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先慎
中圖分類號:I207.419 文獻標識碼:A
《青梅》是《聊齋志異》中篇幅最長的作品之一。小說的人物眾多,關(guān)系復(fù)雜,因此而構(gòu)成的情節(jié)也離奇多變,曲折生動。這又是一篇具有長篇小說的架構(gòu),而經(jīng)作者加以高度濃縮而成的一篇極其精練的短篇小說。
小說的女主人公青梅,是一個亦狐亦人的形象。但這亦狐亦人,并不像《聊齋志異》中其他的許多狐仙形象一樣,是從藝術(shù)形象創(chuàng)造的特質(zhì)來說的,就是說人物既有精怪的奇幻的一面,也有現(xiàn)實的普通人的一面。而青梅則主要是指她的血緣關(guān)系而言:她是人與狐交合而生的一個混血兒。小說的開頭就寫這個混血兒的來歷,與《聊齋志異》其他篇一開頭就從主人公本人落筆不同,這一篇是從青梅父母的相戀、結(jié)合寫起的。這是為了要寫青梅的性格,就先從她父母的性格寫起,寫出青梅的性格是從哪里來的。這個別具一格的開頭,只是全篇故事的一個鋪墊。但這個鋪墊不是一個輕描淡寫的簡單交代,而是一個自成首尾的栩栩如生的小故事,有情節(jié)、細節(jié)、對話,重要的是由此而寫出了人物的思想性格。對整篇小說的布局來說,這個開頭很像是一場大戲的序幕。待我們讀到篇末,知道了青梅思想性格的基因來源時,才體會到這個開頭設(shè)置的精妙和在塑造青梅形象中的重要意義。
小說的開頭這樣介紹青梅的父親程生:“性磊落,不為畛畦?!边@是說他為人胸懷坦蕩,不為禮法所拘束。接著就通過生動的細節(jié),寫他的曠達不羈和勇敢無畏:“一日,自外歸,緩其束帶,覺帶端沉沉,若有物墮。視之,無所見。宛轉(zhuǎn)間,有女子從衣后出,掠發(fā)微笑,麗絕。程疑其鬼。女曰:‘妾非鬼,狐也。程曰:‘倘得佳人,鬼且不懼,而況于狐!遂與狎。二年,生一女,小字青梅?!弊鳛槿说母赣H的性格,加上作為狐的母親的美麗、慧黠、直率、大方,這些都在后文的情節(jié)發(fā)展中,逐步地從青梅的思想性格中表現(xiàn)出來。
情節(jié)很快就出現(xiàn)了大的轉(zhuǎn)向。狐女叫程生不要另娶,答應(yīng)為他生一個男孩作為條件(狐仙也受到重男輕女世俗觀念的影響),但程生不顧狐女的勸阻另娶了王氏女。此后便發(fā)生了一系列影響到青梅命運的變故:狐女怒而棄青梅出走;不久程亦病卒;王氏別嫁。序幕中的人物很快就退場,主人公青梅便走向了舞臺的中心。一場情節(jié)起伏跌宕的悲喜劇的大幕,就此正式拉開。
青梅成了孤女,這是她坎坷命運的開始。她無奈寄食于堂叔家,而堂叔是一個放蕩無行的人,為了賺錢,就把她賣給了一個在家中等候放官的王進士。王進士喜歡青梅的聰慧,就用重金將她買來侍候他的女兒阿喜。這里一連出現(xiàn)了三個人物,真正重要的是王阿喜。這個故事,就主要以她和青梅兩個人為中心演繹到底。
這兩個人物的關(guān)系,有兩點值得注意:一是一主一婢,在身份地位上并不平等;二是雖然如此,但兩個人一開始就相互喜悅,后來竟情同姊妹。這種親近的關(guān)系,符合于今天的一個時尚用語“閨密”?!跋材晔模萑A絕代”,這是寫她的美,比之青梅的“貌韶秀”猶有過之。這里寫阿喜的美,在后文的情節(jié)發(fā)展中是有意義的;而對兩個人的關(guān)系來說,又還具有另外一層意義,就是這兩個親密的女友,不僅是品德相當(dāng),就是外貌也是相匹配的。這是寫兩人雖然身份地位不同,卻可以成為“閨密”的條件和原因。
