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應宇
新課程改革已經(jīng)進入深入發(fā)展階段,現(xiàn)階段課改物理課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學生發(fā)展為本,重視學生的主體性,使其經(jīng)歷過程,在合作交流中掌握科學的方法,發(fā)展自主學習能力、探究能力,使學生學會質疑和創(chuàng)新,最終促進人的發(fā)展。這些要求顯然無論是對學生的學,還是對教師的教,都提出更高的要求。加之當今對學生綜合能力要求的廣泛性,作為教師的我們越來越意識到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已不能適應新課程的要求,從而在教與學上進行了大量積極有效的嘗試,也取得很多突破,促使教育領域走向了多元視角,也使課堂教學從單一方式進入多元化。但不管教學方式怎樣改變,有效地組織物理課堂教學,以提高物理課堂教學有效性是學校教育的重中之重,是任何學科教學的主陣地。怎樣才能實現(xiàn)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使學生真正掌握學科的知識、方法,形成自己的能力,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高效呢?本文試圖從新課程的視角出發(fā),從方法和手段上通過實踐,做一些探索與思考。
一、目前課堂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實踐活動的主要形式,也是教師教的主陣地。學生的學應積極參與到教學課程中,主動探究,積極思考,發(fā)揮主體作用;教師則要綜合調(diào)動各資源,積極引導,促進學生的科學全面發(fā)展。二者有機配合,形成合力,使教與學的活動達到一個最佳狀態(tài)。然而,歷時多次課改之后課堂怎么樣呢?毋庸置疑,我們的課堂教學取得了不錯的成就應該予以肯定,不過還存在一些問題。多年實踐中,在新授課方面,我認為存在以下方面的問題:
1.不重視對傳統(tǒng)課堂的傳承和發(fā)展
如,傳統(tǒng)的“三備”,上課前的準備。不熟悉教材,不了解課程標準,不了解學情。全盤否定傳統(tǒng)講授的高效,過分限制教師的講授時間等。
2.對新課程理念理解得不透徹,導致一知半解,生搬硬套
如,所有的課型都應用某種模式固化,過分依賴所謂的新模式,不管什么課題都是探究性學習,自主學習,濫用導學案等,導致高耗低效課堂的產(chǎn)生。
3.不尊重學科特點,導致學生不能長足發(fā)展
如,不重視與生產(chǎn)生活的聯(lián)系,不重視實驗能力的培養(yǎng),過分強調(diào)對學生理論上的推理,不注重學生的物理學習過程,使物理學習成為空中樓閣,缺乏事實及實驗依據(jù)。
4.不合理地運用現(xiàn)代教育手段
隨著現(xiàn)代信息技術(如多媒體技術,信息平臺,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的發(fā)展,中學物理新授課出現(xiàn)或低效或不合理使用的現(xiàn)象,反而會降低效率,教與學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5.僅關注學科的教與學,沒有融合教學的其他綜合資源
如,情感培養(yǎng),師生關系的建構,沒有改進評價機制,有時要么過分強調(diào)應試能力,要么完全忽略學科成績等。
二、目前影響中學物理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矛盾
首先,本文所指的新授課主要是針對物理概念、物理規(guī)律、物理實驗及方法等新課的教與學,不包括習題課及復習課。
其次,新授課的有效性意在希望通過有效的教與學的活動,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nèi),形成兼顧課堂教與學的效果、效率及效益的最大化,盡量接近理想的高效課堂。
最后,物理教學實踐中影響有效性的主要矛盾是時間上的矛盾。無論是課堂上還是課余時間,物理教學需要大量的時間,這就造成了物理教與學與其他學科學習時間以及學生總時間有限的矛盾。正是這個矛盾的存在,迫使我們不得不提高課堂的有效性,并使之最大化。
三、針對問題對教與學具體的方法及手段的思考及嘗試
鑒于以上分析,本人試圖綜合相關資源,在中學物理課堂教學中以新授課為突破口,結合十多年的教學實踐,在具體方法和手段上做一些思考,希望能夠對提高新授課的有效性有所幫助。主要有以下幾點思考和建議。
1.新授課的教與學要關注對傳統(tǒng)課堂的傳承和揚棄
改革并不是對傳統(tǒng)課堂的全盤否定,對之前積累的成功經(jīng)驗要注意繼承和發(fā)展。如傳統(tǒng)課堂中十分重視的課前準備——“三備”。通過“三備”,理解教材、理解課程標準,抓住標準中的重點和關鍵,并通過了解學生認知疑難點以及學習品質,再結合教師的自身優(yōu)勢,進行優(yōu)化組合,多元合一,從而形成教學中的重點及難點,做到重點有的放矢,難點層層突破,使自己的課堂教學行為達到最優(yōu)化,使課堂的有效性發(fā)揮到最大值。這一點對于經(jīng)驗不足的新教師可能更加重要。具體實施過程可以在個人思考基礎上,通過集體備課的形式進行討論,優(yōu)化資源,達到最佳效果。如我校最近加入的長郡網(wǎng)校的遠程集體備課就感覺效果明顯,受益匪淺。又如,通過巧設導學案,讓例題形成問題環(huán)、邏輯環(huán),層層推進,也能極大地提高某些應用型新授課的有效性,不要全盤否定。
2.要優(yōu)化教學流程并選擇最適合的教學方式(模式)
