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課是在“童真語文”的教學思想觀照下展開的設計?!巴嬲Z文”是兒童的語文,更是真實的語文。童真語文姓“童”,兒童是語文學習的主體;童真語文屬“真”,學習真實地發(fā)生在兒童身上??梢哉f,“真學”是“童真語文”最重要的關鍵詞,從兒童的真實起點出發(fā),讓兒童樹立“真學”的信心,師生共同經(jīng)歷真實的語文學習過程,提升“真學”的效益,讓兒童贏得自然真實的成長。
樹立“真學”的信心
我們面對的是純真的、具體的、發(fā)展的兒童,他們時刻與真實的學習同在。然而,很多時候,兒童卻缺失了“真學”的信心。他們總是害怕自己出錯,擔心自己回答問題說不到點子上。而實際上,課堂就應該是允許出錯的地方,沒有錯誤,也就無所謂真實的學習。所以,我們要想盡辦法消除兒童心中的恐懼,幫助他們樹立“真學”的信心,這是至關重要的。按照兒童詩教學的“學理”,課前預熱采用比較簡單的問題,努力讓兒童消除陌生感、緊張感,更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巧妙地與文本信息銜接,激發(fā)兒童的學習興趣,為進一步展開“真學”打下良好的基礎。詩歌教學必須重視朗讀,通過聆聽配樂朗誦的詩歌,為兒童留下一個整體的美好印象,讓孩子帶著這樣美好的感覺走進“真學”。
展開“真學”的過程
課堂學習活動的主體是兒童,兒童能否積極參與學習,直接關系著“真學”能否順利展開。只有在積極參與中,兒童才能被真正“喚起”,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敘說自己真實的言語……
從兒童詩教學的“學理”出發(fā),本課設置了“初讀,讀通詩歌→再讀,讀懂詩歌→聯(lián)讀,讀美詩歌”的學習環(huán)節(jié),以“讀”為線,渾然一體,努力展開“真學”的過程。初讀環(huán)節(jié),在通讀詩歌的基礎上,讓兒童選擇自己最難讀的小節(jié)展開練習,享受挑戰(zhàn)自我的喜悅;再讀環(huán)節(jié),選擇自己最喜歡的那一小節(jié)展開想象,讓詩句變成一個個靈動的畫面;聯(lián)讀環(huán)節(jié),兩小節(jié)連著讀,比較著讀,讀出詩句更多的內(nèi)涵。通過獨學、對學、群學的過程,讓“真學”充分展開,讓發(fā)現(xiàn)的內(nèi)涵更為豐富。
提升“真學”的效益
“學習金字塔”理論告訴我們:不同的學習方式達到的學習效益是不同的。在兩周之后,學生對知識的保持率就會呈現(xiàn)出不同的狀態(tài),大概從5%~90%不等。其中“小組討論”“做中學”或“實際演練”“教別人”或者“馬上應用”這幾種學習方式的知識保持率均在50%之上。因此在“童真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必須尊重兒童詩教學的“學理”,重視學習方式的選擇,方可獲得最佳的學習效益。
通過“做中學”,讓學生理解“灑、拔、陪”,無疑是有效的。每個學生自己來做這樣的動作,每個動作都帶上了學生的個性色彩,邊做動作邊朗讀,忙得不亦樂乎!與“照”的比較更是讓學生自然地體會到“灑、拔、陪”的妙處。通過“馬上運用”,讓兒童展開遷移表達,引導他們把美麗的畫面轉(zhuǎn)化為詩句。這里的遷移表達就可以很好地檢驗學生“真學”的效果,可以考察學生是否真正領會了詩句的寫作順序,是否真正領悟了詩歌飽滿的情感。再聯(lián)系詩歌第四小節(jié)展開口頭表達,讓學生的書面練筆自然而然地和文本結(jié)合在一起,這是最好的“真學”,讓學生情、文本情、作者情擁有了一個更好的融合點。
不管我們的課堂怎么折騰,不管兒童的學習如何展開,有無學習效益是“童真語文”必須引起足夠重視的問題。
季科平老師《太陽是大家的》
課堂實錄及評析
一、導入:初解詩題
出示可愛的“太陽”動畫,請小朋友與她打打招呼。聊聊:在溫暖的陽光下,自己最喜歡干些什么?
