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葉禮贈
日前,美國莎瑪密仕市的一家經(jīng)營了37年的兒童用品二手店,突然宣布要和新老顧客告別了,在這家店櫥窗里還貼出了白紙黑字的告示,讓人看了不禁感慨良多。
這家美國兒童用品二手店名叫“樹屋”,我第一次聽到這個名字是在7年前。
那時候,我的大外孫女丫丫將要出生,我和老伴第一次來到美國,準備迎接小丫丫來到人間。大概是5月中旬的一天下午,女兒從自家的郵箱里照例取出了一大包刊登各種廣告的印刷品,和往常不同的是,在這些印刷品中居然夾雜著一張專門寫有女兒名字的感謝信,信封里還有一件小禮品,那是一張塑封的兒童手工畫,是用鮮紅的楓葉粘貼的圖案,一看就讓人賞心悅目。原來這家“樹屋”小店在搞店慶,答謝那些曾幫助過樹屋的新老主顧。
樹屋是家二手店,此前,女兒和這小店打過一次交道。那時,為了迎接我家丫丫降臨,我和老伴從國內(nèi)帶來了不少親人們送給丫丫的衣物玩具,女兒女婿的朋友也送了不少,再加上我們自己買的,有不少東西都超出了實際需要。偏巧在離女兒家很近的一個小鎮(zhèn)上發(fā)現(xiàn)了這家叫“樹屋”的兒童用品二手店。為了物盡其用,女兒就把多余的兒童用品捐給了這家小店,沒想到不僅拿到了優(yōu)惠卡,還收到了店慶的紀念品。
禮不重,難得貼心,不過更讓我感興趣的是信封的字:“樹屋30周年”。一家二手店一開就是30年,美國人這么喜歡買二手商品?女兒點點頭,還真是這樣。
原來,美國盛行二手店,甚至形成了品牌,比如GOODWILL(好愿望),Thrift City(節(jié)儉城市)等。店里商品都是捐贈來的二手貨,店旁邊設(shè)有捐贈中心或捐贈箱柜,有專人收集處理捐贈物品,有的連鎖店里還有很多義工幫助分類、整理和熨燙,保證商品再次出售時仍有使用價值,而價格則至少要比標價再降50%。顧客購買時不僅不用付9.25%銷售稅(不同的州和郡有不同的稅率),還時不時就能在這里淘到好貨。
以“樹屋”小店為例,店面不大,營業(yè)面積大概不足500㎡,兒童用品可謂種類其全,從鞋帽衣褲到玩具書籍等,幾乎應(yīng)有盡有。不過,讓人印象最深刻的還要數(shù)“樹屋”小店對那些收來的二手兒童用品的管理。走進小店,與銷售場地相連的有一個二手兒童用品加工工作間,所有收來的二手貨都要在這個工作間進行分類消毒,有些還要進行必要的再加工,因而“樹屋”小店銷售的二手貨不但價格十分低廉,而且整潔一新,安全可靠。尤其值得稱道的是這個工作間和營業(yè)場地只有一墻之隔,而且是透明的玻璃墻,這樣每個顧客都能看得清清楚楚,買得也就會安安心心。
早期的二手店主要顧客是窮人。據(jù)說一個牧師為了讓中產(chǎn)階級社區(qū)和貧民區(qū)互助,創(chuàng)立了二手店GOODWILL的雛形,讓那些消費不起新貨的人可以買到物美價廉的舊貨??涩F(xiàn)在,隨著經(jīng)典舊物的時興,在二手店淘舊貨越來越成了一種既時髦又聰明的做法。很多人認為,這些舊貨僅有一份,而且制作工藝別具特色,有歲月的滄桑感,比新貨還有價值,有的人甚至把淘舊貨當成一個愛好。
我問女兒,會有很多人捐贈嗎?女兒說是的,因為人們捐贈舊物不僅能送出一份善心,還憑捐贈收據(jù)退稅。政府對二手店是持鼓勵態(tài)度的。
很多二手店并不以盈利為第一目標,因此商品價格極其低廉,每到固定的日子還會針對不同年齡人群舉辦打折活動,而且他們也為大量失業(yè)人群和殘疾人士提供了就業(yè)機會。更主要的是,二手店直接避免了社會資源的浪費。
樹屋小店就是這樣。開店的是一對夫婦。據(jù)說當年他們有了孩子之后,發(fā)現(xiàn)兒童用品大多用個七八成新就得換了,于是萌生了辦這家二手店的念頭,主要是從公益出發(fā),為大家提供一個兒童用品交換的平臺。由于他們誠信經(jīng)營,處處為顧客著想,樹屋小店開辦之后大受歡迎,成了許多孩子和家長最喜愛的小店。他們在這里不但可以得到物美價廉的用品,而且還有一種賓至如歸的溫暖。因為,小店的老板和老板娘總會熱情地接待每位顧客,為你提供最可心的建議。
一晃37年過去了,當年的年輕夫婦已是70歲出頭的老兩口了,也早已是三代同堂了。這幾年老兩口年紀越來越大,開店已是力不從心,再加上現(xiàn)在的年輕人大都習慣網(wǎng)上交換物品了,光顧“樹屋”小店的主顧也是越來越少,最后在子孫們的一再勸導(dǎo)下,老兩口幾經(jīng)心理“掙扎”。才最終下了關(guān)掉“樹屋”小店的決心。但是,老兩口商店,關(guān)店也要像當年開業(yè)一樣隆重,給自家的小店畫出一個圓圓的句號。于是,他們在自家小店櫥窗后和自家小店的網(wǎng)頁上都貼出了“告別告示”。
我看這篇告示真是打心眼里感動。在這篇告示里他們深情地說,“樹屋”小店已經(jīng)經(jīng)營37年了。37年來,在這間“樹屋”里,不但凝結(jié)著他們一家三代人的心血,也凝聚著數(shù)不清的新老主顧的關(guān)照。而今,他們不得不和大家說“拜拜”了,當然也要再次說聲“謝謝大家”。接著,在這篇告示里,他們還詳細介紹了店里最后接受寄賣品的時間,關(guān)門前的特賣時間,當然所有委托方都不需要為拿不到寄賣收入而擔心,商店在關(guān)門前會有一周的時間,每天有人在店里等待客戶來結(jié)算,如果有客戶不方便屆時到現(xiàn)場,也可以電話或在“樹屋”小店網(wǎng)頁上留下地址,店方會把錢以支票的形式郵寄給你,即便店面關(guān)閉以后,也可以通過商店網(wǎng)站上的聯(lián)系方式找到店方主人取得收入。而且為了感謝主顧們多年的照顧,店方還會在結(jié)束所有生意后,跟所有的主顧好好說再見,在店里召開一個感謝party,提供餐點飲品,歡迎所有人前來參加。
說句實在的,我也是60多歲的人,當年不知參加過多少開業(yè)慶典或店慶之類的活動,但像這樣的關(guān)店告別還是第一次。這37年,“樹屋”小店不但幫孩子們交換了數(shù)不清的物品,也以他們令人動容的告別,給了我們和下一代留下了“人品”。
人們常說。萬事開頭難,其實善始善終更不容易。