教學方法(模式)作為一種貫徹教學思想、體現(xiàn)課改精神的形式,提供給廣大師生一種借鑒的模板,應該功不可沒,值得我們認真學習。但教師一定要針對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探究最適合的教學模式,不能千篇一律,固化教學模式。不同的內(nèi)容,不同的目的就已經(jīng)注定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何況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情況各不相同!模式其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真正實現(xiàn)教師與學生的雙主體作用,達到師生默契配合的良好狀態(tài),這才是我們所追求的高效課堂,這也正是教學成為“藝術”的原因。
比如,探究性學習,不是所有內(nèi)容都適合探究,不一定要探究所有的探究環(huán)節(jié),實驗探究也許只是探究的一種方式。比如,在進行“萬有引力定律”教學時,我們更多的是遵循歷史的足跡,在前人發(fā)現(xiàn)的基礎上進行一些思維上的探究,更能達到理想的效果。同樣,探究課,初中教學可能更加注重對探究方法及探究環(huán)節(jié)的掌握,而高中探究課可能要更重視對規(guī)律及結果等實質性東西的探究,而對于探究流程及環(huán)節(jié)可能就沒有必要面面俱到。
又如,自主學習模式作為一種充分體現(xiàn)學生主體性的重要方法,確實有過人之處。但我認為(如洋思模式,杜郎口模式)一般不適應高中學習中難以突破的重難點知識的新授課,僅限于一些較容易的內(nèi)容,如習題或復習課等,否則會降低我們的教學有效性。同樣,精心設計的導學案的使用對于習題及復習課來說,是能夠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但是對大部分概念及規(guī)律的新授課效果并不佳,往往由于時間上的矛盾沖突導致達不到應有的探究高度,使學生停留在簡單地對知識的掌握上,而對物理核心方法及能力的培養(yǎng)卻無益。
就教學流程而言,個人認為創(chuàng)設教與學的情景十分重要,所謂不賁不發(fā)。剛進入課堂,一定要通過各種有效的方式,或視頻、圖片,或實驗、游戲,或提問、設疑,牢牢地吸引學生的眼球,把學生的注意力引進課堂。以“太陽對行星的引力”一節(jié)為例,我是通過設疑、提問的方法進行突破的。通過對行星運動的圖片、動畫展示,古代人們對圓的崇拜,順勢設疑:是什么力量使行星做如此和諧而完美的圓周運動呢?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再通過介紹古人的研究歷史進行猜想。引導學生假設自己是牛頓會怎樣利用已學過的圓周運動來探究太陽給行星的引力。通過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高效設問,使問題得以解決。
3.要抓住物理學科特點,高度重視實驗對課堂教學有效性提高的重要作用
物理課的特點就在于“物”和“理”?!拔铩奔词聦嵶C據(jù),因此新授課堂教學必須以實驗為基礎;通過實驗創(chuàng)設情境,觀察表象,通過理性思維抽象出具體的理論。教學實踐中,教師一般很重視實驗,但有時由于受實驗條件、實驗時間、實驗效果等多方面的影響,教師進行的實驗比率還不夠高,還有待改進。
實踐中,我提倡把一些實驗簡單化,低成本化(時間上和實物上),即“低成本實驗”,而不是一定要搞得讓學生感覺總那么高大上,教師也覺得準備太難,自身也心生畏懼,最終導致開設的實驗數(shù)量過少。如豎直平面的圓周運動的理解,信手拿張紙、繩子及粉筆或水做個簡單的“水流星”模型就可以達到良好的效果。
另外,充分“從生活走向物理”,把一些有趣的物理現(xiàn)象、物理原理、物理規(guī)律呈現(xiàn)給學生,給學生以震撼、體驗與感悟。如,在講電磁感應現(xiàn)象中實際場景中呈現(xiàn)“千人震”現(xiàn)象,或通過變壓器,把低壓升高,了解警棒原理,通過老師的啟發(fā)和引導,輔之以物理實驗,學生可以通過邏輯的推導,獲得物理學本身的內(nèi)在規(guī)律,體驗成功的快樂。也可以“從物理走向生活”。如如何在不打破前提下把生雞蛋豎起來?結合天體運動介紹我國2020年發(fā)射火星探測器的知識,如何確定發(fā)射窗口?……通過這樣的課題研究,恢復物理學習的魅力。就像著名的特級教師王沛清先生介紹他自己的從教經(jīng)歷時說過:“我的每一堂物理課都有物理實驗?!闭嬲龅竭@一點對于提高物理新授課的有效性必然有極大的意義。
4.要優(yōu)化利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信息技術、網(wǎng)絡技術在新授課的使用
在互聯(lián)網(wǎng)+的時代,現(xiàn)代教育技術給我們的物理教學提供了足夠多的技術支撐。但在實踐中,物理學科與其融合總感覺還沒有達到理想境界。要么老教師把之當作一個電子板書,僅用PPT,課件就是一個電影短片,放過了啥也沒留下印象,甚至還反過來束縛了思維,有效性自然大打折扣;要么是年輕教師過分依賴技術,把課件搞得豐富多彩,花花綠綠,課堂教學熱鬧卻由于信息量太多導致學生抓不住重點,找不到內(nèi)在的規(guī)律。實踐中,我認為適當、精煉的課件對課堂能起到良好的輔助作用,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但素材課件千萬別太多、太繁。這一點還值得研究。
5.要學會綜合運用各種方法和手段,綜合提高中學物理新授課課堂的有效性
物理教學可以綜合文科的一些方法。如滲透文科學科中的人才培養(yǎng)觀,關注過程性評價,注重反饋、注重師生情感的交流培養(yǎng)等,也是十分有效的,需要特別關注。
總之,提高中學物理新授課教學的有效性是我們物理教師需要終身追求的課題,本人僅僅是作了一些粗淺的思考,很不成熟,也還不深入,希望能夠得到大家的批評和指正,我將不斷探索、不斷提升自己的課堂的有效性,真正達到高效課堂的理想狀態(tài)。
參考文獻:
[1]何蓁.中學物理高效課堂的思考[J].當代教育論壇,2012(4).
[2]史漢軍.提高物理課堂有效性的方法探索[J].中小學教學研究,2013(11).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