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麗婷
【摘 要】預設和生成是精彩的課堂教學不可或缺的兩個方面。若過分強調預設和封閉,缺乏必要的開放不斷生成,課堂教學會變得機械、沉悶和程式化,缺乏生機和活力,使師生生命力得不到充分發(fā)揮。
《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學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和統(tǒng)一,這種統(tǒng)一的實質是交往、互動。有效的課堂教學是兼顧知識的傳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養(yǎng)和個性塑造的過程。許多優(yōu)秀教師的成功,重要的原因便是探索出了優(yōu)化的課堂教學的策略方針,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教學藝術與教育機智,從而增強了課堂的有效性。因此,想要優(yōu)質的課堂,必須正確處理預設和生成的關系。過度的預設必將導致對生成的忽視,擠占生成的時間和空間;過度的生成也必然是影響到預設目標的的達成和計劃的落實。無論是預設還是生成,都要服從于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和學生健康發(fā)展的要求。
一、精心預設,為生成奠基
1.預設要兼顧整體與個性的和諧發(fā)展
如在教學《風》時,在拓展延伸和環(huán)節(jié)中,我讓學生也模仿課文也寫一、二節(jié)詩。提出要求時,我根據(jù)學生的差異性設計了三個不同層次的探究方案:⑴有靈感的同學,可以直接執(zhí)筆寫下來;⑵覺得表達上還有困難的同學可以和組內的同學討論一下通過小組合作來完成;⑶一時半會兒無從下手的同學可以先傾聽和借鑒同學的作品,課后去完成。這樣的設計不僅充分體現(xiàn)了人本主義思想,同時在要求的層次性,方式的選擇性和自由性上,使語文教學有了更廣闊的靈動空間,還兼顧因材施教,促使每一個學生都得到盡可能和發(fā)展。為接下來的精彩生成施足了營養(yǎng)。
2.預設的目的和內容要從突出教法向凸顯學法轉變
教師應充分了解學生的知識儲備情況、思維方式和心智水平,然后預設多種可能,使語文課堂教學不僅能靈活變通,而且趣味盎然。
如:把下列詞語組成一句話。
小姑娘 媽媽 遠方的 想念 十分
預設:⑴小姑娘十分想念遠方的媽媽。⑵遠方的媽媽十分想念小姑娘。⑶媽媽十分想念遠方的小姑娘。⑷遠方的小姑娘十分想念媽媽。⑴、⑵句一般覺得是媽媽在外,小姑娘在家;而⑶、⑷句一般認為是小姑娘在外,媽媽在家。這兩種現(xiàn)象在生活中也都是存在的。教師只有在熟識文本,充分了解學生,通過精心的預設,鼓勵學生自主探究,才能擊出創(chuàng)造之光。從而課堂生成更顯五彩斑斕,不拘一格的課改精神。
二、關注生成,為預設護航
1.整合生成資源,調整預設目標
面對富有價值的生成資源,教師不應拘泥于預設的教學規(guī)程,而應獨具慧眼,敏銳地捕捉課堂上的的生成資源,并將即時生成整合到課堂臨時設計范疇之中。如:在《威尼斯的小艇》的教學中,教師在感悟課文后引導孩子們質疑,學生和教師一起提煉出了主干話題:作者寫夜景與小艇的作用有什么關系?就在這節(jié)骨眼上,一個孩子提出了跟討論話題似乎毫無關問題:“課文前面說威尼斯是世界聞名的水上城市,而這里卻說‘殘破的橋梁橫在水上。這殘破的橋梁破破爛爛的,不是有損威尼斯的美名嗎?”教師見學生普遍對這個問題感興趣,便放棄原來的計劃,組織學生探討:
生1:不是真的橋梁殘破,而是橋的影子殘破;
生2:殘破正好說明威尼斯的古老;
生3:是威尼斯這個城市文物保護意識的表現(xiàn);
生4:小艇是威尼斯重要的交通工具,因此橋不需要修;
生5:殘破也是一種美麗。
以上的教學片段,教師充分利用動態(tài)生成資源,調整了原先的預設,讓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共同生成了“不可預約的精彩”。
2.引導生成發(fā)展,體現(xiàn)預設價值
學生的年齡特征和知識水平,導致了課堂生成難免存在一定的偏頗、缺陷乃至失誤,這時就需要教師適度發(fā)揮主導作用進行有效的價值引導和人文點化。對于學生生成的富有創(chuàng)意但陳述不清的信息資源,教師應采用語言補充、直觀輔助、重點強調等方式讓全班學生清析地感受這一生成性資源的優(yōu)勢所在;對于學生生成的偏離方向且存在錯誤的信息資源,教師則應通過追問尋錯、爭論辨錯、反思糾錯等方式引領學生回歸符合學習要求的正確軌道上來。
如:教學《那片綠綠的爬山虎》,學生匯報自己的學習體會。生A:葉圣陶先生批改作文認真細致。生B:葉圣陶先生關心青少年一代等。之后教師引導學生搞清楚為什么葉圣陶的人品和作品都堪稱楷模,為什么爬山虎總是那么綠等知識要點,從而促進學生深入學習。
從這一案例中我們可以領悟到:假如教師的作用僅僅是偏留在學生原始的生成資源上而不給予即時引導,那么課堂生成的豐富價值將會大打折扣,嚴重的還會對學習產生誤導。所以關注課堂生成,價值引導至關重要。
3.提煉生成信息,超越預設目標
在落實教學目標過程中,教師要開放地接納始未料及的生成信息,對一些極有價值的信息應給予引導、提煉,使之成為深層次,高質量的資源,要有超越目標的強烈意識。
這一課堂片段是對“課堂教學是預設與生成的和諧統(tǒng)一體”的最好詮釋,體現(xiàn)了教為學服務,學生為主體的理念。該教師采用了延遲評判及激勵性評價后課堂生成出更多的教學資源,超出了預設目標。
綜上所述,我認為在一個和諧的課堂教學中,如果說預設教學是一曲平緩音樂的話,動態(tài)生成就是這首樂曲上跳動的音符,有了這樣的音符,樂曲才更顯生動,才更具有活力。
我相信,只要我們精心預設,關注生成,預設和生成就能和著生命的節(jié)拍在課堂教學舞臺上和諧共舞;實現(xiàn)“課在人中,人在課中”的美好境界!
【參考文獻】
[1]王衛(wèi)紅,孫艷春.追尋語文教學預設與生成的和諧境界.《考試周刊》,2009(48)
[2]宋偉強.在語文教學中尋求預設與生成的和諧.《黑河教育》,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