師:今天我們要學習一首兒童詩,這首兒童詩也和太陽有關。(師貼課題)誰是大家的?
生:太陽。
生(齊讀):太陽是大家的。
師:太陽是誰的?
生:是大家的。
生(齊讀):太陽是大家的。
二、初讀:讀通詩歌
(師播放詩歌配樂朗誦)
師:聽著聽著,有一位小朋友呀,已經(jīng)忍不住打開了課本,讓我們也趕快打開書,翻到106頁,自由地、大聲地把詩歌讀一遍,爭取把它讀通順。讀完一遍后你還可以讀讀自己認為最難讀的那小節(jié)。
(生齊讀)
師:注意,我們要自由地讀,自己管自己先讀好第一遍,這是非常重要的。
(生自由讀,師巡視)
師:嗯,不錯,誰愿意把自己認為最難讀的一小節(jié)讀給大家聽?
生:太陽就要從西山落下,她要去哪?她要趁人們睡覺的時候,走向另外的國家。
生:太陽就要從西山落了,不是“落下”而是“落了”。
師:請你再試一試,好嗎?
生(剛才讀錯的):太陽就要從西山落了。
…………
生:西邊天上的朵朵白云,變成了紅彤彤的晚霞,從東山上升起的太陽,到西山上就要落下。
師:看來,確實沒有難度?!巴眴为氉x的時候,是——
生:彤(tóng)。
師:但剛才這個同學讀得非常好,她在ABB的這個詞語里,讀的是——
生:紅彤彤(tōng)。
師:讓我們一起來看這個彤字。它原來造字的時候,最先是這樣的。慢慢地變,它就變成了這模樣,后來它變成了這樣。最后就成了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這個字。那你知道嗎?一開始造字的時候啊,它有一個本來的意思,就是說用朱丹上彩。朱丹啊,它就是紅色的東西,它用紅色的東西來上顏色。難怪這個彤字左邊是——
生:丹。
師:右邊是——
生:三撇兒。
師:這個字也是我們要寫的字。我們一起來看,左邊的丹,上面只有一點,你再來看看,哪一筆在豎中線上——
生:橫折鉤。
師:再看看哪一筆在橫中線上?
生:提。
師:嗯,這是橫,這個橫微微地向上斜。再看右邊的三撇呢,它是直而挺,好像在排隊。上面兩撇短一點,下面一撇長一點。伸出手指頭,我們一起來試試看。
(生書空)
師:讓我們把“彤”字寫一寫,寫完一個以后,再和前面的字比一比,然后寫“紅彤彤”這個詞,爭取一個比一個寫得好。
(生寫,師巡視、指導)
師:真能干,一個比一個寫得好。如果認為自己的字寫得好,就給自己打一個五角星。
(生寫,師巡視、指導、隨機評價)
三、再讀:讀懂詩歌
師:接下來啊,我們要繼續(xù)讀詩歌?,F(xiàn)在請你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小節(jié)輕輕地讀,邊讀邊想象,美麗的圖畫會在你的眼前展開。試試吧!
(生自由讀自己最喜歡的小節(jié))
師: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自己看到的圖畫,也可以和同桌說一說。有的人還在用手比劃著,真好!
師了解學生每一小節(jié)喜歡的人數(shù),喜歡第一小節(jié)的3位,喜歡第三小節(jié)的1位,喜歡第四小節(jié)的5位,絕大多數(shù)同學喜歡的是第二小節(jié)。老師堅持讓少數(shù)同學先發(fā)言,喜歡第一小節(jié)的同學說說自己看到的畫面。
生:天上的白云像有各種各樣的畫面。
師(笑):天上的白云像有各種各樣的畫面,怎樣的畫面呢?能不能選一個畫面說說看。
生:還有紅彤彤的晚霞……
師:是天上的白云變成了紅彤彤的晚霞,這朵變成……
生(接):紅彤彤的晚霞。
師:那朵也變成……
生:晚霞。
師:再想想看,太陽好像在白云的臉上干什么呢?
