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房子,搶的是財富還是風險
房子既是消費品,也是投資品。投資房產(chǎn)的預期回報只能倚靠將來賣房實現(xiàn)。而這種只能等“下家”的投資往往風險較大,一旦租金回報不足,就說明住房需求沒有那么強勁,房價如果沒有需求支撐,那就是無本之木,淪為擊鼓傳花的游戲。
今年的購房市場可用“白熱化”來形容。尤其是在一線城市和強二線城市中,如果你還坐在家里不去看房,那就是在錯失機會;而已經(jīng)簽下合同的人,已經(jīng)搬好了小板凳等著聽錢響的聲音。不過,在大家情緒亢奮之際,也有必要聽聽另一些信息。
武漢限貸前夜購房者排隊買房
今年以來一線城市房價暴漲,“買到就賺,沒買到就虧”成為熱門話題。房子既是消費品,也是投資品。純把房子當投資品的人不少,純把房子當消費品的人不多。即便那些“用來自住”的購房者,也飽含“保值增值”的期望。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可以充分反映這點——
在我們的統(tǒng)計、實測中,都可以證明房租相對房價非常低廉。但是在問詢中,大部分人會反映“房租很貴”、“房租漲得很厲害”。當你指出買房和月供要貴得多時,他們反駁道“那不一樣,租金是付給了別人,花了就沒了,買房的錢是留給了自己(的財產(chǎn))”。簡而言之,人們已經(jīng)把買房視作“賺錢”,而租房是在“花錢”,一進一出,自然沒法比??梢?,把買房當作投資已經(jīng)深入人心。
說到投資,按照獲益方式可以把投資品分為兩類:一類是靠持續(xù)的現(xiàn)金回報(租金、利潤、產(chǎn)值等)獲益;另一類是靠一次性出售獲益,俗稱被“接盤”。房子本來可以是第一類,比如2000年時,中國的一些大城市年租金也可以達到房價的7%左右,簡化計算一下就是13年左右可以“回本兒”。
然而,隨著這十幾年租金和房價漲幅的背離,租金占房價的比重已經(jīng)微乎其微。以北京目前的市價看,年租金占房價(這里的房價指交易價格加上各種稅費的實際支出)的比例是1.5%左右,可能不夠沖抵折舊費用(折舊指裝修、管線、建筑結構、公共區(qū)域等的老化和損毀),更不用說還有房主付出的管理成本和轉租時的空置成本。當然,也根本沒有房主指望靠出租來實現(xiàn)預期回報,實際上很多房主由于懼怕出租會加速折舊而寧愿把房子空置。就連那些原本定位為出租的物業(yè)也在改變計劃,今年一季度,北京就有三家經(jīng)營良好、處于滿租狀態(tài)的高端酒店式公寓(盛捷中關村公寓、萬國公寓、新城公寓)宣布停業(yè),改為整售或者散售。
要知道,投資房產(chǎn)的預期回報只能倚靠將來賣房實現(xiàn)。而這種只能等“下家”的投資往往風險較大,“股神”巴菲特就明確表示他不喜歡只能靠出售才能獲益的資產(chǎn)。因為,到時萬一沒人“接盤”呢?當然你會說“這不可能”,嗯,2007年48元搶到中石油股票的人也信心滿滿的等著“下家”,結果一等就是小十年,等到了7塊的“接盤價”,以及“我站在中石油48元之巔”的悲壯。
租金回報不足,本來就說明住房需求沒有那么強勁,房價如果沒有需求支撐,那就是無本之木,淪為擊鼓傳花的游戲。誰是“最后的傻子”?你敢保證自己不是?
