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先國
楊絳先生以105歲的高齡走了。兒子問我:“你知道文人高壽的原因嗎?”我一時茫然。他說:“文人處世,多無心機?!?/p>
兒子不算是讀書人,他從社會生活的體驗中,得出這樣一個結論,令我驚嘆?;叵肫鸫蠹s在1993年春節(jié)后,我在張中行先生家里,談到當代中國文化人的事情,張先生說到“二十世紀的中國,最有成就的一對夫妻,依我看,要算錢鍾書與楊絳了”。在我們談及錢鍾書先生仿佛不通世故的時候,我問到錢先生前不久為何不肯與季羨林、鍾敬文、啟功、張中行、張岱年、任繼愈、侯仁之、湯一介等十一位中國杰出學者(文人)先后在中央電視臺“東方時空”出場時,張先生就說到人情世故與心機的問題?,F(xiàn)在這些人都歸道山,想想這些全都高壽的文人,看來他們?yōu)槿颂幨勒媸菦]有多少“心機”。如果按照這個思路去理一下,無心機之文人高壽者可能會列一大串。相反,有心機而遭不厄的例子也同樣會很多?,F(xiàn)在很多人都研究養(yǎng)生,希望長壽,當然無可非議,但人情世故中的所謂“心機”,不知有心人如何擺放?
就在楊絳先生走的那天,廣東省政協(xié)原主席朱明國以貪污受賄2.32億受審。但我看到,有人寫文章,慨嘆他滿頭白發(fā),仿佛他是坐牢后才變得這樣狼狽不堪。其實不一定。六十多歲的人,滿頭白發(fā)的多得是。只是很多滿頭白發(fā)的人,以為滿頭白發(fā)是丟人現(xiàn)丑的事情,作了偽裝而已。還有受審時滿頭白發(fā)的周永康,與在高位時滿頭青絲的周永康相較,反差也是十分強烈,其實那都是表象。周永康并非坐在臺上就滿頭青絲,下臺受審就滿頭白發(fā),之前的滿頭青絲,無非用了染發(fā)的“心機”而掩蓋了滿頭白發(fā)的真相而已。染發(fā)的“心機”有時候用了確實不好,前十多年從我們文化系統(tǒng)調(diào)出去的一個人,四五十歲即因白發(fā)常染而致死,上海的醫(yī)生早就告誡過他但他不聽。表象其實是很容易戳穿的,只要你有點常識,或稍微想想就可以了。這個話可能講得不大客氣,但確實沒有壞心,聞者覺得難聽,諒解也就算了。
這里再說常識。我在文物博物館工作幾十年,對文物收藏有一定的關注與認識。很多人寫文章,說中國有七千萬甚至八千萬收藏家。對于這種不講常識的文章,我想引發(fā)一些人稍稍的思考:七千萬收藏家是個什么概念?中國有近14億人口,七千萬收藏家,就是說中國每20個人里面就有一個收藏家!這個牛吹得也太過了吧。我所在的江西進賢縣有近90萬人口,經(jīng)濟、文化、交通等條件可謂全省一流;我們還有一個中國毛筆之鄉(xiāng)文港鎮(zhèn),生產(chǎn)與銷售全國毛筆總量的70%,收藏字畫絕對有著中國最大的優(yōu)勢,我是進賢縣收藏家協(xié)會會長,可我們進賢縣收藏家協(xié)會只有會員23人,其中有兩三個人勉強可以算得上收藏家;文港鎮(zhèn)做字畫生意的不下3000人,而真正收藏字畫的也僅僅幾人而已,在全縣近90萬人口中,真正的收藏家好像沒有幾個。臨近地方,更不會超過進賢縣。中國收藏界人數(shù)的情況,由此可見一斑。所以我希望人們都稍稍想想,講點常識。
【童 玲/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