生:畫畫,好像給它涂上了顏色,嗯——好像給它抹上了胭脂。
師:你看,這么一說畫面就出現(xiàn)了。來,一起把這兩句讀一讀。
生:西邊天上的朵朵白云,變成了紅彤彤的晚霞。
師:請喜歡這一小節(jié)的同學來讀一讀。
生:西邊天上的朵朵白云,變成了紅彤彤的晚霞。
師:他們是不是比大家喜歡,朗讀就可以說明。來,第三小節(jié)的畫面。第三小節(jié),好像只有一個人。來,是你,對吧?來,你說。現(xiàn)在怎么不舉手,是老師記錯了?還是你改變主意了?那等會兒想說的時候提醒老師,好不好?來,接下來說說第四小節(jié)的畫面。
生:我看到了快樂的小朋友、小樹和鮮花。
師:就看到了這幾個事物,對不對?她的畫面當中有快樂的小朋友、小樹和鮮花,但這幅畫面好像是靜止的。
生:我看到了小朋友在……
師(提醒):聽著,這幅畫要動起來嘍。
生:我看到了小朋友在那里想象著,早上,太陽來的時候干什么事?
師:小朋友在做夢呢,做著甜甜的美夢。很多同學都很喜歡第二小節(jié),那么你又看到了怎么樣的畫面呢?
生:我看到一縷金光刺到鮮花上,鮮花亮閃閃的好像一個寶石。小樹長高了,好像在說:太好了,我長高了。
師:多么美的畫面啊!
師:請你為大家讀一讀這兩句詩,讓大家也和你一樣體會到這樣的美。
生(充滿感情地朗讀):她把金光往鮮花上灑,她把小樹往高處拔。
生:還看見太陽陪著小朋友在海邊玩耍,小朋友在海邊歡樂地嬉水,盡情地嬉水。
師:在這一小節(jié)里,有幾個表示太陽動作的詞,你能把它圈出來嗎?
生:灑、拔。
師:還有一個是——
生:陪。
師:來看看,會做灑的動作嗎?做做看(生做“灑”的動作),就這樣做,再做做看。好,不錯,請你把這個字寫到黑板上。
生板書“灑”。
師:我們再來做做拔的動作(生做“拔”的動作),哇,你做得這么用力,小樹要被你連根拔起了。拔得稍微輕一點,來,你把這個“拔”字,寫到黑板上。
(請生板書“拔”)
師:還有一個“陪”字,誰會做,坐在位置上做做這個動作。
(請生板書“陪”)
師:現(xiàn)在就讓我們邊做動作邊朗讀,試試看。
師生一起邊做動作邊朗讀:
她把金光往鮮花上灑,
她把小樹往高處拔。
她陪著小朋友在海邊嬉水,
看他們揚起歡樂的浪花……
師(指著板書):我們來看,這三個動詞,能不能用一個“照”來表示。把它們都換成“照”字,你同意嗎?有的同學在搖頭了,理由呢?如果沒有發(fā)過言的,你把小手舉得高一點。
生:如果把那些動詞換作“照”的話,那就重復了。
生:如果把那些動詞換作“照”的話,沒那么生動了。
生:這些灑、拔、陪都是擬人詞。
師:噢,你的發(fā)現(xiàn)真有價值。這是人做的動作,現(xiàn)在太陽做了一個“人”,能不能換?