作為一個婢女,小說首先寫青梅的“善候伺”,以七個字來作形容:“能以目聽,以眉語?!笔钦f她的靈心繡口高出常人。常人只可以眉目傳情,青梅卻還能通過眉目而善解人意。但明倫對“以目聽,以眉語”六個字大加贊揚,說:“寫‘善候二字,神妙直到秋毫顛,覺‘靈心慧眼等字,俱成糟粕?!边@樣的評價,蒲松齡當(dāng)?shù)闷?。從清人的注解得知,這六個字原是從古典中化出來的,但讀來卻渾然無跡,就像是從作者的心中筆下自然流出的一樣?!坝墒且患揖銘z愛之”,青梅“善候”是她招人喜愛的重要原因,但同時也表明,她遇到的是一家好心人。在后來的逆境中,青梅遇到的,也處處都是好心人。古今都一樣,社會再黑暗,還是好人多。
接著又出場一個重要人物張生。這又是一個好人,也是這個故事里的一個中心人物。值得注意的是,這個好人是由青梅發(fā)現(xiàn)和認定的,由此而引出一系列的矛盾糾葛,在這些矛盾糾葛中,青梅的眼光、心地和勇氣得到了十分生動的表現(xiàn)。這位張生有這樣幾個特點:“家屢貧,無恒產(chǎn),稅居王第。性純孝,制行不茍,又篤于學(xué)?!必?、孝、品行端正、讀書勤奮,其中又特別突出地寫他的孝行。視角取得很好,都是通過青梅的眼睛來寫的,著重寫了兩件事:一是她親見張生自己偷偷地咽糠喝粥,而讓母親享受肉食;二是父親生病,生活不能自理,張生“抱父而私”(伺候他便溺),不僅不怕臟,弄臟了衣服還盡量不讓父親看見。青梅見此“大異之”?!按螽悺倍郑姵銮嗝酚醒酃?,有思想。她重德,首先是以德取人。只有自己就有孝心、孝行的人,才會敏銳地觀察到并理解和高度評價這種行為。這里表面上看來是通過青梅來寫張生,實際的效果卻是同時又通過張生表現(xiàn)了青梅。下面小說圍繞著張生,著重表現(xiàn)青梅與阿喜的關(guān)系。她們的關(guān)系是主奴,又是朋友,朋友的真摯情誼超越了主奴的界限,沖破了主奴的隔閡,但又并沒有脫盡主奴關(guān)系的色彩。這一點,蒲松齡的描寫是把握得非常準確的。先是青梅幫助阿喜,是主動的,勇敢的,積極的;而后是阿喜又反過來幫助青梅,雖然同樣真誠,卻顯得比較被動、懦弱,甚至有些無可奈何。兩個人的性格有著明顯的區(qū)別。
青梅的不凡、不俗,更突出地表現(xiàn)在她從張家回來以后的所思、所為。她一回來就把所見告訴了阿喜,并且說:“吾家客,非常人也。娘子不欲得良匹則已,欲得良匹,張生其人也?!毖赞o語氣,充滿關(guān)切和信任,一點不像是婢女對主子說話,倒像是心心相印的朋友。更為難得的是,她本人也是一個未婚少女,而且身份和家境更接近于張生,要說論婚姻,她自己成功的把握更大。但她不是首先為自己謀劃未來,而是為主人之女謀劃未來。她先人后己,毫無私心。阿喜的反應(yīng)是“女恐父厭其貧”。這六個字含義豐富,既反映出父女之間的關(guān)系,也揭示出人物的性格。從中透露出的重要信息:一是,暗示出阿喜本人是有意于這位品德高尚的書生的;二是,阿喜深知父親的一貫思想是嫌貧愛富;三是阿喜的性格懦弱,雖然有自己的感情傾向,但對父親是心存畏懼,只能服從。這些豐富的含義,就預(yù)示了圍繞著這一婚姻事件,將產(chǎn)生多重復(fù)雜的矛盾沖突,由此而衍生出一系列曲折生動的情節(jié)。
