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實驗將語塊教學引入護理英語課堂。樂山職業(yè)技術學院國際護理專業(yè)兩個自然班分別作為實驗組及對照組參與該教學實驗并接受測試。測試結果利用SPSS 11.5分析口語流利度指標。分析結果表明語塊教學能有效提高護理英語口語流利度。
【關鍵詞】語塊教學;護理英語;口語流利度
語塊是由連貫的或者不連貫的多個詞組成。這種語塊本身就是預制的語言單位,儲存在記憶中,使用時可以整體提取。使用這種程序式的語言單位,可以減少交際時的輸出壓力。學習者可以在交際時把有限的注意力資源放在對輸入的理解和輸出內容的構思上,避免了從幾乎無限的詞庫中抽取適當的詞并運用語法知識臨時組裝的巨大壓力,進而保證了輸出的語速以及語言的流暢等流利性指標。由此可見,語塊的學習對于提高二語學習者口語流利性起著關鍵作用。同理,將語塊教學引入護理英語課堂,對于提高護理情境下學習者英語口語流利性的提高會起到促進作用。
1.受試對象
樂山職業(yè)技術學院國際護理專業(yè)二年級兩個自然班分別作為實驗組及對照組參與該教學實驗。實驗初期所有學生年齡在18到21歲之間。第一語言均為中文。所有學生的高考英語成績在90到110之間,兩個班級各有10到15名學生在第一學年通過CET-4,成績在425到500之間。
2.實驗工具
護理英語教材,Sony數碼錄音筆,Cool Edit 1.0 軟件,SPSS 11.5軟件。
3.實驗方法
實驗組及對照組于2016年3月到2016年6月間參加該實驗,實驗持續(xù)時間為15周。兩個班級的護理英語課程由同一教師教授,使用同一教材,教學方法均以任務型教學法為主。國際護理一班作為實驗組將語塊學習引入課堂,同時在課后完成教師要求的語塊學習任務。國際護理二班作為對照組不學習語塊知識。15周后兩個班級各隨機挑選10名同學參加護理情境下的口語測試。測試方法為護理情境對話。兩位同學一組,抽取護理情境對話任務,準備5分鐘即開始測試,任務完成時間為3分鐘。所有對話資料均使用數碼錄音筆錄音。錄制WAV文件再使用Cool Edit 1.0軟件計算總音節(jié)數、總表達時間、總停頓次數已經總停頓時長。并根據以上資料計算口語流利性的時間指標。同時,教師將對資料的語言表達指標及語言形式指標進行分析。最后,再使用SPSS 11.5軟件對兩個班級的以上各指標做雙側T檢驗。
4.結果及討論
4.1時間指標
附表4.1給出實驗組及對照組在口語測試各時間指標平均值。雙側t檢驗結果表明實驗組與對照組時間指標除平均語流長度外平均值差別有統(tǒng)計學意義。
4.2語言表達指標
實驗組及對照組在口語測試語言表達指標平均值以及雙側t檢驗結果如下:實驗組REFT(無錯誤T-單位與全部T-單位比)平均值為0.27,標準差為0.19;對照組REFT平均值(無錯誤T-單位與全部T-單位比)為0.38,標準差為0.14; t值為-2.382;P值<0.05。雙側t檢驗結果表明實驗組與對照組語言表達指標平均值差別有統(tǒng)計學意義。
4.3語言形式指標
實驗組及對照組在口語測試語言形式指標平均值以及雙側t檢驗結果如下:實驗組R100(每百音節(jié)更改次數)平均值為4.97,標準差為0.21;對照組實驗組R100(每百音節(jié)更改次數)平均值為3.64,標準差為0.32;t值為3.82;P值<0.05。雙側t檢驗結果表明實驗組與對照組語言形式指標平均值差別有統(tǒng)計學意義。
5.結論
本實驗旨在從實證研究的角度采用定量的方法探索語塊教學對國際護理專業(yè)學生護理英語口語流利性發(fā)展的影響。實驗結果表明,引入語塊教學的實驗組與未引入該教學的對照組相比,口語流利性的大多數指標的平均值差別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本實驗表明:語塊的習得對于護理英語口語流利性的發(fā)展有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張國棟.基于“語塊”的背誦與模仿的大學英語口語教學[J].高職教育研究,2011.21(1):26~27
[2]余國良,曾文雄.發(fā)展英語口語流利度的教學模式探討[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2(5):136~139
(本論文為2015年樂山職業(yè)技術學院教學改革項目《背誦與模仿在護理英語口語教學中的應用》成果之一,該項目編號JG2015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