L,中性比54%,淋巴比23%,PCT 0.096 ng/mL,血沉及C反應蛋白均正常。血鉀3.11 mmol/L。胸部CT示:1.雙肺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雙肺下葉間質纖維化并感染。2.雙側胸膜增厚。痰培養(yǎng)及結核菌涂片檢查結果陰性。入院診斷:1.慢性肺源性心臟病2.肺部感染。
1.2 診療過程
患者入院時有咳嗽咳痰、咯血及胸悶氣短癥狀,咯血量為10 ml/24 h左右。予以頭孢哌酮鈉他唑巴坦鈉抗感染
(2.25 g,每12 h/次),白眉蛇毒血凝酶止血(1 KU,1次/d),枸櫞酸鉀補鉀(1.45 g,3次/d),同時給予布地奈德抗炎(2 mg,2次/d)等對癥治療三天后,患者上述癥狀較前有所緩解,痰中帶有微量血絲,呈暗紅色。后患者因受涼上述癥狀明顯加重,咯血量為100 ml/24 h左右。隨即給予垂體后葉素(18 U,1次/d)聯(lián)合氨甲環(huán)酸(0.5 g,1次/d),并增加白眉蛇毒血凝酶止血(1 KU,2次/d),同時給予甲強龍(40 mg,1次/d)抗炎治療。在微量泵入垂體后葉素約10 min時,患者出現輕微腹痛,如廁大便呈水樣便,未予以重視,繼續(xù)使用該藥物約40 min內,患者共腹瀉3次,遂停藥,停藥后20 min內,腹瀉1次。入院第6日患者咯血量為150 ml/24 h左右,考慮到咯血較為嚴重,介入科會診后不建議手術,升級抗生素為亞胺培南西司他丁鈉抗感染(1 g,每8 h/次),并繼續(xù)使用垂體后葉素(18 U,3次/d),患者當日腹瀉10余次。給予患者補液補鈉,并口服蒙脫石散止瀉。入院第7日患者咯血量為50 ml/24 h,停用垂體后葉素,患者當日腹瀉2次均呈水樣便。第8日患者咯血量逐漸減少,咳嗽咳痰及胸悶氣短癥狀逐漸改善,于第10日復查電解質及血常規(guī)等未見異常,復查胸部DR示:雙肺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雙肺下葉間質纖維化?;颊卟∏楹棉D后于第12日出院。
2 分析與討論
2.1 腹瀉原因分析
垂體后葉素是從動物腦腺垂體中提取的水溶性成分,含兩種成分:催產素和加壓素。通過直接興奮肺血管平滑肌,促進肺小動脈及肺循環(huán)毛細血管收縮,從而減少肺血管容量,降低肺循環(huán)阻力,使血管破裂處血小板凝聚形成血栓而止血。該藥物是相關指南推薦中、大量咯血首選用藥,被譽為“內科止血鉗”[2-3]。
患者在使用垂體后葉素治療咯血的同時,應用了其他對癥治療的藥物,包括頭孢哌酮鈉他唑巴坦鈉等,但是發(fā)生腹瀉的時間與使用垂體后葉素的用藥時間有較為顯著的相關性,且在停藥后癥狀逐漸減輕,并在短時間內消失,根據垂體后葉素說明書中提到,該藥物能使冠狀血管等小動脈收縮,同時也能興奮腸胃平滑肌等,故可出現心悸、頭痛、血壓升高、腹痛等不良反應。根據國家藥品不良反應中心的關聯(lián)性評價,可初步判斷腹瀉是垂體后葉素的不良反應引起的。目前認為,發(fā)生消化系統(tǒng)(惡心、嘔吐及腹瀉等)不良反應的機制可能為該藥物收縮內臟血管,同時增加胃腸道平滑肌的收縮,從而使腸蠕動加快引起腹瀉[4]。
2.2 討論
垂體后葉素對于伴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高血壓、肺源性心臟病、心力衰竭及孕婦禁用。但當有上述基礎疾病的患者出現中、大量咯血時應如何選藥。
血管擴張劑有通過擴張肺血管,降低肺動脈壓,減少肺血流量的作用;同時減少體循環(huán)血管阻力,減少回心血量,肺內血液分流到四肢及內臟循環(huán)當中,起到“內放血”的作用。造成肺動脈和支氣管動脈壓力降低,達到止血目的。尤其適用于高血壓、冠心病、肺心病、心力衰竭及妊娠伴咯血等患者。臨床常用的藥物有:硝酸甘油、阿托品、酚妥拉明等。
在垂體后葉素基礎上加用血管擴張劑,兩者通過不同的作用機制發(fā)揮協(xié)同止血作用,有利于減輕治療過程中的一系列不良反應。多項系統(tǒng)性評價證實,血管擴張劑可擴張周圍血管與平滑肌的作用拮抗垂體后葉素收縮血管的作用,而垂體后葉素升高體循環(huán)血壓的作用又拮抗血管擴張劑的降壓作用,兩者合用起協(xié)同作用,從不同機制達到止血效果,不僅迅速,同時也減少了不良反應的發(fā)生[5-6]。
3 預防垂體后葉素不良反應的方法
應用垂體后葉素治療咯血的不良反應較多,但有些可以聯(lián)合其他藥物或對癥處理預防的,最為關鍵的是監(jiān)測患者生命體征及癥狀的變化,重視并發(fā)疾病產生的影響。下面就該藥物可能引起的不良反應,就預防方面做一總結:①應用血管擴張劑可以預防心血管相關的不良反應,且垂體后葉素聯(lián)合血管擴張劑具有協(xié)同止血的效果[7],②對出現消化道相關(腹痛、腹瀉等)的不良反應,可給予抑制胃腸道蠕動的藥物,并給予對癥處理的藥物,大部分可以緩解。③用藥過程中監(jiān)測到電解質紊亂者,可對癥補鈉(但在補充生理鹽水或高滲鹽水時應適當利尿),補鉀等的治療,并隨時監(jiān)測電解質水平④對于嚴重不良反應者,應立即停藥,并對癥處理治療。
4 結 語
通過本例患者的治療過程,我們總結出對于少量咯血可選用蛇毒血凝酶、氨甲苯酸等[8-9],對于中、大量咯血應選用垂體后葉素。應用垂體后葉素有禁忌癥患者,可給予血管擴張劑聯(lián)合用藥。若出現腹瀉或(和)電解質紊亂,可加強補充鈉鹽等對癥治療。
參考文獻
[1] 陳文彬.診斷學(第8版).(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家規(guī)劃教材)[M].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3.
[2] 成人支氣管擴張癥診治專家共識[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12.
[3] 肺結核診斷和治療指南[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0.
[4] 于為民,張福群.垂體后葉素治療大咯血的不良反應分析[C]//2005急危重癥論壇.2005.
[5] 李志軍.硝酸甘油、垂體后葉素及聯(lián)合治療大咯血療效對比[J].中國醫(yī)院藥學雜志,2006.
本文編輯:劉帥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