她給阿喜出主意說:“不然,是在娘子?!币馑际?,一切看你的主意,父親的嫌貧愛富不必考慮。青梅雖是一個婢女,卻有眼光,有主見,有獨立的人格意識。進而她又具體地替阿喜謀劃:只要你本人愿意,我可以偷偷地去告訴對方,讓他們找一個媒人來說合,你母親一定會來跟你商量,只要你說同意,事情就算辦成了。她樂于成人之美,而且對事情謀劃、考慮得非常周到,年紀雖小,表現(xiàn)卻非常成熟老練。而阿喜卻缺少青梅那樣的膽識和勇氣,她內(nèi)心猶豫、疑慮,懼怕父親是一個方面,根本的原因還在于她自己。她內(nèi)心真正的顧慮是:“恐終貧為天下笑?!辈皇窍铀F(xiàn)在貧,是擔(dān)心他一輩子都不能脫貧致富而被人恥笑。作者對人物性格的刻畫,不是流于表面,而是開掘到人物的內(nèi)心深處。他將兩個人物對比起來描寫,一下子就顯示出在眼光和識見上的高低。遇到矛盾和困難,青梅助人之心不變,她激勵阿喜說:“妾自謂能相天下士,必?zé)o謬誤?!边@話說得自信果斷,擲地有聲。青梅不僅有見識、有眼光,而且有勇氣、有智慧,敢說敢為,勇于擔(dān)當(dāng)。她竟親自到張家去聯(lián)絡(luò)溝通,“往告張媼(張生的母親)”,張媼的反應(yīng)卻出人意料:“媼大驚,謂其言不祥?!崩先思铱紤]問題是很實在的,一個富家大室的閨秀,主動讓人找上門來要下嫁到貧苦人家,在她看來,這恐怕不是一個好兆頭。這一看似有悖于常情常理的反應(yīng),卻完全合乎人物的特定身份和思想性格:不是拒絕,是不敢高攀。文字如此精練,寫人物的思想性格,卻是如此深刻、準確,蒲松齡不愧為寫作短篇的高手。
接著是寫青梅的善言。她勸說張媼的一番話,表現(xiàn)出很高的智慧:“小姐聞公子而賢之也,妾故窺其意以為言。冰人往,我兩人袒焉,計合允遂??v其否也,于公子何辱乎?”這段話包含好了幾層意思。第一,小姐是慕公子之賢,并不計較窮和富;第二,是我觀察到她的真實意思才敢來告訴你的;第三,如果你們派媒人去說合,我和小姐兩人會從旁做工作,估計成功的把握比較大;第四,退一步說,即使事情不成,也不會丟你家公子的面子。說得有情有理,合乎邏輯,各種情況都估計到了,全面細致,滴水不漏。水到渠成的結(jié)果是:“媼曰:‘諾。”
賣花人侯氏代張家去說媒的過程,矛盾迭起,從中充分地展現(xiàn)了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聽說是貧窮的張家想要娶自家的女兒,“夫人聞之而笑;以告王,王亦大笑”。父母二人都以笑來回應(yīng),父親還是“大笑”。這里的兩個“笑”字,與前面寫阿喜“恐父厭其貧”相呼應(yīng),真是知父者莫如女,這是富人賤視窮人的一種惡劣表現(xiàn)。他們對女兒的婚姻大事,看起來似乎也還有通達的一面,沒有當(dāng)時就自作主張斷然拒絕,而是叫女兒來,告知此事,征求她的意見。但實際上卻只是一種對女兒的試探。小說寫阿喜和青梅兩人對此事的態(tài)度,生動、準確、傳神,人物的音容笑貌、性格心理都躍然紙上。“喚女至,述侯氏意。女未及答,青梅亟贊其賢,決其必貴”。青梅的“搶話”,表現(xiàn)了她熱情助人的急切心情;而阿喜慢半拍未及回答,則表現(xiàn)了她的穩(wěn)重和遲疑,其中還透露出對父親的畏懼。母親對女兒說:“此汝百年事,如能啜糠覈也,即為汝允之?!鄙钪改感乃己土?xí)性的阿喜,并未立即表示同意,而是表現(xiàn)為:“俯首久之,顧壁而答”。她在慎重思考,主意是有的,但能不能說,怎樣說,卻頗費斟酌,所以有好一陣的遲疑?!邦櫛凇倍钟葹閭魃瘢@示出她是明確地意識到父母親是不會同意她的選擇的,但又不能不說,因此回答時不敢正眼看著母親?;卮鸬膬?nèi)容表現(xiàn)了她的聰慧機敏,意思很明確,卻說得非常婉轉(zhuǎn)含蓄。