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崢龔正華
(1 張家港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江蘇 張家港 215600;2 張家港市中醫(yī)醫(yī)院,江蘇 張家港 215600)
尿素-黃芩霜治療分子靶向藥物相關性皮疹的療效觀察
黃 崢1龔正華2
(1 張家港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江蘇 張家港 215600;2 張家港市中醫(yī)醫(yī)院,江蘇 張家港 215600)
目的 觀察尿素霜、黃芩霜在治療肺癌患者服用分子靶向藥物后出現藥物相關性皮疹的療效。方法 選擇口服分子靶向藥物治療肺癌后出現皮疹的患者共70例,隨機分為2組,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治療,治療組在此基礎上聯(lián)合外用尿素-黃芩霜,觀察2周后兩組患者皮疹的臨床表現差異。結果 兩組患者在治療7 d和14 d后皮疹均有所好轉,治療組患者臨床痊愈率高于對照組,兩組有統(tǒng)計學差異。結論 尿素黃芩霜有助于治療肺癌患者治療分子靶向藥物相關性皮疹,臨床良好的護理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復。
尿素霜;黃芩霜;分子靶向藥物;皮疹
分子靶向藥物是指口服的選擇性表皮生長因子受體絡氨酸激酶抑制劑,廣泛用于肺癌的一線二線治療。目前臨床上最常用的分子靶向藥物有吉非替尼(易瑞沙)、厄洛替尼(特羅凱)等。由于本藥的藥理基礎為影響濾泡和濾泡間細胞表皮生長信號傳導通路,因此發(fā)生藥物相關性皮疹的不良反應較高。其皮疹的常見表現為丘疹樣膿皰疹,多發(fā)生在常暴露于陽光的部位,皮疹最重的時間大多出現在治療開始后1~2周[1]。筆者在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共觀察了70例口服分子靶向藥物后出現皮疹的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在基礎治療和護理的同時聯(lián)合使用尿素-黃芩霜外用,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療效,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本研究觀察對象來源為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張家港市中醫(yī)院肺病科、腫瘤病科就診的患者,患者入組標準:①患者有病理學證實的肺部腫瘤疾病。②患者具有服用分子靶向藥物的指證并在服藥后出現不同程度的皮疹。③患者皮疹可臨床確診為靶向藥物相關性皮炎,排除其他藥物過敏性皮炎、濕疹等其他皮膚病。④患者書面知情同意參加本項研究。共接納患者70例,其中男性43例,女性27例,平均年齡(58.6±24.5)歲,腫瘤分期均為Ⅲa期以上,體力狀態(tài)(PS)評分40~70分,入組時預期存活時間均>3個月,口服藥物種類中,吉非替尼37例,厄洛替尼35例,埃克替尼8例,根據患者入組次序,查閱隨機數字表奇偶將患者分為治療組(n=36例)和對照組(n=34例),兩組患者的一般情況經統(tǒng)計學檢驗無明顯差異。
1.2治療方法:兩組患者均按照相關文獻指導[2],結合患者皮疹的嚴重程度給予相應的治療和護理措施,治療組在此基礎上聯(lián)合使用本院自制尿素霜-黃芩霜外涂,具體方法如下:
1.2.1輕度皮疹:表現為皮膚干燥,發(fā)紅,隨即出現丘疹樣病損,通常出現于頭面部,尤其以口周三角區(qū)明顯。對照組不使用外用藥物,指導患者避免皮膚直接受到陽光照射,保持皮膚清潔,穿柔軟棉織品內衣,避免化纖織物刺激加重瘙癢。用溫水沐浴,沐浴后可使用化妝用品保濕乳霜如潤膚露以減輕皮膚干燥的癥狀。對照組使用尿素霜-黃芩霜1∶1混合乳膏每日3~4次局部外用,一般每處病灶單次用量2~4 g。
1.2.2中度皮疹:表現為丘疹樣病損范圍擴大,瘙癢疼痛癥狀明顯,影響日常活動。對照組可給予腎上腺皮質激素軟膏(如皮炎平)及抗生素軟膏(如莫匹羅星軟膏)外涂,同時口服抗組胺藥物(苯海拉明)等。對照組在此基礎上聯(lián)合使用尿素-黃芩霜1∶2混合乳膏,在皮疹處局部涂擦,每日4次,每處病灶單次用量4 g。
1.2.3重癥皮疹:表現為表現為全身嚴重、廣泛的丘疹或水皰樣皮損,嚴重時可出現毛孔增粗增大、皮膚剝脫、大量膿皰瘡形成。對照組除按照中度皮疹處理外,給予口服或靜滴抗生素預防感染治療,必要時使用全身糖皮質激素。治療組在此基礎上聯(lián)合使用尿素-黃芩霜1∶3混合乳膏,在皮疹處局部涂擦,每日4次,每處病灶單次用量4 g。
1.3評價方法
1.3.1皮膚不良反應分級按NCI-CTCAE(3.0版)評定[3],I級(輕度):范圍較局限(如丘疹膿胞型病變主要局限于頭面部和上軀干部),幾乎無主觀癥狀,對日常生活無影響,無繼發(fā)感染征象;Ⅱ級(中度):范圍較廣泛,主觀癥狀輕,無繼發(fā)感染征象;Ⅲ級(重度):范圍廣泛,主觀癥狀嚴重,對日常生活影響較大,有繼發(fā)感染的可能。Ⅳ級(極重度):廣泛表皮剝脫、潰瘍性或大泡性皮炎
1.3.2臨床療效判定標準[4]:使用瘙癢性丘疹性皮疹(PPE)臨床表現量化表測量并計算積分,其中皮損嚴重程度采用SCORAD標準分級(包括紅斑,丘疹結節(jié),表皮剝脫,苔蘚化)和積分,皮損面積和瘙癢程度采用EASI標準分級和積分。以尼莫地平法評價皮膚癥狀改善情況,具體標準如下,治愈:皮損積分減少≥90%;顯效:皮損積分減少≥70%;有效:皮損積分減少≥30%;無效:皮損積分減少<30%。
