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秀麗
【摘要】目的 分析腦梗塞患者實施康復治療的效果。方法 選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腦梗塞患者98例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9例。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方法進行治療,觀察組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采取康復治療方法,對比兩組患者的效果。結果 在FIM、MBI評分上,康復治療前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康復治療后,觀察組上述兩項指標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對于腦梗塞患者,實施康復治療方法效果顯著,可改善患者運動功能及生活功能狀態(tài),進一步促進患者早日康復;值得臨床應用。
【關鍵詞】腦梗塞;康復治療;效果
【中圖分類號】R74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6.01.0.02
腦梗塞又稱之為缺血性腦卒中,指的是由于腦部血液供應障礙、缺血或缺氧所引發(fā)的局限性腦組織缺血性壞死或軟化[1]。在發(fā)病的情況下,患者通常會有意識模糊及腦水腫狀況發(fā)生,嚴重情況下會出現(xiàn)語言障礙及肢體偏癱等,進而使患者的生活質量受到很大程度的影響。從患者健康角度考慮,有必要實施有效的治療方案。本次將98例腦梗塞患者納入研究,其目的是評價腦梗死患者實施康復治療的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及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腦梗塞患者98例作為研究對象,均符合全國腦血管病會議制定的相關診斷標準,且均通過CT或MRI檢查確診[2]。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9例。觀察組中男29例、女20例;年齡24~81歲,平均年齡(61.8±2.3)歲;病程6個月~9年,平均病程(4.3±0.2)年。對照組中,男30例、女19例;年齡23~80歲,平均年齡(61.9±2.4)歲;病程6個月~9年,平均病程(4.2±0.3)年。兩組基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guī)治療方法,即常規(guī)采取解除腦水腫、抗動脈硬化及抗凝治療,促進患者腦血液循環(huán)的改善。觀察組患者在常規(guī)治療(同對照組)的基礎上,采取康復治療方案,具體內容包括:(1)以患者具體病情為依據,制定合理、科學的肢體擺放訓練方案,指導患者行仰臥位,然后進行肢體擺放訓練。同時,需指導患者進行患肢部位訓練,進行適當?shù)年P節(jié)活動,以此使關節(jié)僵硬的發(fā)生得到有效避免。(2)指導患者進行平衡訓練,每天定期于床邊站立,觀察患者能夠適當進行行走之后,即可進行適當?shù)钠胶庥柧?。與此同時,指導患者進行肌肉訓練,并幫助患者按摩肌肉,進一步以患者的恢復狀況為依據,合理地進行日常生活運動能力訓練。(3)心理訓練。由于受到疾病的困擾,患者會伴有焦慮、抑郁等不良心理,當患者不良心理未能及時解除的情況下,會使臨床治療受到很大程度的影響。因此,有必要對患者實施心理訓練,耐心為患者講解有關疾病的知識點,排除患者心理疑惑,并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導工作,進一步使患者以積極、健康的心理面對治療。
1.3 判定標準
采取FIM運動評定量表對患者的運動功能進行評分;同時采取改良巴氏指數(shù)評定量表(MBI)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進行評分;分數(shù)越高,表示患者運動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越好[3]。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取SPSS 16.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相關數(shù)據,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數(shù)(%)
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 果
在FIM、MBI評分上,康復治療前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康復治療后觀察組上述兩項指標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3 討 論
腦梗塞又稱之為缺血性腦卒中,腦血栓形成既腦栓塞是常見病因。在動脈狹窄的作用下,官腔內會有血栓逐漸形成,進一步在阻塞動脈作用下引發(fā)腦梗塞。此外,在栓子異常物質阻塞動脈的情況下,也會引發(fā)腦梗塞。腦梗塞患者的主觀癥狀包括頭痛、眩暈、惡心、嘔吐以及感覺性失語等,同時還包括腦神經癥狀,比如中樞性面癱、舌癱等。此外,還包括偏身感覺減退、肢體無力以及肢體偏癱等軀體癥狀。臨床研究表明:腦梗塞會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因此有必要采取及時有效的醫(yī)治措施[4]。
針對腦梗塞患者,臨床會采取常規(guī)對癥方法治療,即常規(guī)采取解除腦水腫、抗動脈硬化及抗凝治療,以期促進患者腦血液循環(huán)的改善。但單用常規(guī)對癥方法治療是遠遠不夠的,還有必要采取更為有效的治療方法。本次研究重點提到康復治療方案,包括:肢體擺放訓練、患肢部位訓練、平衡訓練、肌肉訓練以及心理訓練。在實施康復治療方案過程中,需以患者具體病情為原則,實施合理、科學、有針對性的康復治療方案。本次實施康復治療方法的觀察組患者,治療后在運動功能及日常生活功能評分上均顯著高于對照組。此外,還有學者經研究表明:對腦梗塞患者實施康復治療方案,能夠改善患者上肢、下肢運動功能,并促進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這與本次研究結果較為相似[5]。
綜上所述:對于腦梗塞患者,實施康復治療方法效果顯著,可改善患者運動功能及生活功能狀態(tài),進一步促進患者早日康復,值得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1] 秦 笛,馬春華,余宏男,秦鐵城,閆寶環(huán).益氣祛瘀滌痰法治療腦梗塞康復期氣虛血瘀痰濁證療效觀察[J].陜西中醫(yī),2013,03:286-288.
[2] 蘇 平,黃建華.補陽還五湯配合康復療法治療腦梗塞療效觀察[J].陜西中醫(yī),2013,07:805-806.
[3] 劉千永.腦梗塞康復治療最佳時機的選擇初探[J].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2013,20:66+68.
[4] 龔祖琴.責任制整體護理在腦梗塞患者康復治療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中旬刊),2013,12:87-89.
[5] 趙碧萱.康復治療對腦梗塞患者運動功能的影響[J].航空航天醫(yī)學雜志,2015,01:81-82.
本文編輯:徐 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