她先是將富貴歸之于天命,而且從貧與富兩面來說,含蓄而又堅定地表達了她相信張生是屬于“不貧者無窮期”的那一類的。最后以一句“是在父母”作結(jié),表示一定會聽從父母的決定。然而父母的“征求”意見,只是“將以博笑”。這里的一個“笑”字,與前面寫兩人輕蔑的“笑”相呼應(yīng),進一步表現(xiàn)了他們嫌貧愛富的特性。母親“及聞女言,心不樂曰:‘汝欲適張氏耶?”這時小說寫阿喜的表現(xiàn)絕妙:“女不答;再問,再不答?!眱蓡杻刹淮?,卻正是她的回答,無言的回答比有言的回答,表現(xiàn)得更加堅決。這一態(tài)度,揭示出阿喜的內(nèi)心矛盾和隱秘,同時又預(yù)伏了下文一系列的矛盾沖突。母親的怒斥很有份量:“賤骨了不長進!欲攜筐作乞人婦,寧不羞死!” 話說得很重,表現(xiàn)了在貧富和家世利益面前,對愛女的粗暴態(tài)度?!芭疂q紅氣結(jié),含涕引去”,對阿喜的性格刻畫是非常準確的:有主見,但懦弱,不堅定,缺乏反抗精神。
青梅則表現(xiàn)出另一種精神氣象?!耙姡ò⑾彩拢┎恢C,欲自謀”。“自謀”就是靠自己的力量去爭取自己的幸福。而且一旦下了決心就付諸行動,勇往直前,乘夜便獨自到張生的住所去。對兩人會見的描寫,完全是性格化的。青梅是在張生夜晚讀書的時候突然出現(xiàn)的,“生驚問所來,詞涉吞吐”?!巴掏隆睉?yīng)該是指青梅的回答,雖然勇敢,卻畢竟有少女的羞怯,不能痛快直言??梢宰屛覀兿胂蟪鏊?dāng)時的神態(tài)。“生正色卻之”。在遭到嚴肅的拒絕之后,青梅是這樣的表現(xiàn):“泣曰:‘妾良家子,非淫奔者;徒以君賢,故愿自托?!贝竽懜姘?,直訴所求,但情意凄切,出語誠懇?!白酝小倍郑诋?dāng)時的社會條件下,表現(xiàn)出一個少女為追求自己的幸福而表現(xiàn)出的一種非凡的胸襟和勇氣。青梅是慕張生之“賢”而生愛的,這一點對張生有所觸動。但為人正派的他仍然是義正辭嚴,堅決地予以拒絕:“生曰:‘卿愛我,謂我賢也?;枰怪?,自好者不為,而謂賢者為之乎?夫始亂之而終成之,君子猶曰不可,況不能成,彼此何以自處?”這一番話,表現(xiàn)出張生光明磊落的君子之風(fēng),既自愛,又尊重對方。這更證明了青梅對他“賢”的判斷與追慕是很有眼光的。而“能成”與“不能成”之說,又在藝術(shù)表現(xiàn)上暗中留下了余地。聰明的青梅從“能成”的一面去理解和爭取,于是回答:“萬一能成,肯賜援拾否?”“援拾”就是接納之意。
兩人的關(guān)系在矛盾中實際已經(jīng)進了一步。此時張生的內(nèi)心也有了變化,并向青梅道出了真實的想法:“得人如卿,又何求?但有不可如何者三,故不敢輕諾耳。”意思是說,我內(nèi)心是很愿意的,但有三個難題不好解決。語氣和想法都有了松動和回旋的余地。在青梅的詢問下,張生所謂的“不可如何者三”是指:第一,你不能自主自己的婚事(這時張生還不知道青梅的婢女身份,當(dāng)是指遵從父母之命而言);第二,即使你能自主,我也必須聽從父母之命;第三,即使我的父母同意,但你一定出身富貴之家,我家貧必不相配,這更是極難解決的大難題。因而催促她趕快離開,以免瓜李之嫌。說得堂堂正正,有情有理,表現(xiàn)出高尚純潔的美好品德。青梅與張生是同一流人物,因而雖然遭拒,卻能理解、接受。故在臨去時,囑張生曰:“君倘有意,乞共圖之?!睆埳砸弧爸Z”字來回答。一個是愛賢,一個是因?qū)Ψ綈圪t而心有所動,性格在情節(jié)發(fā)展中得到展示,而人物性格又推動著情節(jié)的發(fā)展。
