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彬玲
錯別字,顧名思義,寫錯了別的字而形成的另外非正確的那個字。作為語文老師,司空見慣了錯別字,很多老師都是搖搖頭嘆口氣說:沒救了,現(xiàn)在的孩子識字量太少了?,F(xiàn)在的孩子真的是因為識字量太少了才導致錯別字層出不窮么?我想有可能這只是一小部分的原因。綜合所有的一些因素,我就此來談談我自己的一些看法。
識字量少跟孩子的閱讀量有關(guān)系。現(xiàn)在的初中生每天花在看書上的時間可以細數(shù)出來,白天上課,晚上做好作業(yè),洗漱一下,時間已經(jīng)接近十點了。很多初中生住宿就需要熄燈睡覺了,因而能在睡前拿本書起來看一下的時間少的可憐,甚至沒有。可想而知,五天在學校的生活都是周而復始,自然看書的時間就少。
放眼當今,能擠時間來讀書的學生太少,這也就導致孩子們的閱讀量越來越少,識字量也就相應地減少了。有人可能會說,除了五天的學習時間,周末的兩天時間也是一個能增加閱讀量的最佳時間。但是根據(jù)大多數(shù)學生的反應,他們周末兩天首先要睡懶覺。再來他們偶爾出去和同學聯(lián)絡感情,一個下午就很快過了。晚上繼續(xù)忙著其他事,等到周日晚上再來趕作業(yè),根本沒有時間看書。
是什么導致了學生沒有時間閱讀而錯別字滋生呢?除了學生不會擠時間來讀書之外,學業(yè)負擔重也成了許多學生、老師們的常用理由。但是學業(yè)真的重么?我們從十幾年前喊出的減負口號,減到現(xiàn)在有何成效么?照學生現(xiàn)在的學習來看,我覺得學業(yè)肯定要多少有點負擔的。還有一點,學業(yè)負擔真的重么?只要學生上課認真聽講,努力消化老師的課堂知識,提高效率,在課后用練習稍微鞏固一下,我想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這學業(yè)還是駕馭得很輕松的。可是很多學生上課不認真聽,下課需要花更多的時間來補,這樣的惡性循環(huán)不在少數(shù)。因而導致家長看孩子讀的那么辛苦,都心疼孩子們的辛苦,周末兩天就放任孩子盡情玩的心理還蠻多的。
常說孩子的閱讀量少,可細問孩子的父母的閱讀量,就會發(fā)現(xiàn)學生和家長的閱讀量是成正比的。常說孩子成長的環(huán)境特別重要,這是因為父母起到言傳身教的重要作用。父母在平時都會捧書而讀,孩子在這樣的氛圍下也會受到熏陶,閱讀量也就會跟著上升了。而在當今的社會,快餐式的閱讀、五花八門的各種劇、層出不窮的游戲,分散著家長和孩子們的各種注意力。營造讀書的氛圍,這不僅僅在學校需要,家庭里面也尤為重要。只有孩子們的學習氛圍營造得好,閱讀量大,識字就會更多,那么錯別字就相對減少了。
社會的導向,是國家正能量的傳遞。例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二十四個字的宣傳,都是用文字寫在題板上,向社會傳遞著。這讓人們抬頭隨處可見的字可不少,路牌導航、國家正能量傳遞、地方的政策、地方大名、風景名勝區(qū)指示等等,這些字幾乎沒有所謂的錯字,能給大部分人一些導向。但還有一個常令人莞爾的廣告語,宣傳產(chǎn)品的口號,能讓許多人產(chǎn)生購買產(chǎn)品的欲望。但是對于大部分還處于學習階段的孩子們來說,被順口順耳的廣告語繞進去,他腦中所產(chǎn)生的認知也就被潛移默化的影響。比如孩子們?nèi)粘W钕矚g的自行車廣告:山地車廣告:“騎”樂無窮( 其樂無窮 )等,這種錯字給學生的認知在一定程度上帶來了迷惑,受到影響的他們在學習時也就可能受到廣告形近字的影響,進而錯別字產(chǎn)生的幾率就大了。
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是可以教導學生識別一些問題?踢皮球似的把所有的問題全推到老師身上,常言道: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這傳道授業(yè)的過程中不可能面面俱到,最重要的還是需要學生從課外獲取更多的閱讀來加以補充。歸根結(jié)底,還是閱讀量在這一個過程中起到關(guān)鍵性的作用。有人常會把錯別字用罰寫來避免問題,但是在下一次,他錯的是其他的字,再繼續(xù)罰,這樣反復形成的是惡性循環(huán)。治標不治本,花更多的精力來跟學生耗,學生累,老師也累,可能還會引起一些學生的抵觸、反感,從而使孩子失去對寫字的興趣,讓他在下一次寫字時連下筆都不愿意。當然,有些學生可能有用,能在下次寫字時注意到自己寫錯別字的問題。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個個體,就是老師也不大可能將每一個人都打造成一模一樣的性格,更何況是常被人小看了的錯別字。
總而言之,是誰釋放了學生的錯別字呢?學業(yè)的負擔、家長的影響、社會的導向、學生本身的閱讀量都有影響。但根本原因還是學生自身是否能實實在在地拿起書來認認真真地閱讀,不斷地在閱讀中積累自己的閱讀量,認識更多的字。家庭有個良好的讀書氛圍的營造至關(guān)重要,多一些喜歡讀好書的家長,少一些以假亂真的套用成語的廣告。我想,錯別字的釋放會慢慢地降低它的頻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