生:如果換成“照”的話,就不美了。
師:是呀,太陽把金光往這朵鮮花上灑,往那朵鮮花上灑,朵朵鮮花因為有了太陽……
生:朵朵鮮花因為有了太陽更加美麗。
生:朵朵鮮花因為有了太陽,花兒開得更美了。
師:我們再繼續(xù)看,太陽把這棵小樹往高處拔,把那棵小樹也往高處拔。那棵棵小樹……
生:長高了。
生:長得更粗壯了。
生:長得更綠了。
師:它陪這個小朋友在玩,它陪那個小朋友在玩,那個個小朋友因為有了太陽……
生:他們更歡樂了。
生:他們更開心了。
師:是呀,太陽做了這些好事,詩歌中只有一句話就把它概括出來了。
生:一天中太陽做了多少好事。
師:這一句,就把下面的全部概括出來了。那現(xiàn)在你再看,現(xiàn)在老師把它換一下順序(移動詞卡),先寫鮮花,再寫小朋友,然后再來寫小樹,這樣可不可以?
生:不可以,因為它們是有順序的,先寫植物,再寫人。
師:說得多好,它們是有順序的。先寫前面太陽為植物做的好事,再寫為小朋友做的好事。
生:如果把個個小朋友放在中間的話,那就是“寫植物、寫人、寫植物”這樣的順序了。
師:哦,原來必須要按照這樣的順序?qū)?,先寫太陽為自然界做的好事,再寫太陽為人類做的好事。請這邊的小朋友讀“太陽為自然界做的好事”,請那邊的小朋友讀“太陽為小朋友做的好事”。
(師生合作讀這一小節(jié)詩歌)
四、聯(lián)讀:讀美詩歌
師:剛才我們是一小節(jié)一小節(jié)地讀詩歌,接下來呀,我們要兩小節(jié)兩小節(jié)連著讀,相信你一定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我們先把二、四小節(jié)連在一起讀讀看。
(生自由讀二、四兩小節(jié))
師:注意哦,讀的時候是兩小節(jié)一起讀,談感想也是兩小節(jié)連著談哦。仔細看看,兩小節(jié)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生:其他國家的小朋友都在等著太陽盼著太陽。
師:你說的是第四小節(jié)的內(nèi)容,對吧?剛才我們是兩小節(jié)兩小節(jié)連著讀,交流的時候也不能只說一小節(jié)。誰會?第一次舉手的把手舉高,還可以像這樣,向老師發(fā)信息,讓老師看得到。
生:第二節(jié)和第四節(jié)都說了小樹、鮮花和小朋友。
師:你看,這就叫聯(lián)系著讀,第二節(jié)和第四節(jié)都說了小樹、鮮花和小朋友。
生:最后還都有一個省略號。
師:他不僅能夠讀文字,而且還能夠讀標點。最后一個省略號,請你看一看,誰能夠看看第四小節(jié)的省略號,然后結(jié)合第二小節(jié)的內(nèi)容來說一說,這才叫本事!
生:盼她把金光往鮮花上灑,盼她把小樹往高處拔,盼她陪著小朋友在海邊戲水,盼他們揚起歡樂的浪花。
師:是啊,盼他來做這些事情,如果說的時候能夠再輕一點,再柔一點,就不會把睡夢中的小朋友叫醒了哦。我們來試試看,輕輕地來盼……
生(輕輕地):盼她把金光往鮮花上灑,盼她把小樹往高處拔,盼她陪著小朋友在海邊戲水,盼他們揚起歡樂的浪花。
師:那我們再看看第二小節(jié)的省略號,它又省略了什么呢?你是第一次舉手,你說。
生:因為太陽不止做了上面寫的這些好事。
師:說得多好,太陽做了很多好事,除了上面做的這些好事以外還有很多很多。那么上面做的這些好事,我們有沒有記在心里呢?試試看!