此前主要是寫青梅對阿喜的幫助,此后就反過來主要寫阿喜對青梅的幫助了。兩個人是在互相幫助中逐漸深入理解而成為真誠的朋友的。從張生處回來之后,在青梅和阿喜之間發(fā)生了一場誤會和沖突,從中進一步展現(xiàn)出人物不同的思想性格。當(dāng)青梅告知阿喜晚上到張生家去時,“女怒其淫奔,將施撲責(zé)(露出主子面目)。梅泣無他,因而實告”。阿喜聽后感嘆說:“不茍合,禮也;必告父母,孝也;不輕然諾,信也:有此三德,天必祐之,其無患貧也已。”這是她對張生品行的認識和在此基礎(chǔ)上對他命運的判斷。與青梅一樣,阿喜也是以德察人,以德評人,并且以德來判斷其未來前途的。這一評判證明了阿喜與青梅之間有相近的眼光,內(nèi)心有息息相通的一面。更重要的是兩個人的品德也同樣高尚。阿喜在確認張生將來必有富貴前途的情況下,跟青梅之前一樣,不是首先為自己著想,而是為做婢女的青梅著想。她問青梅:“子將若何?”青梅毫不含糊地回答:“嫁之。”其直率與痛快,則與阿喜判然有別。“女笑曰:‘癡婢能自主耶?”這里的“自主”,并不是指父母之命,而主要是指她的身份是一個沒有人身自由的婢女。稱她為“癡婢”,雖然是主子語氣,卻顯得親切,聽不出有一點賤視的意味。青梅非常堅決地表示:“不濟,則以死繼之!”表現(xiàn)出她對愛情追求的真誠和執(zhí)著。阿喜也毫不含糊地表示:“我必如所愿?!币簿褪钦f,我一定會傾全力幫助你實現(xiàn)愿望。但是要幫助青梅實現(xiàn)愿望,對阿喜來說并非易事。張生家貧,而青梅又無力自贖,這樁婚姻要真正實現(xiàn),是非常困難的。要讓青梅不花錢就能獲得自由,父母一關(guān)是通不過的;而去請求父母放棄贖金,阿喜又沒有這個勇氣。阿喜雖有決心,卻在困難面前也不免躊躇,并發(fā)出這樣的沉吟:“是非我之能為力矣?!睙o助的青梅“泣數(shù)行下,但求憐拯”。阿喜無法可想,便把自己的私蓄拿出來資助青梅,張母又“多方乞貸,共得如干數(shù),藏待好音”。
機會終于到來。阿喜乘父親遷官之機,建議母親將青梅遣送出去。母親本來就認為“青梅太黠,恐導(dǎo)女不義,每欲嫁之,而恐女不樂,聞女言甚喜”。本來是順手推舟,卻又好事多磨。過兩天有一個傭保婦來為張家說媒?!巴跣υ唬骸侵缓像铈咀樱按撕瓮?!”這一“笑”字,又與前面的兩“笑”字相呼應(yīng),進一步揭露了富貴人家卑視窮人的丑惡嘴臉。更壞的是,他還想把青梅賣給人家做小妾,以此賺取比當(dāng)時購買所花高出一倍的錢。在阿喜堅執(zhí)而動情的勸說下,才勉強同意以原價讓青梅贖身嫁給張生。
在阿喜隨父赴任與青梅離別之前,寫了一段青梅嫁到張家后的表現(xiàn),對表現(xiàn)人物的性格和命運,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張生對父母已經(jīng)是十分孝順了,而青梅孝順翁姑猶有過之:勤勞操作家務(wù),吃糠咽粃都不以為苦;更以刺繡為業(yè),因技藝精巧而廣受歡迎,很快就改善了窮困的家境。更重要是為了張生能專心讀書,家務(wù)之外還擔(dān)負起全部的經(jīng)紀事務(wù),因此而得到了全家人的愛重。
這以后兩個人的命運就開始向相反的方向轉(zhuǎn)化。相別之時,阿喜對青梅泣曰:“子得所矣,我固不如?!边@八個字是后半部情節(jié)的概括和預(yù)示。而青梅則明確表示,自己命運的好轉(zhuǎn),是由阿喜所賜,她是受恩知報,不會負義的。這又為全文的結(jié)局伏下一筆。
