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記
【摘要】學生具備“預測”的能力,能推動英語閱讀教學的順利高效進行。文章主要以《Boy missing,police puzzled》為例,從創(chuàng)新閱讀,培養(yǎng)預測的意識與能力;“授之以漁”,培養(yǎng)學生預測的方法;英語閱讀教學預測應避免形式化等三個方面展開實踐探索。
【關鍵詞】高中英語 閱讀教學 預測 實踐探索
預測作為一種能力,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邏輯推理能力。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怎樣讓預測達到最佳的效果,下面,簡單談談幾點可行的措施。
一、創(chuàng)新閱讀,培養(yǎng)預測的意識與能力
高中英語閱讀文章篇幅長,但受課時所限,實際的閱讀停留在教單詞、講單詞、翻譯課文、提出幾個與之相關的問題上了,讓學生到課文中找到答案,然后處理課后練習的“一言堂”方式,這種方式,忽略了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的思考,忽視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培養(yǎng),久而久之,出現(xiàn)了學生認識單詞、懂句子結(jié)構,能力卻不見長的普遍現(xiàn)象。
如學習《Boy missing,police puzzled》一文,傳統(tǒng)做法是課前讓學生預習單詞,課堂上簡單教讀兩遍,從頭至尾讀一遍課文,翻譯一遍,然后將幾個特殊結(jié)構的句子講講句型,分析結(jié)構,拓展一些習慣用語的用法,最后,提出Who was the boy missing? When and where did the boy go missing?等的問題,讓學生到課文中找到答案就完成教學的做法。這樣的閱讀,難以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教學中,教師應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對文章進行預測,增強預測感覺的生成。如《Boy missing, police puzzled》的教學,教師可以提供情境,一個男孩失蹤,警察介入無果。假如你是電視臺的記者,要你給電視臺寫一篇新聞報道,展開想象,從下面的任務中,選擇一個,進行合理想象,對男孩Justin的走失之后的情況大膽猜測和想象,給出合理的結(jié)果:
(1)BBC——Justin returned home
(2)CNN——Justin was taken away by aliens
(3)CCTV——other peoples opinion
不難看出,這個任務的給出,以閱讀材料為基準,對閱讀材料進行合理的形象、大膽地推測,預測故事的結(jié)局,不僅體現(xiàn)“學以致用”,更利于學生的想象力、思維力的發(fā)展、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高。
二、“授之以漁”,培養(yǎng)學生預測的方法
“授人魚不如授之以漁”。在閱讀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學會預測,將注意力集中于閱讀材料中。預測是技巧,是方法,預測不可能大面積地使用,要視體裁、內(nèi)容等而判斷,把握好預測使用的切入口,可以使閱讀教學錦上添花。
1.根據(jù)文題預測。文題,也是“文眼”,閱讀前,首先從文題著手,從題中得到啟示,利用插圖和背景,作出自己的猜想和判斷。
如《Boy missing, police puzzled》的閱讀教學,讓學生根據(jù)這個題目,提出引發(fā)學生預測興趣的問題What is the atory about?讓學生從文題中捕捉出這個閱讀文章是關于“一個小男孩丟失,警方也感到束手無策”的故事,讓學生進一步猜測,這個小男孩是誰?為什么警方束手無策?然后引導學生根據(jù)文章的插圖,而猜測男孩是怎么丟失的,預測丟失的原因,猜測丟失的后果等,帶著自己的預測,閱讀課文,驗證自己的猜測,提高閱讀興趣,抓住閱讀的重心,也促使主動閱讀的效果。
2.根據(jù)課后的文題預測。牛津教材,在閱讀之前,就提出2-3個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課后的練習,也與閱讀息息相關,為了提高閱讀效果,讓學生先根據(jù)文后的思考題而先進性預測,從而實現(xiàn)預測課文之目的,也使閱讀順利展開,帶著問題閱讀,也節(jié)省閱讀的時間。
如Home alone的閱讀教學,讓學生先瀏覽課后的C1,預測“Where is your brother?”、“I hate them”等語言,可能是Dad、Mum、Daniel以及Eric誰說的話,這樣的預測,有助于學生對文章的理解。
3.對故事情節(jié)進行預測。上文提到的boy missing, police puzzled的假如是電視臺的記者,對丟失的男孩Justin的種種猜測,就是在閱讀文章的前提下,讓學生先預測故事的情節(jié),讓學生發(fā)揮想象力,讓學生從自己的思維角度去構思。
對于Growing pains的教學,當學生閱讀到爸爸、媽媽責怪Daniel時,讓學生停下閱讀的腳步,掩卷沉思,猜猜受到責備、指責的Daniel,會有什么反應,接下來故事情節(jié)可能向什么方向發(fā)展等。這樣的猜測,學生隨著故事的情節(jié)的深入而逐漸走進文本,走進故事情節(jié)中,和股市的主人公產(chǎn)生心靈的共鳴。
三、英語閱讀教學預測應避免形式化
閱讀預測教學活動的開展,往往走進一個誤區(qū),預測活動的問題設計太多,預測活動開展太寬泛,有時不乏形式化的傾向,注重表面的互動,與學生的后續(xù)閱讀聯(lián)系不大,導致預測和閱讀的相分離。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力避形式化,與后續(xù)閱讀自然融合。
如Home alone的閱讀,在引導學生對PartC1進行預測后,應引導學生走進文本,驗證這些預測的正確性,如“I hate them”的句子,學生預測是出自Daniel之口,學生預測后,讓學生讀文章,找到判斷這句話可能在什么情況下說的,為什么說出這句話,這兒的他們指的是誰?為什么討厭他們們,這樣,預測與閱讀完美整合,帶著預測的內(nèi)容,尋找信息,順勢分析文本結(jié)構,再細讀、推斷讀,使預測有助于主閱讀,預測更有效,閱讀也更高效。
閱讀教學中運用預測策略是切實可行的,預測活動的開展切莫擺花架子,走出費時、低效的做法,巧妙引導學生預測,在閱讀中培養(yǎng)思維發(fā)展力,在預測中發(fā)展閱讀技巧,提高閱讀能力,使閱讀和預測相得益彰,讓預測助英語閱讀教學走向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