香港證券市場有種產(chǎn)品叫“窩輪”,以高桿杠著稱,可以幾倍到幾十倍地放大盈利和虧損,因而被保守的投資者視作“賭博工具”?!爸匾曂顿Y者保護(也可以叫它“父愛主義”)”的大陸監(jiān)管部門當然不會允許普通證券投資者玩這種“游戲”,實際上普通證券投資者基本上只能使用2倍杠桿(即自己出一半錢,再借一半),就這樣還要被不斷的警示風險。
是的,杠桿有風險,這本來是常識。但在房市中,這種常識已經(jīng)被另一種“常識”取代,那就是“杠桿就是賺錢,杠桿越高越好,越高越賺錢”。買房時,盡可能多貸款,已經(jīng)變成一種眾所周知的“賺錢技巧”。這種新“常識”,正是拜過去十幾年的經(jīng)驗所賜——全款買房和提前還貸的都在后悔,而貸款多的都“賺了兩套房甚至三套房的錢”。
杠桿能讓你在牛市中賺錢,但一旦陷入熊市,你的虧損也會倍增一旦未來房價下跌,你想過杠桿的“虧錢效應”嗎?算筆賬就清楚了。投資150萬買房,通過貸款(加杠桿,假設利率5%)可以買價值500萬的房子。1年后,如果房價跌10%,你就要虧損67.5萬,虧損45%。是的,投資品跌10%,投資額跌45%,這就是放大虧損。
首付比例低的另一面,就是月供高。買一套500萬的房子,貸款350萬,按照當前基準利率、30年期算,月供18575元,這就要求夫妻雙方月收入不低于37150元。而2015年北京市在崗職工平均月薪是7086元,相信很多買房人開不出符合要求的收入證明。不過有個不是秘密的“秘密”,就是開假收入證明可以輕松過關,十年前就很普遍這么干了。不同的是,十年前這么干的人,隨著收入的快速增長(過去十年北京在崗職工工資年均增幅10%),很快就真的符合要求了。但是隨著經(jīng)濟進入“L型”,個人收入增速的減緩不可避免,月供壓力可能會長期保持。
如果長期把月收入的一多半用來還貸,那么其他開支就要壓縮,幸福感大概要靠房子升值的喜悅才能支撐。然而,萬一房價跌了,那么背著重重的房貸,看著財產(chǎn)縮水,坐實“房奴”之名,這是怎樣的一種痛苦?
“權威人士”在《人民日報》上已經(jīng)明確表示經(jīng)濟將進入L型,問題只在于哪種L型。指望“印鈔”來維持房價并不符合實際買房人目前有一種共識,那就是中國的通脹很厲害、政府在不斷印鈔,這既是之前房價飛漲的主因,也會支撐未來房價只漲不跌。相當多的專家也持這種看法,他們以M2(廣義貨幣)的增速來說明中國的貨幣是“大水漫灌”。
然而這種看法存在誤解。M2包括各種存款,而存款的數(shù)額是可以被貸款拉動的。中國的M2天量增長,就是因為貸款太多(術語叫“商業(yè)銀行創(chuàng)造信用”),而不是央行印鈔太多。
貸款多,恰恰更可能產(chǎn)生通縮。因為貸款多意味著企業(yè)生產(chǎn)活躍,有造成產(chǎn)能過剩的風險,不僅鋼鐵、煤炭可能過剩,房子也可能過剩,產(chǎn)品過剩,自然要降價,會造成通縮壓力??墒悄銜f,房子沒有降價啊?那是因為你只盯著大城市,實際上很多縣城和中小城市早就降價或者N年不漲了。即便一線城市,房租漲幅緩和,不也是“過?!钡恼最^嗎?
總之,房價漲,不一定是因為“印鈔”的緣故,也可能是因為炒作、泡沫。
據(jù)央行發(fā)布的數(shù)據(jù),7月人民幣貸款增加4636億元,其中住戶部門貸款增加4575億元,占比接近99%把視野放大,房子也只是投資品的一種。投資品總會遇到階段性的被哄搶和漲多要跌的價值回歸,房子不會是例外。今天的“神話”,放到長河中,不過就是一朵浪花而已。(騰訊網(wǎng)2016.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