情節(jié)的發(fā)展突然風(fēng)起浪湧,阿喜家急速破?。喊肽昴缸洌挥侄旮缸铮涣P破產(chǎn),從者逃散;繼而又染疾卒;不久唯一跟從她的一位老媼又卒。阿喜成了一個無依無靠的孤女。由一個生活優(yōu)裕的富家女而突然跌入低谷,經(jīng)受了各種生活的磨難。但蒲松齡總是讓他筆下品德高尚的好人得到好報,因此在他的藝術(shù)構(gòu)思中,一面寫她受難,一面又同時寫她總是遇到好人,得到救助。
阿喜遇到的第一個好人就是鄰嫗。鄰嫗因同情而勸她出嫁,她回答:“能為我葬雙親者,從之。”在“伶仃益苦”的情況下,她對父母仍然孝心不改。鄰嫗贈以斗米,并按她的要求幫助她尋找合適的對象。但是,家貧者無力為她安葬雙親,而富有者卻又嫌她是敗落人家的女兒,高低難成。于是為她本人的生活著想,勸她嫁給一位姓李的人家做側(cè)室,可以解決厚葬雙親的問題。初時大哭拒絕,說:“我搢紳裔而為人妾耶!”“嫗無言,遂去?!鼻楣?jié)的發(fā)展在此作一頓挫,一則表現(xiàn)阿喜處境之可憐,二則繼續(xù)表現(xiàn)她對雙親的孝心。后來竟至淪落到“日僅一餐”都無以為繼,半年后完全不能支持,連自殺之心都有了。之所以茍活下來,就只是為了要收葬雙親的尸骨。最后不得已,只好從聽鄰嫗的意見,嫁給了李姓做小妾,才將一直掛念于心的雙親安葬。
裹腹之憂解決了,但新的磨難又接踵而至。先是李姓的大老婆極為悍妒,即使丈夫謊稱是購來的婢女也不能容忍,“暴怒,杖逐而出”,以致使她“披發(fā)零涕,進退無所”。這時候又遇到了第二個好人老尼。老尼將她接到廟里,她要求剃度出家。老尼同樣有慧眼,善識人相,看出她不是一個長久淪落的人,勸她留在廟里勞動為生,以待時運好轉(zhuǎn)。這里寫老尼的預(yù)測,既與前面青梅對張生的預(yù)測前后映襯,又為下文寫阿喜命運的轉(zhuǎn)折預(yù)伏一筆。但其間又寫她經(jīng)歷了多次無賴惡少的調(diào)戲騷擾,以至使她“號泣欲自死”。繼而又有貴族公子過庵而欲娶為小妾,逼得她“欲乳藥求死”。公子糾纏不放,后又派家奴到廟里來威脅,“女大悲,又欲自盡”。這些危難,都在善良的老尼的悉心保護下,一一化解,終于平安地活了下來。其間,小說穿插了一段阿喜夜夢父親的情節(jié),父親對她除了對以前未同意她與張生的婚事表示悔愧外,就是勸她“但緩須臾勿死,夙愿尚可復(fù)酬”。加上天明后,老尼望其氣色而驚曰:“睹子面,濁氣盡消,橫逆不足憂也。福且至,勿忘老身矣?!鳖A(yù)示了阿喜的命運即將逆轉(zhuǎn)。夢境的穿插,雖然表面看來與前后情節(jié)關(guān)聯(lián)并不緊密,稍嫌突兀,但在藝術(shù)構(gòu)思上,卻為寫全文喜劇大結(jié)局而預(yù)先作了布置。下文寫與青梅的重新團聚,的確是大出人意料之筆,但有了上文的布置,也給人一種水到渠成之感。
“暴雨翻盆”之際,有人來敲廟門。眾人大驚,以為又是貴公子派人來搗亂。開門一看,竟是一群女奴簇擁一個麗人來,“仆從煊赫,冠蓋甚都”。來者不是別人,正是相別多年的青梅。這時張生任職司李,她已經(jīng)貴為司李夫人,正好經(jīng)過此地,入廟“暫避風(fēng)雨”。聊齋用筆,總是變幻莫測,在山窮水復(fù)之時,突然又見柳暗花明。阿喜被發(fā)現(xiàn)的過程,也寫得極為曲折:先是夫人入殿中,“移榻肅坐”,而“家人婦群奔禪房,各尋休憩。入室見女,艷之,走告夫人”。在雨停將離去之前,“夫人起,請窺禪院”,這才由老尼“引入睹女”。這一見非同小可,夫人“駭絕,凝眸不瞬;女亦顧盼良久”。然后從不幸的阿喜眼中確認:“夫人非他,蓋青梅也?!边@一突如其來、出人意料之筆,出自蒲松齡的精心構(gòu)想,層層鋪墊,層層轉(zhuǎn)折,最后才用重筆寫出“蓋青梅也”四個字。在此,馮鎮(zhèn)巒評云:“‘青梅也三字,天上落下?!钡鱾愒u云:“層層疑駭,驚鬼驚神,至此列開旗門,將軍突現(xiàn),令人目炫神搖,筆亦跳脫欲飛。”都道出了這段描寫文字飛動、筆法轉(zhuǎn)折之妙。