生(背誦):一天中太陽做了多少好事,她把金光往鮮花上灑,她把小樹往高處拔,她陪著小朋友在海邊戲水,盼他們揚起歡樂的浪花。
師:我要為太陽點個贊,她做了那么多好事,我也要為你們點一個贊,已經(jīng)把太陽做的好事深深地記在心里。太陽還做了很多很多的好事,讓我們展開想象,腦海里就會浮現(xiàn)出很多的畫面,太陽會來到九龍湖那邊,太陽會來到我們的校園里,太陽會來到田野上,太陽還會來到廣場上,她都做了些什么呢?請打開作業(yè)紙,把它寫下來。
(生現(xiàn)場作業(yè):“我會把詩寫完整”)
生:她把稻田曬得金黃金黃的,她把小草染上了綠油油的衣裳,她陪著小朋友……
師:來,別急!“她把小草染上了綠油油的衣裳”,改一改,她把小草染得……
生:她把小草染得碧綠碧綠的。
師:當然,你也可以修改前面的部分,后面“綠油油的衣裳”不變。試試看!
生:她給小草穿上綠油油的衣裳,她陪著小朋友放風箏,看他們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
生:她把果子變甜了,她把小花變鮮艷了,她陪著我做作業(yè),帶給我快樂。
師:她陪著我做作業(yè),看著我認真做作業(yè)的模樣。好,接下來請每個小朋友把自己寫好的詩句和同伴分享。
(同伴一起分享詩句)
師:此時,小朋友和鮮花,正在睡夢中等她,盼她,盼她干什么呢,盼她幫小草穿上綠油油的衣服,盼她干什么呢?誰來說?
生:盼她把陽光灑在湖水上。
生:盼她一起來放飛白鴿。
師:實際上,剛才我們寫的這些,都是那里的小朋友盼著的,是吧!太陽是我們的,也是他們的。你看太陽是……
生:朵朵鮮花的。
師:太陽是……
生:棵棵小樹的。
師:太陽是……
生:個個小朋友的。
師:太陽是……還可以說很多很多,匯成一句話,那就是……
生:太陽是大家的。
師:地球上的每一個小朋友都可以分享太陽的溫暖,地球上的每一棵小樹都可以分享太陽的溫暖,地球上的每一朵花都可以分享太陽的溫暖,因為太陽就是……
生:大家的。
(播放課文誦讀小電影)
師:讓我們輕輕地、輕輕地跟隨著誦讀,讓這首詩深深地、深深地印進我們的心里。
生(非常陶醉)跟著誦讀。
師:讓我們在這么美好的誦讀中結(jié)束今天的課,小朋友們再見!
(學生還沉浸在美好的誦讀中,沒反應過來)
師:小朋友再見!
生:老師再見!
(學生依依不舍地離開現(xiàn)場)
(作者單位: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qū)柯巖中心小學)
【專家評析】汪 潮(浙江外國語學院小學教育研究所)
學生是詩一般的年齡。詩情畫意的兒童詩,是小學生樂意接受的學習內(nèi)容。以上是著名特級教師季科平設計并執(zhí)教的一節(jié)較有特色的兒童詩教學課堂范例。我們不去評析教學實錄中的具體環(huán)節(jié)和片言只語,只是據(jù)此一起去追尋兒童詩教學的六個重要“學理”依據(jù):
1.課程的“學理”依據(jù)。小學語文課程的學習要義是:學習對象是語言文字,學習者是小學生,學習方法是訓練和感悟,學習結(jié)果是知識積累。本課的設計和實施符合語文課程的基本“學理”依據(jù),特別是在兒童詩的語言學習和學法指導方面頗有特色,富有新意。本課對第2小節(jié)的教學最為精巧,亮點有四:一是對“灑”“拔”“陪”三個動詞的學習及其與“照”字的比較,逐步展開了學習過程,使學生學得扎實;二是總起句“一天中太陽做了多少好事”及其與下文分述句的關系理解,滲透了段的結(jié)構(gòu)意識,使學生學得深入;三是課中教師對不同學法、不同讀法的多次關注,指導有效,使學生學得靈活;四是課末指導學生模仿第2小節(jié)進行仿寫,讀寫結(jié)合,讀中學寫,寫中促讀,使學生學得有效。這些都是有價值的語文課程內(nèi)容,具有十分重要的語文學習意義。
