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海英 孟娜
【摘 要】本文通過對馬鈴薯幾項增產(chǎn)新技術(shù)的分析和探討,提出了馬鈴薯種植中的新技術(shù)和注意事項,對提高馬鈴薯的種植水平,促進馬鈴薯穩(wěn)產(chǎn)、高產(chǎn)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關(guān)鍵詞】馬鈴薯;增產(chǎn);技術(shù)
[Abstract]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potatoes a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several new technologies to increase production, puts forward the new technology and matters needing attention in the potato planting,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potato plant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guiding to promote stable and high yield.
[Key words] The potato; To increase production; technology
1馬鈴薯常規(guī)新技術(shù)
經(jīng)實驗證明馬鈴薯的尾芽成株后,產(chǎn)量僅是頂芽或側(cè)芽成株苗的1/3,為此在切種薯時應對尾芽棄置不用。高壟栽培兩邊培土,能增加活土層根莖部位土壤疏松,利于葡萄莖眼神,又能提高地溫,滿足早期根莖發(fā)育所需溫度。馬鈴薯在整個生長發(fā)育期需要大量養(yǎng)分,在土壤貧瘠、養(yǎng)分含量低的地區(qū),必須配方施肥以滿足作物生長發(fā)育對氮、磷、鉀和微量元素的要求,特別是莖塊膨長期,能大幅度提高產(chǎn)量。馬鈴薯可利用的部分是地下的莖塊,它根本不需要開花授粉獲得,而且孕蕾開花又需要消耗大量的養(yǎng)分。要想獲得高產(chǎn),必須見蕾就要掐去,以節(jié)省養(yǎng)分促進塊莖的生長。馬鈴薯能結(jié)塊莖的肉質(zhì)根在土壤里水平生長,往往由于深鏟切斷了肉質(zhì)延生根,人為地造成減產(chǎn),所以鏟完頭遍后只趟不鏟,以趟土壓草與手工黏除相結(jié)合防止草荒,能有效的提高產(chǎn)量。專家研究證明在馬鈴薯的生產(chǎn)過程中,尤其是薯塊膨大期,如鎂肥充足,不僅產(chǎn)量高,而且淀粉積累多,品質(zhì)好,因此在植株45cm高時,每株要以500~100硫酸鎂兌水溶化后追入。在施足底肥的情況下,從展葉起,每10天葉噴一次0.1%的硫酸鎂、0.3%的硫酸二氫鉀、1000倍的三十烷醇混合液,連噴3~5次,能顯著提高產(chǎn)量。如能輔以曬種,米醇浸種,每株只留一個壯芽,掰取小苗補空包全苗等其他措施,產(chǎn)量還會進一步提高。
2馬鈴薯復種大蔥播種技術(shù)
2.1選地
選擇土壤肥沃、地勢平坦、保水性強,略顯洼性的土地,如有灌溉條件最好,但不可重茬。馬鈴薯宜選早熟高產(chǎn)的品種,如東農(nóng)303、早大白、中薯一號、中薯五號等;大蔥應選抗病性強、耐旱、高產(chǎn)的中華巨蔥或大蔥等。馬鈴薯應在播種前30天左右出窖,進行早催芽,待土壤10cm以下地溫達到7-8度時即可播種(長春地區(qū)清明前后),采取地膜覆蓋栽培,覆膜前要澆足底水,由于地膜覆蓋促使馬鈴薯成熟期提前,可適當增加種植密度;適時破膜引苗,且采取每株只保留一顆苗,將多余的拔掉,此方法可提高馬鈴薯結(jié)薯的整齊度,提高商品率。馬鈴薯應適時收獲,以免影響下茬種植。
2.2馬鈴薯收獲
揀出殘留地膜,將原壟改成80cm的大壟(注前茬馬鈴薯可以種植80cm大壟),于6月下旬至七月上旬將大蔥定植(盡量在小暑之前定植完)。將育好的蔥苗(春季育苗在3月末4月初用小拱棚,秋季育苗在八月下旬)挖出,將大小苗分級,最好隨挖隨栽,可以提高成活率,栽培株距5cm左右;栽植前要深開溝,畝施用磷酸二銨30kg,也可在定植后在一側(cè)撒施農(nóng)家肥,畝用2~3kg呋喃丹農(nóng)藥防治地蛆,定植時應澆透水,待水滲后,蓋上一層細土,以不埋蔥心為宜。在緩苗后應培土和追肥3次,追肥以氮肥為主,以加速蔥白的生長。大蔥應適時收獲,爭取在上凍之前收完。
2.3大蔥病害
主要是紫斑病、霜霉病、銹病和蔥潛葉蠅,可選用百菌清、蔥菌凈、樂果等藥劑防治,由于大蔥葉片呈蠟質(zhì),在噴藥時應加入展著劑,或洗衣粉代替,以提高藥效。
馬鈴薯和大蔥生長期間可選用植物生長調(diào)節(jié)劑,可以提高產(chǎn)量。
3馬鈴薯與南瓜組合栽培技術(shù)
3.1組合方式
主作南瓜,選秧小、節(jié)間短、坐瓜率高、早熟、抗病的甘栗品種。副作選用優(yōu)質(zhì)脫毒種薯東農(nóng)303、早大白、荷蘭七號、中薯等。主副作以1:4組合。
3.2栽培方法
3.2.1施肥 畝(1000m2)施優(yōu)質(zhì)農(nóng)家肥5000kg,磷酸二銨20kg,硫酸鉀10kg;南瓜不施用化肥,否則影響品質(zhì)。
3.2.2播種時間 南瓜由原來的5月5日播種,延后到6月2日至5日播種,馬鈴薯在4月15前播種完。
3.2.3播種方法 南瓜催芽坐水種,株距28cm,穴播;馬鈴薯安4:1流出空壟進行18cm條播。
3.2.4田間管理 對南瓜適時定向壓蔓,可增加不定根,臨株左右分蔓,蔓勢橫向整理使枝蔓覆蓋布局合理;單干整枝、定瓜摘心,可減少營養(yǎng)消耗;采取人工授粉,可提高坐瓜率。此組合充分利用了土地,單位面積內(nèi)馬鈴薯的產(chǎn)量沒有減少,卻又收獲了南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