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力比亞·力提甫,黃 鑫
(新疆喀什地區(qū)第二人民醫(yī)院,1.內分泌代謝科;2.綜合病房,新疆 喀什 844000)
妊娠糖尿病治療中門冬胰島素的應用療效研究
古力比亞·力提甫1,黃 鑫2
(新疆喀什地區(qū)第二人民醫(yī)院,1.內分泌代謝科;2.綜合病房,新疆 喀什 844000)
目的 探討門冬胰島素在妊娠糖尿病治療中的療效。方法 選擇2013年1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妊娠糖尿病患者76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8例。對照組給予人工胰島素治療,觀察組給予人工胰島素及門冬胰島素治療。結果 治療后,觀察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睡前血糖、糖化血紅蛋白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胰島素平均日用量、血糖達標時間、低血糖發(fā)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母嬰結局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門冬胰島素治療妊娠糖尿病療效較好,可有效控制餐后血糖,減少藥物用量,縮短血糖達標時間,值得推廣。
妊娠糖尿??;門冬胰島素;人工胰島素
妊娠糖尿病是妊娠期婦女常見并發(fā)癥,如不及時治療,容易引起尿路感染、羊水過多、胎膜早破等并發(fā)癥,甚至流產或死胎[1]。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該病的發(fā)病率呈不斷上升趨勢[2]。臨床治療以控制血糖,減少母嬰并發(fā)癥為原則。我院對妊娠糖尿病患者采用門冬胰島素治療,療效滿意。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1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妊娠糖尿病患者76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8例。觀察組年齡24~36歲,平均年齡(29.12±2.17)歲,孕周41~47周,平均孕周(43.57±2.13)周,初產婦26例,經產婦12例;對照組年齡24~37歲,平均年齡(29.38±2.22)歲,孕周41~47周,平均孕周(43.73±2.31)周,初產婦27例,經產婦11例。兩組患者年齡、孕周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兩組均給予飲食控制,對照組給予餐前人工胰島素注射,3次/d。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門冬胰島素,3次/d,均于餐前注射。根據患者血糖變化調整藥量,兩組患者均連續(xù)治療2周。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量、糖化血紅蛋白、胰島素用量、血糖達標時間、低血糖發(fā)生率及兩組母嬰結局。
1.4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7.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兩組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比較
兩組治療前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睡前血糖、糖化血紅蛋白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比較(±s)
表1 兩組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比較(±s)
指標觀察組對照組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空腹血糖(mmol/L)8.67±1.225.06±1.038.71±1.247.11±0.91餐后2 h血糖(mmol/L)14.01±2.675.64±1.2314.12±2.737.16±1.72睡前血糖(mmol/L)11.64±1.575.32±0.9811.53±1.617.21±1.31糖化血紅高蛋白(%)9.01±1.435.62±0.869.11±1.386.87±1.09
2.2兩組胰島素用量、低血糖發(fā)生率、血糖達標時間比較
觀察組胰島素平均日用量、血糖達標時間低于對照組,低血糖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7.09,7.70,x2=4.55,P<0.05)。見表2。
2.3兩組母嬰結局比較
兩組剖宮產的發(fā)生率及妊高癥及羊水過多、新生兒呼吸窘迫、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巨大兒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2 兩組胰島素用量、低血糖發(fā)生率、血糖達標時間比較
表3 兩組母嬰結局比較
妊娠期糖尿病是糖尿病的一種特殊類型,治療原則也以控制血糖為主。由于孕婦血糖量根據孕婦孕周變化而變化,因此應尋找一種有效的控制血糖的方法,提高母嬰結局[3]。該病對母嬰的影響與孕婦糖尿病病情、血糖升高出現時間及血糖控制水平有關。如果妊娠期血糖不能有效控制,可能出現羊水過多、胎膜早破、流產等并發(fā)癥。
臨床上盡管控制血糖水平的藥物很多,但是如果選擇不慎,可能對母嬰產生不良影響。應選擇既能有效控制血糖,又對胎兒影響較小的藥物。
臨床常選擇人工合成胰島素給予餐前注射,但人工合成胰島素起效較慢,餐前容易發(fā)生低血糖事件,而且藥物濃度峰值很難與餐后高血糖相吻合[4],導致餐后血糖不容易控制。門冬胰島素是新型控制血糖藥物,易吸收,起效快,注射后15 min內就可起效,30 min即可達到藥物峰值,藥物作用持續(xù)時間長,一般在2~4 h,比較符合人的生理胰島素分泌特點,有利于餐后血糖的控制,并降低餐前低血糖發(fā)生率。使用方便,可在餐前、就餐時及餐后進行注射,患者易接受。
本組資料中,觀察組經過門冬胰島素治療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睡前血糖、糖化血紅蛋白均明顯低于人工合成胰島素治療的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胰島素平均日用量、血糖達標時間、低血糖發(fā)生率均低于對照組。提示門冬胰島素治療妊娠期糖尿病療效較好,可有效控制患者餐后血糖。而有效控制餐后血糖水平,可降低新生兒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且餐后血糖可影響患者糖化血紅蛋白,控制患者餐后血糖的同時也將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正常范圍內,從而降低母嬰患病率。
外源性胰島素可能影響患兒生長發(fā)育,引起高胰島素血癥,而門冬胰島素可減少胰島素的用量,從而降低高胰島素血癥的發(fā)生。
妊娠期糖尿病常見的并發(fā)癥有羊水過多、感染、巨大兒、宮內窘迫、新生兒低血糖等,本組資料中,兩組上述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剖宮產的發(fā)生率無明顯差異,提示門冬胰島素與人工胰島素一樣具有安全性。研究發(fā)現,妊娠期糖尿病孕婦發(fā)生危險的概率遠遠高于其他產婦[5]。因此,應高度重視妊娠期糖尿病,積極控制血糖,減少妊娠風險。
綜上所述,門冬胰島素治療妊娠糖尿病療效確切,可有效控制餐后血糖,減少藥物用量,縮短血糖達標時間,降低母嬰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值得推廣。
[1]李秀芹,張 玲.觀察門冬胰島素治療妊娠糖尿病的臨床有效性與安全性[J].糖尿病新世界,2014,(23):66.
[2]陶秋炎.門冬胰島素治療妊娠糖尿病的療效觀察[J].當代醫(yī)學,2012,18(35):64-65.
[3]尹曉蘭,黃昭穗.門冬胰島素治療妊娠糖尿病的療效觀察[J].臨床軍醫(yī)雜志,2014,42(3):238-239.
[4]林愛芳.門冬胰島素治療妊娠糖尿病的療效觀察[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3,20(34):64-65.
[5]丁紅霞.門冬胰島素治療妊娠糖尿病臨床觀察[J].糖尿病新世界,2015,(10):191-193.
本文編輯:王 琦
R714.256
B
ISSN.2095-8803.2016.11.05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