1.4統(tǒng)計學處理:所有數據錄入SPSS17.0統(tǒng)計軟件,計數資料采取χ2檢驗,計量資料采取t檢驗,以P<0.05作為具有統(tǒng)計學有差異。
2.1兩組患者皮膚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的對比:治療組中藥物相關性皮疹I級(輕度)14例,Ⅱ級(中度)15例,Ⅲ級(重度)5例,對照組中I級13例,Ⅱ級17例,Ⅲ級6例,兩組內均無Ⅳ級皮疹病例。兩組患者皮疹嚴重程度分級無差異,具有可比性。
2.2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的對比:在藥物治療第7天和第14天分別按照診斷標準進行評估患者臨床療效。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皮疹臨床療效評價
3.1分子靶向藥物相關性皮疹又稱EGFR-TKI相關性皮疹,發(fā)病率在67%~88%,是此類藥物最主要的臨床不良反應。中醫(yī)認為屬于“藥毒”、“藥毒疹”等范疇,為稟賦不足,藥毒內侵所致?!端貑枴た日摗罚骸捌っ?,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氣,邪氣以從其合也?!薄端貑枴そ浢}別論》:“肺朝百脈,輸精與皮毛”。《諸病源候論》指出:“凡藥物云有毒,當有大毒者,皆能變亂,與人為害,也能殺人?!惫识静〉陌l(fā)生是由于患者素體稟性不耐,血熱內蘊,復因感受藥物特殊之毒,導致風、濕、熱毒之邪外達肌腠為患,甚者可熱毒化火,燔營灼血,內攻臟腑,久則導致耗傷陰液,陽無所附,浮越于外,病重而危殆[5]。其本質是因臟腑虧虛、氣血津液暗耗而邪毒殘留,內不穩(wěn)則外不固,外邪乘虛人侵,與外泛之藥毒相合,客于皮毛肌表,使皮毛失養(yǎng)、氣血失和,發(fā)為藥疹,其本質是本虛在內而毒邪結聚在外。嚴重的皮疹可能導致患者被迫停藥,因此研究如何更好地治療和預防這類皮疹有較大的臨床意義。
3.2筆者經研究發(fā)現使用尿素霜和黃芩霜混合乳膏外用治療此類皮疹,臨床療效較好。尿素霜的主要成分是由尿素、硅油、十八醇、單硬脂酸甘油脂、液狀石蠟、甘油、十二烷基硫酸鈉等組成,它含有的尿素可溶解角蛋白,增加蛋白質的水和作用,從而使角質軟化和溶解[6]。十八醇、十二烷基硫酸鈉有較強的滲透性,能深人角質層及皮膚的深層組織,而甘油又有潤滑皮膚、鎖住表皮水分的作用。黃芩霜為張家港市中醫(yī)醫(yī)院自制制劑,主要有效成分是黃芩水煎提取物和凡士林等。黃芩性寒味苦,歸肺、膽、脾、胃、大腸、小腸經,可攻逐邪熱,清泄肺胃、肝膽、大腸之熱[7],《神農本草經》記載黃芩“治諸熱,黃疸、腸辟,泄痢、逐水、下血閉、惡瘡、疽蝕、火瘍”?,F代藥理研究證實黃芩含有黃芩苷、黃芩素及其他黃酮類化合物,對多型變態(tài)反應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8],分子靶向藥物誘發(fā)的嚴重皮疹局部多伴有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微生物感染,黃芩霜中的黃芩苷被證實具有良好的抗金葡菌、綠膿桿菌等細菌活性。分子靶向藥物相關性皮疹的患者體質表現為風熱、濕熱、血熱、陰虛四種特點,其中以熱證為主者占90%以上[9],我們發(fā)現黃芩霜以其獨特的“清熱”功效,和尿素霜的“滋潤”作用相得益彰,和使用普通西藥外用制劑如皮炎平乳膏、莫匹羅星軟膏相比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我們在實踐中還發(fā)現根據患者的皮疹嚴重程度調整尿素霜和黃芩霜的配比,可取的更好臨床療效。
[1] Shepherd FA,Rodrigues J,Ciuleanu T,et a1.Erlotinib in previously treat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J].N Engl J Med,2005,353(2):l23-132.
[2] 陳振東,麗佳,吳秀偉,等.表皮生長因子受體抑制劑引起的皮膚毒性:診斷與處理[J].癌癥進展,2007,5(6):567-571.
[3] 王潔.重視表皮生長因子受體抑制劑相關皮膚副反應[J].中國醫(yī)學論壇報,2008,11(4):10.
[4] 謝正,李鵬宇,蔣自強,等.中藥治療艾滋病相關瘙癢性丘疹性皮疹26例[J].中國中醫(y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2,10(23):10-12.
[5] 郭鵬,王荔源.特羅凱相關藥物性皮疹肺癌患者的中醫(yī)體質因素特點分析[J].內蒙古中醫(yī)藥,2012,31(4):141-142.
[6] 杜偉奇,施秀芳.尿素霜的制備與臨床應用[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05,19(2):102.
[7]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S].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10:282-283.
[8] 王孟華,曲瑋,梁敬鈺.黃芩的研究進展[J].海峽藥學,2013,25(9):6-13.
[9] 梁翠微,楊兵,杜均祥,等.吉非替尼相關皮疹的中醫(yī)辨證論治[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1,6(16):22-23.
R758.25
B
1671-8194(2016)28-009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