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馨
為期四天的北美國際中學生模擬聯(lián)合國大會最終落下帷幕,可謂幾家歡喜幾家愁。這四天,說短也短,說長亦長:對于享受唇槍舌劍中盡展魅力的學生而言,這是一首慷慨激昂、急促有力的鼓號進軍曲;而對于無心戀戰(zhàn)或無力應戰(zhàn)的學生而言,又無疑是一支低回凄婉、悲壯冗長的二胡哀歌。會議開始之前,我已做好了充足的心理準備,更是想盡一切辦法為孩子們加油鼓勁,將勇氣與決心注入他們的胸膛。會議進程中,孩子們也不乏傾力準備、表現(xiàn)出眾;雖然在人高馬大、左右逢源又母語流利得無可挑剔的美國學生面前還尚顯稚嫩,但還是充分展現(xiàn)了自己的精、氣、神。而讓我心頭酸楚的是會后聽到孩子們反思的時候,個別由于實力相差懸殊而打了退堂鼓的孩子真誠而傷感的思考與自責,使我不禁問自己:我們帶孩子遠渡重洋克服重重困難來到這里,難道是為了讓他們感到自卑自怨、讓他們對一時無法彌補的差距痛苦焦慮、讓他們?yōu)閮蓢诶砟睢⒔逃?、資源等方面的差異承受打擊和拷問嗎?
誠然,對于十六七歲的孩子來說,這些或許過重。但難以否認的是,與同齡的西方孩子相比,我們的許多孩子不僅在知識、眼界層面競爭力稍遜,在心智的成熟度上更是亟待提升。參與此次美國模聯(lián)之行的,有來自中國各地的數(shù)百位學生,但他們的部分行為令人擔憂,也暴露了我們教育中的一些問題。
接下來我要說的,絕不是美國教育如何完善、以至于培養(yǎng)出諸如模聯(lián)會議佼佼者這類德智體全面發(fā)展、全面突出的青年精英,或者我們應該西為中用。畢竟,精英培養(yǎng)本不應是中等教育的目標與追求。其實,美國教育現(xiàn)狀與我們的許多設想不盡相同,根據(jù)筆者有限的親身了解,感觸最深的有以下幾點:
一、美國教育人人平等
雖然自2002年《不讓一個兒童落后法案》由時任總統(tǒng)布什正式簽署以來,美國教育界為了促進教育公平做出了巨大努力,爭取為包括身心殘障和不以英語為母語的兒童在內(nèi)的學齡兒童提供平等的教育機會,但是巨大的貧富差距、教育資源的不均衡及不同種族學生學情的差異等,使得這一目標的實現(xiàn)在現(xiàn)階段仍顯得遙不可及。2009年筆者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深造期間,曾參觀過紐約市甚至全美頂尖私立高中之一的The Dalton School(道爾頓學院)。那里有全國一流的師資、明星范的白人男孩女孩、大氣美麗的校園、高端先進的設備、藏書眾多的圖書館、裝潢精致的音樂廳、社團活動室等都讓人嘆為觀止;每年超過32%的常春藤盟校、麻省理工、斯坦福錄取率及33,100美元的學費更令人咋舌。相比之下,同在紐約市的公立高中恐怕就相形見絀得多。
二、美國師生沒有考試及升學壓力
事實上,但凡我接觸的美國中學一線教師都表示在考試與升學面前,他們也是“壓力山大”。NCLB法案以AYP作為衡量學校、學區(qū)和各州績效責任的工具,而AYP對以課程標準為基礎的統(tǒng)一測試成績的強調(diào)給各州、學區(qū)、學校教師及學生都帶來了極大壓力。
三、美國孩子上本國一流大學非常輕松
據(jù)我所知,美國頂尖大學,如蜚聲全球的常春藤盟校、斯坦福大學等皆為私立大學,學費高昂,非一般工薪家庭所能負擔。因此,考生雖被錄取卻因學費原因放棄第一梯隊高校的例子并不鮮見。
雖然美國教育也是問題重重,但也不乏可為我們借鑒之處。最讓我深思的是中美教育評價體系不同。在美國學校對教育范疇的理解和對學生的評價標準似乎都與我們的頗為不同,考量范圍更寬,也更有接納性。課堂教學是一種教育,同樣,社團活動、社交活動、社區(qū)活動、兼職工作等也是一種教育。
令人欣慰的是,即使在萬里之外的中國,我們也能看到一些學校、不少教師正在為打造理想中的那份教育近乎偏執(zhí)地努力著。教師要有視野、有追求,學生才能如此。并不是每位學生都能有機會在中學階段走出國門、感受世界,因此為學生搭建幫助他們成長成熟、拓展眼界的機會,是我們學校和教師的責任。在我看來,模聯(lián)是一個非常寶貴的平臺——依我的理解,參加模聯(lián)的最終目標從來都不是為拉幫結派、完成稿件或獲得獎項,而是構筑起一種心系天下的胸懷、高瞻遠矚的視野、堅強有力的氣魄體和恤民生的柔情。
但我們知道這些都還遠遠不夠,需要改變的還太多太多。
行程結束時,我開始思考孩子們的收獲。我想在聽到孩子們反思時我提出的幾個問題也得到了自己的回答。通過這次遠行,孩子們見識了世界大都會的繁華,親身接觸了美國歷史與文化知識,學到了文明禮讓,鍛煉了自理能力與互助能力,感受了關稅與消費稅等等。在回程的飛機上,我在與旁邊一位在美國通用電氣擔任高級工程師的英國乘客聊天時,問他會不會把孩子送到升學率高、資源充足的私立學校去讀書。他果斷地告訴我不會,“因為我不想讓孩子從小就在跟他家庭背景相似的白人孩子中長大,他應該接觸與他不同的人,與他們共同成長?!蔽倚α?。我很幸運,在這次遠行即將畫上句點時,我聽到了關于教育的一個很美的回答。
注:本文作者作為模擬聯(lián)合國指導教師,帶領學校模擬聯(lián)合國代表團赴美國參加國際中學生模聯(lián)大會。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