2.學段的“學理”依據(jù)。在小學階段,小學生要學習眾多兒童詩,但分設在不同的學段和不同的年級。小學語文課程和教學要提倡“學段意識”:在不同的學段,設計不同的學習目標和不同的學習策略。本例是三年級下學期的一篇課文,較好地體現(xiàn)了小學語文第二學段的學習要求,側(cè)重于詞語理解、句段學習、朗讀策略、學習方法等方面引導和落實??梢哉f,本課的學習目標定位和學習內(nèi)容確定較為精準,這是本課教學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
3.單元的“學理”依據(jù)。小學語文采用單元組文教材編排思路。一個單元為一個學習單位,每個學習單位有一個學習主題。本文是三年級下冊第七組的第一篇課文,它與《一面五星紅旗》《賣木雕的少年》《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合成一個主題學習單元。本單元的主題是“地球是人類的共同家園,讓世界充滿愛”。這也是本課的意境和情感主線。學詩貴在意境的理解和情感的把握,但本課在這方面做得略顯不足,較少引導學生從語言、形象、畫面、情景中悟出其意境。兒童詩教學沒有意境不美,當然過了“境”也不完美。這需要講究一個合節(jié)中度,這正是小學語文詩歌教學的難點所在。
4.文體的“學理”依據(jù)。這節(jié)課的課文為兒童詩。兒童詩的文體特質(zhì)是:畫面形象、想象豐富、語言通俗、富有童趣。根據(jù)兒童詩的特質(zhì)設計學習的目標和學習策略是本課學習的重要思想和方法。本課在語言的形象畫面轉(zhuǎn)化、學生想象力的活化、學習方法的童趣內(nèi)化上進行了積極而有效的探索。如:在兒童詩的理解之始,教師就提出“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自己看到的圖畫”,并以此法為主線,學習這首兒童詩的第1至4小節(jié)。這樣就把語言文字和圖畫情景有機聯(lián)系在一起了,文中有畫,畫中有文,使兒童詩產(chǎn)生了立體的畫面感。
5.整體的“學理”依據(jù)。語文課不是自發(fā)隨意的,更不是雜亂無章的,而是有理可依,有據(jù)可持的。一節(jié)完整的語文課的設計和實施要遵循語言文字的知識規(guī)律和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本課基于“童真語文”的教學思想,設置了“初讀,讀通詩歌→再讀,讀懂詩歌→聯(lián)讀,讀美詩歌”三個學習環(huán)節(jié),以“讀”為線,渾然一體。這樣就真正實現(xiàn)了“真學”:從兒童的真實起點出發(fā),師生共同經(jīng)歷真實的語文學習過程,讓兒童獲得自然真實的成長。
6.細節(jié)的“學理”依據(jù)。語文學習活動是由一系列學習環(huán)節(jié)組成,而每一個學習環(huán)節(jié)的安排都應尋找教學思想的支撐??梢哉f,有什么樣的教學思想就會有怎么樣的細節(jié)處理和精彩亮點。本課中,設計細致,操作靈動,留下了眾多精致的學習片段。如:在導入的“初解詩題”階段,教師有兩個追問:“誰是大家的?”“太陽是誰的?”看似平凡的問話,其實是一種語言表達形式的訓練。這是一種“語言表達形式意識”。又如:本課對“彤”字的教學真可謂煞費心思,精細入微。對這個重點字的音、形、義的理解和書寫活動過程都進行了詳實的展示和指導。這是一種“學習過程意識”。再如:把第2小節(jié)和第4小節(jié)組合成一個學習板塊,能有效地促進學生對所學知識形成結(jié)構(gòu)性體系。這是一種“知識結(jié)構(gòu)意識”。細微處見功夫。這樣的教學細節(jié),真是具有別樣的風景,值得細細體味。
責任編輯 敖小英
E-mail:54512611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