“各失聲哭,因道行蹤”,用回敘的筆法,補寫兩人分別以后各自的遭遇,而又以青梅為主。阿喜聽后,“嘆曰:‘今日相看,何啻霄埌!” 兩個人的境遇,此時竟有天壤之別。但這不但沒有成為兩人友情的障礙,反而以此為契機,作者著意將其提升到一個新的境界。青梅感念舊情,胸懷坦蕩,笑曰:“幸娘子挫折無偶,天正欲我兩人完聚耳?!苯又汀叭≈楣阱\衣,催女易妝”。阿喜還對同處一室心存疑慮,覺得“其名不順”。而青梅卻十分坦然,毫無猶豫地說:“昔日自有定分,婢子敢忘大德!試思張郎,豈負義者?”不僅自己,而且還帶出丈夫張生,都是受恩知報,講求義氣的人。果然,到任上會見張生家人,“母子皆喜”。因為有從前張家求婚被拒的經(jīng)歷,故“女拜曰:‘今無顏見母!”張母的反應(yīng)是:“笑慰之。因謀涓吉合巹(擇日舉辦婚事)”。這里的一個“笑”字,與前面張家向王家求婚時,阿喜父母的兩個“笑”字遙相映照,顯示出兩者之間在品德和思想境界上的巨大差異。阿喜婉拒,說:“倘念舊好,得受一廬,可容蒲團足矣?!睂Υ耍懊沸Χ谎浴薄_@一“笑”字,也用得十分精妙,含蓄中透出狡黠和愛憐,既與張母的慈祥之笑,也與前面阿喜父母的輕蔑刻薄之笑,形成進一層的映照,都在人物思想品格的表現(xiàn)上起到了令人深思的作用。經(jīng)過精心的準備,“及期,抱艷妝來”,在鼓樂聲中,為她與張生舉行婚禮。阿喜雖然“左右不知所可”,但被“梅率婢媼強衣之,挽扶而出。見生朝服而拜,遂不覺盈盈而亦拜也”。青梅將阿喜扶入洞房,坦然大方地說:“虛此位待君久矣。”她將已經(jīng)得到的正妻位置慷慨地讓給阿喜,視此為對阿喜當(dāng)初真摯的同情和熱情的幫助理所當(dāng)然的回報,還囑咐張生:“今夜得報恩,可好為之?!贝撕螅嗝芬蝗邕^去“事女謹,莫敢當(dāng)夕(指守禮而不敢替代正妻的位置)”。阿喜為此也感到不安。“于是母命相呼以夫人;然梅終執(zhí)婢妾禮,罔敢懈”。
按蒲松齡好人必得好報的觀念,小說最后的結(jié)局當(dāng)然是非常美滿的。張生“行取入都(升官進京)”,路過尼庵時送給老尼五百金作為壽禮,尼只受二百,也是用來建祠和為王夫人立碑。兩人都表現(xiàn)出高尚的品德。張生后來官至侍郎,兩位夫人都為他生育了子女?!皬埳蠒惽?,俱封夫人”。
小說熱情地歌頌了青梅與阿喜之間的真摯情誼,而這種情誼是建立在人物美好品德之上的。立德和頌德,是貫穿全篇的一條思想紅線。人物的美好品德主要表現(xiàn)在:真誠、善良、熱情助人、孝順父母。而對青梅,則更歌頌她的眼光、胸懷,“能識英雄于塵?!?,先人后己,以助人為樂。而與此相映襯的,是對“棄德行而求膏粱”、嫌貧愛富的思想作了善意的批評。但明倫在篇末總評中稱這篇小說“是為有關(guān)世教之言”。但蒲松齡時代的世教,在今天看來是有精華也有糟粕的,青梅嚴守等級觀念,甘于婢女的地位,得正妻之位而固求只做側(cè)室,這已經(jīng)超出了友情的范圍,透露出些許封建思想的氣息。
(責(zé)任編輯:朱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