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玲霞
摘要:通過選擇優(yōu)良品種、培養(yǎng)料選擇與配制、菌棒制作工藝及生產管理四個花菇生長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詳細闡述在適應當地氣候條件下花菇優(yōu)質高產栽培技術。
關鍵詞:高產;花菇;栽培技術
一、選擇優(yōu)良品種
品種選擇是花菇栽培的首要條件。最好選擇適于春栽的即中低溫型品種;選擇菌肉特厚、蓋面鱗片多的品種;注意選擇冬菇率高,子實體易在秋冬季分化和生長的品種;選擇優(yōu)質高產的品種。
二、花菇培養(yǎng)料選擇與配制
花菇培養(yǎng)料配方是根據花菇本身的化學組成和營養(yǎng)代謝機制,并參照各地可利用的資源的營養(yǎng)成份科學配制的。按照本地實際情況,保證配方的碳、氮比在20:1。其中:雜木屑78.45%、麩皮15%、玉米粉5%、花菇寶0.05%、石膏粉1.5%,水適量。
三、花菇菌棒制作工藝
1、選袋
一般需要耐高壓的聚乙烯、低壓聚乙烯或耐熱聚丙烯等塑料袋,規(guī)格為15 cm×55 cm×0.04 cm,一端封口。
2、拌料
一是過篩,把養(yǎng)料木屑、麥麩等用2-3目的鐵絲篩過篩,剔除雜質,避免刺破塑料袋。二是混合,將篩選出的養(yǎng)料與石膏粉、過磷酸鈣攪拌均勻,加入硫酸鎂、豐優(yōu)素與水的溶液中混合。三是攪拌,加水量一般為1:1.1-1.2,含水量55%-57%,人工需來回拌3-4次,用機械攪拌需5 min,拌勻后,pH調整為6.5左右,馬上裝袋。
3、裝袋
一種是人工裝袋,二是用機器裝袋。裝料方法是,把薄膜袋口張開,用手把養(yǎng)料塞進袋內。當裝料達1/3處,讓料落實并壓實,當裝至滿袋時再進行壓實,排除袋內空隙,再填充至足量,袋頭留薄膜6 cm,轉入扎口。
4、滅菌
裝料后要立即進行滅菌。滅菌采用“三室一體”的方法,利用大型罩膜滅菌灶,膜賬要大于堆料體積2.5-3倍,1次容量超3000袋,可采取四面轉角處橫直交叉重疊,上下層傾斜,防止倒塌。但里面留一定的空隙,讓氣流正常流動。進蒸倉后,立即旺火猛攻,使溫度在6 h內迅速上升到100℃,保持16-18 h,中途不停火達到持續(xù)滅菌。但因容量大,上升到100℃后應保持18-20 h。然后緩緩降溫12 h,再除去保溫層,待料溫冷卻到28℃時,開始接種。
5、接種
(1)接種前準備
一是接種賬就地拉開,使賬內有一點空間,但不能與外界空氣接觸,然后進行消毒。二是每個賬內用50 g煙霧劑熏蒸,用臭氧機滅菌40 min。三是接種人員對自身以及菌種袋、接種工具進行嚴格消毒,才能放入接種賬內。
(2)接種方法
用接種器從瓶內提取木屑菌種,迅速地通過酒精燈火焰區(qū),對準料袋的接種穴,一般1人打穴,2人接種,做到邊打穴,邊接種。種塊高出袋膜,兩面打五穴,一面3個,另一面2個,每斤菌種接20-25棒左右。有條件的要在負離子接種器前接種,成功率可達99%。
(3)菌棒培養(yǎng)
賬內環(huán)境溫度保持在25℃,空氣濕度保持65%,閉光培養(yǎng)8-10天左右,當穴位菌絲直徑長到5 cm左右時,去掉罩膜賬,開始進行第一次翻堆。將菌棒搬入發(fā)菌室,以“井”字形排疊,一般高8-10層,堆與堆距20 cm,每兩排設一條人行道,寬50 cm。一般20天左右,菌絲長到直徑8-10 cm,開始刺孔通氣,在長好菌絲的地方周圍刺3-5針眼,35-40天菌絲長滿菌棒。加強通風換氣,增加光照,使菌棒各方位受光一致,溫度保持在25℃,濕度為70%,開始通二次氣。47天左右,菌棒面出現(xiàn)瘤狀物,58天菌棒可全部隆起,開始轉色。
四、生產管理
1、菌筒轉色催蕾
采用日光溫棚種植,棚內排列方式分橫向和縱向排列。2 m寬一個菌棒排放架,擺8行菌棒,20 cm寬一行,中間走道為40 cm。菌棒排放架兩頭打三根木樁,相互之間隔70 cm,中間高60 cm,兩邊樁為40 cm,在20 cm處橫拉一個木棒,長度1.4 m,在橫棒上分別用8根(12號)鐵絲固定,供靠立菌棒用。每隔5 m打一行木樁,在相對的兩樁上扎固一橫木,用以繃緊鐵絲,鐵絲間距20 cm。
2、轉色催蕾管理
(1)控溫
脫袋后1-4天要罩嚴菇床薄膜,不必翻動,罩膜內溫度控制在23-24℃,相對濕度以85%為好。若氣溫超出25℃,應適時揭膜通風,2天后把薄膜兩頭打開通風,5天之后,以18-22℃為宜。當菌筒表面長滿潔白的氣生菌絲時,要揭開畦床上的罩膜通風,1次/天、20-30 min/次。若氣溫高出25℃,每天通風早晚各1次,增加氧氣。
(2)變溫
白天把菇床上的薄膜罩嚴,使床內溫度升高2-3℃,夜間12 h以后氣溫下降時,揭開薄膜1 h,連續(xù)進行3-4天的溫差刺激,菌筒表面就出現(xiàn)不規(guī)則的白色裂紋。
(3)刺激
還可以進行干濕交替刺激,才有利于轉色,要適量通風,防止菌筒失水,特別是含水量較低的菌筒更應注意。
3、出菇管理
合理協(xié)調好溫、光、氣、四大環(huán)境因素進行管理。利用日光溫室,可實現(xiàn)花菇周年生產的栽培。一是夏天接種,秋、冬、春三季出菇。二是二月份接種,晚春、夏、早秋出菇。
4、病蟲害管理
(1)蟲害管理
以生態(tài)防治為主,在通風口安裝防蟲網,棚內安裝黑光燈,進行誘殺。一般不噴農藥,否則影響品質,采用生物防治技術,使產品質量得到保證。
(2)病害防治
主要為生理性病害,生產中要按照出菇期所需的生產條件,進行科學理,嚴防病害發(fā)生。
參考文獻
[1] 劉葉高. 花菇高產優(yōu)質栽培技術的研究探討[J]. 上海農業(yè)科技,1997/05:53-5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