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小璘
語文是高考的第一門科目,語文考試的發(fā)揮不僅影響這一門的分數(shù),更會影響隨后幾門考試的心態(tài)。毫不夸張地說,語文學習的好壞決定了高考成績整體水平的高低。2009年吉林省高考理科狀元張凝憶總分703分,其中數(shù)學146分、語文131、理綜286分、英語140。2010年本校于彥滔總分690分,其中語文130分,數(shù)學138分,英語142分,理綜280分。2011年吉林省高考王偉宇以裸分701分,成為全省理科第一名,單科成績分別是語文135分、數(shù)學147分、理綜277分、英語 142分。一句話:頂尖者,文必強。
可是,無數(shù)理科尖子生卻都折在了語文這一科上。很多語文教師認為這些尖子生重理輕文,是他們自食其果,其實大家忽略了這樣的一個事實,不是他們不重視語文,而是他們根本不知道怎么去學語文。一直以來,語文教師總是很清高地認為,語文關(guān)乎一個學生長期累積的語文素養(yǎng)。可是不得不承認的一個事實是,有些學生語文素養(yǎng)極低,一個成語說不出來,考試的時候也沒有比那些吟風弄月的語文奇才低幾分,有時候還要比那些“語文驕子”高上幾分。就是這樣一些“不公平”的現(xiàn)象,導致師生產(chǎn)生了“語文學不學一個樣”的共識,于是就有了每個學校自上而下的重理輕文的事實。
語文教師都這樣說:語文學習無他,惟多讀多寫多積累耳。這話一點都沒有錯,可積累多少是個頭,怎么積累才有效,又很少有人能說出個所以然,學生也不好把握。于是上上下下都模模糊糊地走在語文的路上,且步履維艱。
其實,語文學習分兩個層次:低層次的語文學習是就考試的層面而言的,語文和數(shù)學都是研究從題目抵達答案的方法,數(shù)學有公式,語文也有自己的術(shù)語系統(tǒng),語文題根本就是數(shù)學題,與其憑感覺答題,不如掌握系統(tǒng)的技巧和公式,更可以借此答出高分,這個層次的語文就是應試語文;在更高的層次上,語文就是生活本身,語文是人的思想的外化形式,是一個人文學素養(yǎng)的自然流溢,這個層次的語文就是唯美語文,這是一種境界。高中時期的考場語文,讓師生都無法去追求浪漫而又唯美的語文境界,語文教師在引領(lǐng)學生對文章進行唯美解讀時,往往遭遇的是尷尬的試卷答案,這是一個無法回避的殘酷現(xiàn)實。所以語文教師都要肩負兩個使命:一個是為人生的語文教育,在學生心目中完成唯美語文的建構(gòu);一個是為考試的語文學習,助學生在分數(shù)條上打造完美高分。
因此,可以用理科思維來打造語文高分。理科思維的特點是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考方式,文科思維的特點是抓住一點進行聯(lián)想式思考。專家分析認為:當面對同一目標的時候,理科生的思維模式是直指目標,文科生的思維模式是迂回到目標。為什么會有這種差異呢?比如,做數(shù)學題,當有多種解法時,最簡單的解法就是最好的解法;而做作文題,有多種寫法時,最為復雜的寫法才能寫出最好的作文。久而久之,理科生越學說話越簡單明了,文科生越學說話越復雜。所以,用理科思維學語文很有必要,原因有兩點:一是理科思維更容易使問題簡單化,明朗化;二是理科思維善用理性和技術(shù)來解決問題,執(zhí)行標準的程序和步驟,有著很強的可操作性和實用價值。
鑒于此,當學生面對紛繁復雜的語文閱讀,茫然不知所措時,如果有一個可遵循的規(guī)律讓學生去操作,定會事半功倍。下面,以作文為例來談一談如何操作。新材料作文快速構(gòu)思常見結(jié)構(gòu)模式為:第一段:引題——運用格言、詩歌、童謠、寓言、生活現(xiàn)象等引入論題,提出論點;第二段:引述材料,簡評材料,重申觀點;第三段:引用材料證明觀點;第四段:引用材料證明觀點;第五段:引用材料證明觀點;第六段:引用名人名言,或通過生活中、社會上常見的現(xiàn)象,回扣論題;第七段:結(jié)尾——可照應開頭、題目,可回扣材料,總之要做到簡潔有力地重申論點。當學生心中有萬語千言卻不知如何開口時,或當學生寫到一半突然不知如何起承轉(zhuǎn)合時,這個快速構(gòu)思模式,可能就會發(fā)生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